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姍姍
摘 ?要:陶行知先生說:“六歲以前是人格陶冶最重要的時期。”《幼兒園工作綱要》規定:要培養幼兒團結友愛、誠實勇敢、不怕困難、懂得禮貌、遵守紀律,促使他們養成優良的道德品格、文明的行為舉動和善良可愛的性格。幼兒可塑性強,正是塑造他們獨立的品性人格的關鍵時期,對他們進行文明禮儀教育有利于他們健康快速成長。
關鍵詞:禮儀;教育;家園共育;措施
偉大的思想家、教育家孔子說:“不學禮,無以立。”從中可以看出,學“禮”是一個人得以“立”的基礎。所以,不管是家長,還是老師,都要利用好幼兒階段,讓他們學會基本的禮儀。這既是家長義不容辭的責任,也是幼兒園老師的職責所在。家長要從思想上重視對孩子進行禮儀教育,讓禮儀教育成為家園共育的橋梁,使得禮儀教育在幼兒園和家庭得到同時開展,雙方密切配合,共同促進孩子健康成長。
一、抓住幼兒特點,進行示范引領
幼兒接受事物主要在于模仿,家長的一舉一動,幼兒園老師的言行舉止,幼兒都會去模仿、去學習。家長和老師就是幼兒成長過程中內心深處的一面鏡子,他們對著“鏡子”學習,言語、形態、聲音、動作,處處模仿,有模有樣。同時,幼兒又像是家長和老師的影子。因此,無論家長還是老師,都要時刻注重自己的言談舉止,儀表儀容,以自己的文明禮儀修養做好他們的示范,以供他們參照、模仿和學習。在面對幼兒時,老師要嚴格要求自己,穿著大方,衣飾得體,行為舉止端莊,語言文明;對待幼兒要態度溫和,有耐心;幼兒打招呼要及時回禮,尊重幼兒的人格。老師要為幼兒起到表率的作用,要求他們做到的事情,自己首先要做到,嚴于律己,當幼兒的榜樣,以身作則、做學生的楷模,為人師表,以供幼兒模仿參照,為培養孩子建立良好的禮儀習慣,做好那面“鏡子”。
二、創設適宜環境,教育結合實踐
適宜的環境對孩子的成長具有潛移默化的作用,對他們的性格、行為、語言都會有很大的影響。著名兒童教育啟蒙家蒙臺梭利說:“教育的基本任務是讓幼兒在適宜的環境中得到自然發展,教師的職責就在于為幼兒提供適宜的環境。”對于幼兒禮儀教育,環境的創設應當貼近于他們的生活,在他們熟悉的生活中進行教育,更能深化他們的理解。比如:馬路上的交通信號燈,可以提示他們紅燈停、綠燈行,遵守交通規則;家里、教室里的垃圾桶,可以提示他們保持環境衛生,不能亂丟垃圾。通過類似的情境、環境讓幼兒心中對規則、制度有一個印象,對日常的個人行為有所約束。幼兒園每天的活動很多,內容豐富多彩,在活動進行過程中也可以滲透禮儀教育內容,培養他們與人合作、一起游戲的意愿和能力,在他們心里埋下集體和團隊意識的種子。因此,老師要在活動中滲透對幼兒的禮儀教育。
三、發揮“紐帶”作用,促進家園共育
積極開展家園互動活動,通過家訪、家長群溝通、家長會等各種形式,了解和掌握幼兒的生活習慣、興趣愛好、生活表現、公共場所表現,摸清幼兒的心理和性格特征,有針對性地進行禮儀引導。同時,要將幼兒在園內的表現反饋給家長,讓家長知道園內開展了哪些活動,在活動中幼兒的行為舉止、文明禮貌表現和變化。同時,也要充分利用家長群,在群里發一些關于幼兒禮儀教育的內容,特別是適合家庭禮儀教育方面的,幫助家長提高對幼兒禮儀教育的認識,掌握禮儀知識和教育幼兒學習禮儀的方法。要讓家長認識到,對幼兒進行禮儀教育不僅是孩子成長的需要,也是家庭文明的需要,從而讓家長從被動配合變為主動施教。禮儀搭起了家園之間的“橋梁”,推進了家園共育的開展。家園共建共育,需要老師主動溝通家長,起到家園之間建立聯系的“紐帶”作用,讓幼兒的家長明白這樣的做法對培養孩子的意義,得到家長的配合,禮儀教育就會順利進展。不可否認,現實當中確實也有不配合的家長,他們認為:孩子送到幼兒園了,教育就是幼兒園的責任。一旦遇到這種態度的家長,要心平氣和地講道理,盡可能地取得家長的配合。當然,就算家長不明事理,老師對幼兒的禮儀教育也要積極開展,不能錯過讓他們成長的機會。積極開展家園共育能加快幼兒禮儀行為習慣的培養。家長對孩子進行禮儀教育,家庭就會講文明,講禮儀,進一步影響到社會的文明進程。通過老師的“紐帶”作用,禮儀的“橋梁”作用,以及各種途徑的拓展,促進家園共育,能更有效地讓幼兒的禮儀素養不斷提升。
四、堅持教育原則,保證教育效果
無論是哪一種禮儀教育活動,要以幼兒身心健康為中心,快樂成長為方向,提高能力素養為目標。要尊重幼兒的身心發展規律,采用適合的教育方式。對幼兒不能操之過急,要強調影響,潛移默化、耳濡目染,要鼓勵包容,示范引導。要從小處著手,向大方向發展。要培育他們健全完善的人格和良好的道德情操,要讓他們從小樹立正確的價值觀和人生目標,而不是單純地培養禮儀。這是對幼兒進行禮儀教育應當時刻堅持的原則。
結束語:
文明禮儀就在我們身邊。之所以一直以來強調幼兒禮儀教育,原因無非是成年人當中不講文明、不講禮儀的人實實在在地存在。社會文明在于全體成員共同的文明程度。讓禮儀教育成為家園共育的橋梁,讓家園攜手共同培養未來的文明公民!
參考文獻:
[1]石學媛.幼兒禮儀教育培養探索[J].中國校外教育,2017,18:149.
[2]孫炯.陶行知生活教育思想對小班行為禮儀教育的啟發[J].讀與寫(教育教學刊),2017,1411:223.
[3]王靜.幼兒禮儀教育應貫穿在日常生活中[A].教育部基礎教育課程改革研究中心.2017年“互聯網環境下的基礎教育改革與創新”研討會論文集[C].教育部基礎教育課程改革研究中心:,2017: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