孫煥利 丁茂勇 林斌
2017年,青島經濟職業學校被認定為山東省規范化中等職業學校。2018年,學校珠寶專業教師團隊的《標識設計與繪制》實訓教學項目獲得全國職業院校技能大賽教學能力比賽一等獎;孫煥利校長榮獲“第五屆全國教育改革創新杰出校長獎”。2019年以來,學校獲評山東省優質特色中等職業學校立項建設單位;在第二屆、第三屆全國院校鉆石分級大賽中,連續兩年取得一金兩銀和團體第一名的優異成績……諸多成果紛至沓來,主要得益于學校近年來堅持不懈深耕校企合作辦學。
理念共通,贏得企業認同,打開職教新局面
要辦好新時代職業教育,必須從教育界跨入經濟社會界,也必須主動邀請經濟社會界邁進教育界,以此來培養具有現代技術技能、工匠精神和綜合素養的勞動者。而“雙向的跨入”在現實中存在著不平衡,主要因為應當作為職業教育主體的企業跨入的步子并不大,踏下的腳印并不深。青島經濟職業學校的領導班子緊緊抓住這一矛盾,主動出擊,娓娓布“職教之道”。近五年,領導班子成員走訪了八十多家行業組織和企業,誠摯的辦學態度、符合職業教育邏輯的辦學理念得到了企業家們的認同,學校與五十多家企業簽署緊密型聯合辦學協議,形成了雙方多邊互動的職業教育校企合作辦學新局面。
平臺共建,激活政行校企,形成運行新機制
2014年,學校成立了校企合作委員會、教學指導委員會;2015年,牽頭成立青島市珠寶業職業教育集團;2016年,開啟每年一屆的校企合作論壇;2017年,牽頭成立山東省職業教育藥科專業聯盟;2018年,承辦全國院校鉆石分級大賽;2019年,成立“行業專家咨詢委員會”。這些平臺和活動均邀請相關政府管理部門、行業協會、科研機構、高校、企業和中職學校共同參與,明確責任分工和年度工作計劃,讓政、行、校、企各方都找到了發揮作用的恰當位置,形成了通暢、有效運轉的新機制。
職能共履,實施產教融合、校企合作新舉措
學校與平臺成員各揚其長、各補其短,共同履行職教具體職能。
共拓服務經濟社會發展的新專業。近五年,學校新增中藥中專專業,計算機應用技術、藥物制劑技術、中藥學三個“三二連讀高職”專業,藥品生物技術五年貫通培養高職專業,產品設計(珠寶與飾品設計)“3+4”本科專業。這些專業都是學校對青島市相關產業進行廣泛市場調研后,聯合企業和聯辦高校共同論證并開辦的。
共研符合行業標準的人才培養方案。邀請行業企業專家與學校共同研究制定人才培養方案,編寫了《山東省中等職業教育珠寶玉石加工與營銷專業教學指導方案》《青島經濟職業學校首飾與珠寶設計方向“3+4”分段貫通培養教學實施方案》及五個“三二連讀專業”、一個普職融通專業、四個中職專業的校本教學實施方案。
共建實境生產和模擬仿真的實驗實訓場所。2015年開始,學校陸續進入圣愛眼科醫院、海利爾藥劑集團、青島藍色生物科技園發展有限責任公司等企業共建產學研基地。在行業專家的指導下,與企業共建了GMP固體制劑仿真生產車間、中藥炮制、藥物分析、模擬藥房等可以進行生產和模擬仿真生產的實驗實訓場所。
共施滿足企業需要的現代學徒制、生產性實訓和企業冠名培養。學校與碧琳達珠寶共同實施珠寶專業現代學徒制試點取得成功后,從2017年開始在藥劑、制藥技術、視力矯正技術等專業與醫保城、益青生物科技公司、圣愛眼科醫院、黃海制藥等企業合作開展現代學徒制試點;珠寶專業已進入韓資企業青島吉母皮亞珠寶公司開展三期生產性實訓;合作企業先后在學校設立68個冠名班,開展訂單式培養。
