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合合 馮佳玉 張靜文
摘要:經濟全球化推動了國際經貿的發展,然而,經濟實力的不對等、產品、技術等存在的差異,使得國家間的貿易逆差成為普遍現象,而個別國家為了扭轉逆差,保證本國的經濟利益,故而,制定了多種針對進口貿易的制度,使國家間的貿易摩擦不斷增加,因此,如何緩解國際貿易摩擦是當前形勢下,推動我國國際貿易健康發展的重要任務。
關鍵詞:國際貿易摩擦;原因 ;措施
引言
貿易逆差較大是導致國際貿易摩擦產生的主要原因,這是不可避免的事實,因此,在經濟全球化發展的今天,我們需要正視它的客觀存在,并積極采取措施,緩解貿易摩擦,從而保證我國國際經貿的良性發展。
一、國際貿易摩擦特征
1、數量增加
隨著我國成為對外貿易進出口大國,企業在進出口貿易過程中面對的國際貿易摩擦數量也逐漸增加。從整體上而言,發達國家是我國對外貿易摩擦產生的主體,發達國家制定了多樣化的對外貿易政策保護本國的產業,如低碳政策,可持續發展政策,希望閑置我國企業的正常進出口環節。2010年,反傾銷調查案件數量日益增加,但各個國家更多是從本國的利益出發進行維護。
2、領域擴大
隨著經濟社會的發展,國與國之間的貿易往來頻繁,而貿易摩擦的領域范圍也不斷擴大。在傳統的國際貿易中,貿易摩擦僅僅針對單一的貿易產品,但如今貿易摩擦產生的影響更加深遠,囊括了技術摩擦,服務貿易摩擦等諸多領域。貿易摩擦呈現出多元化的特點,與本國的社會經濟發展,政策制定以及勞動人民的利益息息相關。
二、貿易摩擦形成原因分析
1、經濟自由化程度增加
不同國家面臨不同的社會發展階段,其綜合國力、人民的意識形態、文化素養也存在較大的差異。由于各個國家之間的相互認識進入了誤區,造成摩擦事件發生頻繁。在此背景下,如何促進我國國際貿易合作健康發展成為政府宏觀調控的重點考慮問題之一。改革開放以來,中國綜合國力增強,經濟發展水平有了質的飛越,某些西方國家四處傳播“中國威脅論”,在此背景下,許多國家與中國之間的貿易摩擦不斷增加。
2、政治制度影響
每個國家具有不同的政治體制立場,尤其是發達國家與發展中國家的政治文化存在較大的區別,這是導致許多國際貿易摩擦產生的重要因素。在國際貿易政治制度中,政治因素對不同國家對外貿易活動產生的影響不盡相同。這也促使社會經濟學家從另一個視角來分析貿易問題與政治制度問題。例如,中美經濟貿易的摩擦受到了兩國不同社會意識形態以及政治制度的影響。
3、創新管理能力較弱
在目前階段,絕大多數的國際貿易摩擦均是由于不同國家不同水平的綜合國力造成的。改革開放以來,我國綜合實力得到了較大的提升,但仍然在創新創造上存在較大的技術短板,相應的技術水平以及專利數量與西方發達國家相比相去甚遠,,如芯片行業。這對于我國的對外出口貿易而言,是一個重要的副麥能影響因素。
三、緩解貿易摩擦的措施
1、積極應對發達國家貿易壁壘
在歐美等國家的帶領下,許多國家對我國提出了針對性的貿易條件,包括低碳制度,綠色制度,希望借助貿易制度來維護本國的企業發展,減少對中國企業的進口依賴量。在此背景下,形成了較大的貿易壁壘,也造成了中西方貿易摩擦加劇。從目前看來,貿易壁壘問題對我國制造行業的出口貿易活動帶來了巨大負面影響,為之付出了較多的關稅。一方面,政府應當積極發揮市場宏觀調整作用,推動我國制造業引入環保設備,鼓勵企業降低生產污染;積極宣傳高科技企業,使之成為經濟發展的一大特色。另一方面國家以及各個行業協會應當積極參與國際會議,派遣專業人員進行會議發言,為我國本土企業的出口貿易活動爭取更多實際的優惠,提高我國在國際貿易方面的話語權。
2、提升企業創新能力
對于我國企業而言,應當加強產品的研發與創新,推動我國實現“制造大國”向“創造大國”的轉變。一方面,企業應當加強研發與科技人才的引進,積極與當地的高校合作,將高校研究成果應用在現實生產中,提高產品創新度;另一方面,國家與政府也應當加強科技創新的投資,建立一整套完善的科技創新獎勵制度,鼓勵優秀人才進入實驗室進行研發工作,提升我國高科技技術水平。同時,也應當對積極創新的企業提供一定的優惠制度,包括減稅、減少租金等,降低企業資金成本壓力。
3、引入國際貿易人才
優秀的國際貿易人才是阿金第貿易摩擦的必要保證。一方面,企業需要仔細挑選一名合格的團隊領導人員,僅需要具有豐富的對外貿易經驗,也應當對整個企業的外貿活動進行合理、科學的規劃,主動、積極帶領團隊熟悉各個潛在海外市場的特征以及需求,不僅如此,領導人員也要充分發揮個人魅力,利用自身優勢帶動團隊成員積極學習貿易經驗。另一方面,也應當為國際貿易部門提供專業的培訓,包括理論知識培訓與案例實踐培訓,提高國際貿易部門在職員工的知識素養水平,靈活應對各種貿易摩擦問題。
結束語
鎖著國際市場貿易競爭力度不斷增強,我國企業應當積極提升自主創新能力,在政府以及行業協會的引導下樂觀應對國際貿易形勢,引入國際貿易人才,靈活解決貿易中的摩擦問題。
參考文獻
[1]梁永華.對綠色化工環保技術的若干思考[J].化工管理,2017(18)
[2]張宇航.關于綠色化工環保技術的探討[J].科學與財富,2017(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