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蓉蓉
摘要:小學五年級的學生,其已經具有一定的抽象思維能力,此時在實際教學中應用情境創設的方式,能夠將數學知識與現實生活進行有機結合,讓學生在無壓環境中學習到數學知識,有助于學生學習信心的構建與培養,能夠切實提升學生學習數學知識的成效。
關鍵詞:情境創設小學五年級數學課程課堂教學運用
一直以來,數學知識都是一種抽象的存在,小學生都認為數學知識較為復雜,而小學五年級的學生雖然已經具備一定的抽象思維能力,但是在實際教學中依然需要關聯現實生活進行施教,學生才能學會。所以,在實際教學中,教師可依據以學生的心理特征、教學內容進行情境創設,切不可向學生灌輸知識,要認知到學生才是學習的主體。
一、情境創設教學方式應用與小學數學實際教學中的必要性
數學是一門基礎型學科,小學時期的數學課程中包括算數與幾何知識,教學目標是要培養學生的邏輯性思維,讓學生形成自主思索的習慣,其對學生未來更為深入的學習來講是非常重要的。所以,教師在進行實際教學的時候,一定要重視教學方式的使用與選擇,而情境創設是當前極為有效的一種教學方式,很多數學教師已經在實際教學中進行應用實踐,已經獲得非常顯著的成效。
二、將情境創設教學法應用于小學五年級數學課程實際教學中的具體措施
(一)同教材內容進行深度融合
教材始終都是學生學習數學知識的關鍵材料,是學生學習過程中的重要工具。教師在實際教學中進行情境創設,一定要基于教材內容來進行,不能依據個人主觀上的喜惡進行設置,不但能夠獲得教學成效的切實提升,且不能使課堂教學流于形式失去存在的價值。所以,教師在情境創設過程中一定要深入融合教材內容,突顯出創設情境的必要性。例如,教師在為學生講解《小數乘法》相關知識的時候,綜合學生們的興趣進行新課導入:大家都很喜歡放風箏這個戶外活動,那么今天我們就放風箏吧。這樣的方式,看似好像與數學知識沒有什么關聯,因此,需要教師幫助學生建立情境與數學知識的關聯:利用多媒體信息技術,向學生展示一些風箏的圖片,并且在每個圖片上標注好價格,假設單個風箏的價錢是3.3元,那么要買三個風箏,一共要花多少錢呢?這樣一來就能把現實生活中遇到的問題轉變成數學問題了,并且學生也更加容易進行理解和解決了,在實際教學中為學生創設問題、生活情境綜合的形式,能將數學問題轉變成簡單易懂的形式。
(二)著重培養學生的數學思維
教師在實際教學中使用情境創設教學法時,把本來抽象而難以理解的數學知識轉變成通俗易懂的生活知識,學生更易于理解與把握。在情境創設過程中,教師一定要及時調整教學思路,對課堂教學中出現的問題進行及時有效的調整,確保在實際教學中能夠正確引導學生進行學習與思索,讓學生能夠正確掌握教學內容中的重難點知識,培養并啟發學生的數學思維能力。比如,學生學習《小數乘小數》相關知識的時候,教師可以先創設對應的教學情境讓學生積極思索:大家知道嗎?校園天地展示欄的玻璃被弄壞了,要重新換一個,需要一塊長1.5米、寬1.2米的玻璃,同學們知道這個算式應該怎么寫?又應該怎樣去計算呢?用這樣的方式來引起學生們的注意,學生就會知道這堂課要學習的就是《小數乘小數》了,而要怎樣進行計算,學生還需要進行思索,在這個時候教師可引導學生回憶舊的知識內容,回憶《小數乘整數》的相關知識,啟發學生的學習思路,讓學生積極自主地去探究小數乘小數的運算規律,教師則及時進行糾正與補充。也就是說,在實際教學中,教師的引導與啟發對于學生的學習而言是非常關鍵的,是學生進行數學知識學習的有效措施,有助于學生建立起良好的數學思維,所以,作為教師,在實際教學中進行情境創設,一定要遵循啟發性原則來開展。
(三)情境創設過程中要關聯現實生活
在實際教學中使用情境創設教學法的時候,不但要關聯教材內容,更要同現實生活進行有效綜合,這樣才能發揮出情境創設教學法對教學內容的簡化作用,有效提升課堂教學成效與學生的學習質量。比如,在引導學生學習《長方形的面積》相關知識內容的時候,學生并不理解面積的概念,這個時候,教師需要使用現實生活當中的事例來引導學生:同學們,你們知道自己的床單是多大的嗎?知道這個面積要怎樣去計算嗎?用這樣的方式來引導學生進行思索,并且讓學生能夠熟練掌握面積相關的知識內容,會在現實生活中進行實際應用。
結語
大量實踐應用中已經表明,將情境創設教學方式應用到小學五年級數學課程的實際教學中,可深化數學知識在學生腦海中的認知,從而能夠對數學知識有更好的掌握,并且還能夠對學生個體的數學思維進行有效啟發,使學生不再抵觸數學知識的學習,逐漸形成良好的數學知識學習意識與習慣。
參考文獻
[1]陳秋蘭.情境創設在小學五年級數學課堂教學中的應用[J].數學學習與研究,2017(18):51.
[2]陸立征.情境創設在小學五年級數學課堂教學中的運用探討[J].中國校外教育,2016(35):124-13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