魯義
摘 要:新課改形勢下的小學科學實驗課應該如何上?這是每一位科學老師都非常關心的問題。做好實驗課前充分的準備,是前提條件;教師的演示實驗應起到示范作用,是中心環節;讓學生切身體驗實驗的全過程,是關鍵;開發校本課程,利用鄉土資源,讓科學課更貼近學生生活實際,是保障。多媒體教學資源的運用讓實驗課更加形象直觀,為學生科學素質的提升插上騰飛的翅膀。
小學科學實驗教學是以實驗觀察和活動操作為基礎的學科,讓學生通過親自參加實驗活動,獲得觀察能力和動手操作能力,是小學科學實驗教學學的關鍵所在。尤其在新課改形勢下實驗過程的好壞直接關系到教學的成功與失敗。現就如何搞好小學科學實驗教學,談一下自己的觀點。
三至六年級科學課標準指出:科學探究“要通過觀察和實驗制作等活動”,而觀察和實驗是人類認識自然的基本途徑,也是科學課教學的特點。因此,教師指導兒童自己進行觀察和實驗,通過觀察和實驗獲得知識能力,千萬不要把科學課上成是語文課。因此,我們小學科學教師在科學教學過程中,要結合小學生的心理特點和課程實驗要求進行教學,以完整有效地上好科學實驗課。
一、認真做好課前實驗準備工作,做到有的放矢
成功的實驗課,必定建立在教師豐富的經驗之上。實驗課前準備工作十分重要,因為它不僅要熟悉教材知識,還要指導學生實驗。教師應充分構思每一節實驗課的總體思路,親自動手熟悉每節課的實驗程序,找出實驗中容易出現的問題和解決辦法。
二、演示實驗要起到示范作用,培養學生的科學態度
演示實驗中,教師的一舉一動都會成為學生獨立操作的依據和榜樣,對學生的實驗技能起著示范作用。教師操作應按規定進行,在使用儀器、連接和裝配儀器及演示現象時動作要準確、有序。例如在使用托盤天平時,取用砝碼、移動游碼必須用鑷子而不能用手;點燃酒精燈后火柴簽不能隨手扔在地上,要放在專門的廢物杯中;電路的連接應先接線路后接電源,拆卸時先斷電源,后拆線路;導線兩端接頭不是鉤、叉時要注意導線在接線柱上的繞向應同螺母旋緊的方向一致等。
有效的演示實驗教學可以幫助學生提高科學思維能力、學習科學探究的正確方法,并能受到良好的實驗習慣的教育。所以在課堂實驗教學中,優化教師演示實驗,有利于提升科學探究的有效性。
三、實驗的過程要讓學生充分進行體驗
在實驗過程中讓學生充分進行體驗,提高學生實驗興趣。案例和分析:《淀粉的蹤跡》中有兩個重要的實驗,檢驗淀粉和淀粉與唾液混合的結果。我在教學的時候發現學生對淀粉這種物質的認識在實驗后并沒有多少提高,于是我開始思考改進實驗的內容。我希望能夠提高學生在生活中認識淀粉的能力,比如那些食物中含有淀粉。我選擇了許多材料來檢驗——饅頭、米飯、馬鈴薯、面條、薯條、栗子、玉米、南瓜等。在分組檢驗不同食品的時候,孩子們得到了充分的認識。
動植物觀察類的應該利用“童趣”為支撐點。如:《蝸牛和蝗蟲》中學生應該充分的觀察這兩種動物。為了達到“充分”的目的,我發給學生解剖器材、放大鏡、蚊煙、火柴、水杯、樹葉。這樣,學生的觀察就不是局限于眼睛了,在3個課時的充分活動中,孩子們了解了蝸牛原來不吃有蠟質的樹葉,蝗蟲和蝸牛也會游泳,蝸牛怕煙火,蝗蟲不怕煙,怕火,蝗蟲和蝸牛的殼里真復雜。制作類的實驗應該能“玩地轉”。如:《風的觀測》《做個小磁鐵》《制作我們的小樂器》等這些具有小制作性質的實驗課就應該給學生充分的時間玩耍,學中玩,玩中學,事半功倍。
四、重視鄉土自然教學,使實驗教學貼近生活
作為農村小學的科學實驗課,應突破由儀器、設備等帶來的問題和不便,利用本身的自然、地理優勢,開發和運用鄉土自然教學,我在一篇雜志曾見到有關香港現用小學自然教材鄉土自然教學的方法,主要有這些內容:“1.明確人與環境的關系。人類只有一個地球,六百萬香港公民只有1000平方公里的生存環境,一切公共場所是為居民開設的,居民要愛護香港環境。2.明確美化環境、美化校園、美化家庭的意義,并且積極參加這些活動。3.了解香港環境污染的來源和防止方法。如香港陸上污染主要是由棄置的廢物造成,廢物的來源和種類有:①家庭和效游人士棄置的廢紙、空罐、膠袋和腐爛食品等。②商店和辦公室棄置的廢紙和膠袋等。③工廠和貨倉棄置的塑膠、木料和金屬廢料等。④建筑地盤棄置的建筑廢料等。政府處理這些廢物的方法有堆填法、焚化法、再生法等。4.告訴小學生如何保護環境,如在公園里不亂拋垃圾,不傷害公園里的動物,不采摘公園里的花木;不傷害益蟲、益鳥;要愛護和保護樹木;要遵守政府公布的有關保護環境的法規;幫助政府整治環境,發現垃圾堆積等現象,要利用熱線電話通知市政署。”聯系自己的實際,不難發現,在學校的周圍存在著許多實驗教學的良好教學實例和有待探究現象,善加利用,必能為我們的實驗教學增添新的渠道和亮點!
五、多媒體對實驗的輔助作用
多媒體投影儀是現代教育技術飛速發展下產生的一種很好的工具。我在教學花的構造一課時,要現場解剖一朵桃花。在解剖子房時,我在實物投影儀上進行操作,孩子們清晰地看到了我的操作過程,甚至看到了放大20倍的胚珠。這對孩子們的獨立操作幫助很大,相對于那種教師一桌一桌的演示要大大節約時間,提高了實驗效率,降低了材料損耗。
電腦動畫的啟發作用。在啟發學生設計實驗驗證自己的假設的時候,我有時會選擇現成的電腦動畫來引導學生,減少他們的實驗盲目性。此時,FLASH等動畫技術就成為教學的關鍵,如何用動畫技術再現科學的過程就完全依靠技術水平了。
當然,影響科學教學有效性的因素還有很多,如:教師精當的評價,學生及時的自我反思,設計合理的教學目標等,這些都需要在教學中不斷研究,不斷調整。應該說,改革小學科學實驗教學要做的事很多,涉及的面很廣,本人上述的幾點只不過是泛泛而談,旨在拋磚引玉而已。新課改下教師要既做教書匠,又做思想者,且行且思,且思且改,充分挖掘科學教師這一職業的有效性,在發展學生中發展自己,實現自身的價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