共融體現企業特質和價值觀的企業文化。學校規定,一年級師生每學期到相關企業開展認知見習,二年級師生每學期到冠名班企業進行跟崗實習,三年級學生到企業頂崗實習。每學期至少邀請冠名企業進校開設一次講座。同時,用冠名企業文化裝飾冠名班級和實驗實習場所,讓學生親身感受企業文化并融入其中,培養學生對行業企業的認同感和歸屬感。
共控對標生產流程的教學質量。邀請企業參與學校多元人才評價體系,實訓生和學徒生的過程質量控制、成果匯報、作品展示,實習生頂崗實習的質量考核、畢業生的綜合素養評價都由企業參與并主導,對標生產流程控制標準進行教學質量考核。
共頒學徒制技能崗位模塊證書。在學校牽頭成立的青島市珠寶業職業教育集團內部,校企共同制定掐絲、琺瑯、鏨刻、玉雕等8項技能模塊項目學徒制標準,學生根據興趣和企業需要選修不同的技能模塊,通過第三方考核的,頒發青島市珠寶業職業教育集團和青島市珠寶玉石首飾行業協會共同簽印的學徒制技能崗位模塊證書,探索“1+X證書制度”理念的落實。
共推高質量職業資格培訓。學校與中國地質大學共同開展“中國地質大學武漢珠寶學院寶石鑒定師資格證書”、與國檢珠寶培訓中心開展“貴金屬首飾與寶玉石檢測員”技師職業資格、與人社局開展“眼鏡高級定配工”職業資格和“眼鏡高級驗光員”職業資格等培訓,提升了學校師生、企業員工的專業技能水平,有效增強集團、聯盟成員的綜合辦學實力,企業發展實力和服務經濟社會的能力。
資源共用,構建產教融合、校企合作新生態
在全部教學周中,前四天由學校教師承擔教學任務,周五由外聘領導、專家、工程師等承擔技能提升教學任務,形成了學校專業教學的一道靚麗風景線。制藥技術和視力矯正技術專業的現代學徒制試點分別直接進入益青生物科技公司、圣愛眼科醫院等企業開展學訓;場地場所、設施設備、理論技能師資等職業教育資源由校企共建共培共用,構建起了產教融合、校企合作新生態。
成果共享,生成人才供給、經濟升級新動能
近年來,學校專業教師、學徒學生與碧琳達珠寶、懿姿珠寶兩家企業共同研發2000余件工藝品和貴金屬產品,進入市場,受到消費者歡迎;2016年至2018年珠寶專業實訓生在吉母皮亞珠寶公司的設計作品被公司多個大客戶選中,批量生產遠銷國外,為企業創造了可觀的經濟效益;近幾年學校實習就業直供雙選會,學生均供不應求,甚至出現了一個學生八個優質崗位搶聘的局面。由校企合作、產教融合而產生的累累碩果,優化了職業教育人才培養供給側,促進了教育鏈、人才鏈與產業鏈、創新鏈的有機銜接,為區域經濟升級提供了新動能。
瓶頸共破,迎接產教融合、校企合作新時代
校企合作、產教融合的辦學實踐實現了學校“出口暢、招生旺”的良性循環。黨的十九大報告將“完善職業教育和培訓體系,深化產教融合、校企合作”寫入其中,上升至國家戰略,國務院辦公廳也陸續發布了《關于深化產教融合的若干意見》《國家職業教育改革實施方案》等文件,在職業教育頂層設計的指引下,學校正在探索與相關大學、企業等合作創辦混合所有制高職學院,爭取實現“合為一體,做在一起”的辦學局面,努力突破職業教育發展瓶頸,全面提升職業教育人才培養質量。
(作者單位:山東省青島經濟職業學校)
責任編輯:李香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