孟楷
早期教育廣義上是指人從出生到小學以前階段的教育,狹義上則是主要指上述階段的早期學習。現在在各個國家和中國的社會中,早期教育開始得到普遍的重視,有些人認為早期的教育對將后來幼兒的發展起到了至關重要的作用,家長也認為自己的孩子不應該輸在起跑線上。還有一些人則認為,早期教育應當向前延伸到出生以前在母親懷孕期的胎教時期。
早教的重要性想必是大家都關注的因素。早教這個階段是在入學前的階段,家長尤其是父母是幼兒的重要陪伴和教育對象,因此家庭教育就是早期教育的重要組成部分。談到這里,有些人會說,為了孩子能夠得到最好的教育,可以把孩子送到最貴和最好的早教機構來進行教育,雖說這是一種方式和方法,但是這又得考慮到辦教育機構的人的理念和初衷,現在市面上大多是營利性的教育機構,教育的目的也大多是現實目的,真正為孩子的發展和教育為理念的少之又少。如果父母一味地把希望寄托在一些早教機構和潛力開發中心上,那對孩子的成長是否有好處真的需要考慮和斟酌了。一直以來,都說父母才是孩子最好的老師,在孩子的生活中和教育中起到了決定性作用,如果父母都沒有意識到自己對孩子的影響力,更沒有掌握到0~3歲孩子早期教育的方法,孩子是很難得到好的早期教育的。作為父母,沒有人比你更愛自己的孩子,了解自己的孩子,在與孩子的交流過程中,在對孩子的照顧中,父母通過稀松平常的一日起居來實施教育,會讓孩子毫無壓力,也能讓孩子印象深刻,讓孩子能夠形成良好的生活習慣,增加對認識世界的興趣。在出生后的前36個月,大腦的信息傳遞通道迅速發育,支配孩子一生的思維和行為方式的運動元處于形成階段,孩子區分好壞、判斷事物公平與否的價值觀也正在形成。這個階段是孩子最易受外界影響的一個階段,父母對這個時間的孩子應當給予高度重視。家庭環境和父母的行為都對孩子的價值觀、性格和想法等有重要影響。這時,父母應當密切關注孩子的各個動作、語言、智力、對母親的依戀程度、小肌肉的活動等方面的發展,如果發現有什么不正常的情況可以及時治療,來進行早期干預,因為未成熟腦的可塑性最強。環境對兒童智力的發展的作用也非常重要,環境和經驗直接影響著兒童腦功能的發育。智力的發育有先天的因素也有后天的因素,環境可以不斷塑造孩子的腦發育,家長對自己孩子的早期教育最重要的一點就是不能夠一味地灌輸知識,最重要的是提供一種適合孩子發展的環境,促使孩子的各項智能成熟發展起來。
如何教好孩子,教育孩子得有自己的一套正確的理念也顯得至關重要。0~3歲兒童早期教育的教養理念應當涵蓋以下三點:第一,以情為先,以親為主。在我看來,剛出生或出生不久的孩子最重要的就是得到父母和家人的無微不至的關愛,情感上的滿足,一個充滿愛的孩子才能夠學會愛他人,也是發展其他領域的一個基礎。讓孩子感受到父母對他的關愛,生活在一個充滿愛的環境中,將來對社會的態度能夠更加正面積極,對生活也更加熱情,看待事物也能夠更加全面,更容易迎接挑戰,更加自信,更容易取得成功。第二點,以養為主,教養融合。這一個理念既簡單又復雜,如今很多父母關心自己的孩子,但僅僅只是從身體、安全的方面,而忽略了孩子的教育。父母應該知道的是,教和養是不可分割的一個整體,養大和教好都是父母應該做的事情而且相當重要。把教育融入到生活中,讓孩子潛移默化地學習到該學的知識,是最難能可貴的教育理念。2008年出臺的《上海市0~3歲嬰幼兒教養方案》中有關這個原則,告訴各位家長生活本身就多姿多彩,是一幅絢麗的圖畫,值得父母引導他們好好品味、欣賞、探究與學習。第三點,關注發育,順應發展。在孩子的發育過程中,全面關注孩子的身體發育變化,是否符合大致標準,了解兒童身心發展的基本規律,尊重這個規律,不要磨滅孩子的天性,過早地進行“小學化”教育,順應孩子的心態,避免去把自己的孩子和其他孩子進行攀比,關注孩子發展的各個時期,把握好接受接受教育的關鍵時期,把握機會。第四點,因人而異,激發潛能。尊重每個孩子的個體差異,理解差異,擅于挖掘孩子的潛能,發展孩子的長處,并且能夠加以發展,前提是在能夠尊重孩子的前提下,得到孩子的意愿,給孩子加以引導。作為家長在正確的理念的指導下,開創出一套適合自己孩子的教養理念。
對于正確的教養內容這一方面,適合孩子的便是最好的。那什么是適合孩子的呢?首先,應當了解兒童的身心發展特點,尊重兒童的人格和權利。這具體表現在生活中的方方方面面,家長應該在孩子的行為培養、認知發展、能力挖掘等方面找到適合自己孩子的教養內容。
我覺得有效、正確的教養方法需要遵循以下幾個原則:(1)原則一:謹慎干預。每一個孩子都是一個特別的存在,他們的發展是一個自己不斷學習和吸收的過程,而這個過程是看不見的,是潛移默化的。有些父母,想把自己的孩子培養成人們口中所說的天才,而對孩子的人生軌跡和生活狀態進行刻意的干預和塑造,忽略了孩子的自身發展和需求,控制孩子的一切,認為自己就是孩子人生成功與否的決定者,這是不對的,將不利于孩子的人生發展。就像生活中,如果父母對孩子的生活有過多地掌控,孩子們長大后的性格多半是依賴型的,很難獨立生活、獨立思考。因此學會謹慎干預是對兒童早期教育的重要手段(2)原則二:遵循自由。自由是指給予孩子更多的空間去發揮自己的才能、尊重孩子的主動性和自發的想法。只有在自由環境下長大的孩子,會比生活在飽受父母限制環境下的孩子更加有創造性,想法也更加大膽。和孩子的相處模式和相處之道不應該是以權威的長者之態去命令、操作孩子,換一種方式,以一個朋友的身份,以像朋友那樣輕松的相處模式,觀察他們成長、幫助他們成長,信任孩子,支持孩子,在適當的時候,大膽放手,讓他們自己飛翔。(3)原則三:適當幫助孩子,讓孩子參與我們的生活。孩子是我們家庭中的一員,但大多數父母都認為自己的孩子還小,很多事情沒有問問孩子的意見。而當孩子主動提問的時候,父母也往往沒有重視起來,而總是草率敷衍地回答,這往往會容易傷害到孩子的積極性,如果大人在無意之間傷害到了孩子,要及時地給孩子道歉,并向孩子解釋原因,不要擺出過于強硬的態度,更不要覺得應該保證自己在孩子面前的權威性,而不敢向孩子承認錯誤。其實孩子是非常敏感又脆弱的,敏感程度有時候我們都難以想象,因此我們要學會照顧孩子的情緒、關注他們的狀態,幫助孩子去探索視覺,參與我們的生活。
孩子的早期教育是對于孩子的健康成長刻不容緩的內容,是進行教育的好時機。蒙臺梭利也說過:生命中最重要的時期并非大學生念書的階段,而是人生的最早期,所以作為父母和老師,應當采取合理的方式為幼兒的早期教育開展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