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國有企業作為一種生產經營組織形式兼具商業性和公益性,重視國有企業發展不僅有利于促使國有資產的保值和增值,還能幫助國家實現宏調目標。隨著國企改革的不斷推進,重視強化對國有企業的管理、提升企業風險防范水平和能力已成為企業發展的關鍵。面對競爭日益激烈的市場環境國有企業應重視轉變財務管理理念和思維,健全企業財務管理制度,構建風險識別和防控體系,從而有效規避財務風險。本文主要從國有企業財務風險防范角度出發,通過分析國有企業財務風險防范中存在的不足,并提出優化策略。
關鍵詞:國有企業;財務風險防范;研究
一、國有企業財務風險防范的意義
第一,財務風險防范對國有企業的發展意義重大。國有企業通過強化風險管控能夠促使企業財務活動規范有序進行,提升企業的資金周轉率,保證企業資金的安全性和完整性。通過風險防范國有企業可以規避損失,從而能夠提升企業經濟效益,促使企業資產保值和增值。此外,企業完善風險防控機制可以優化企業財務數據庫和信息庫,為企業決策提供科學依據,提升決策的科學性。企業通過強有力的風險防范可以營造一個相對穩定的發展環境,能夠幫助企業超額完成經營目標,戰勝風險,提升效益。
第二,市場內外部環境具有復雜性和多樣性,國有企業通過加強財務風險防范可以提升企業應對市場風險的能力。企業經營過程受到內外部環境的影響,內部因素如管理方式、制度建設、人員等,外部因素如政策、經濟、法律法規等因素。國有企業通過完善財務風險防范體系可以提升獲取市場信息的能力,關注風險因子,以便及時發現風險。同時,國有企業通過增強財務人員風險意識規范財務操作、優化財務流程,也可以起到防范財務風險的作用。
二、國有企業財務風險防范中存在的不足
企業風險防范對提升企業的競爭力和盈利水平具有重要作用。隨著市場體系的不斷完善,大部分企業逐漸認識到財務風險防范的重要性,但仍有部分企業對財務風險認識不足、重視度不夠,因而引發企業風險主要表現在以下幾方面:其一,企業風險防范意識薄弱,部分企業管理者認為利潤增加就能彌補財務風險的損失,因此在經營過程中一味追求利潤最大化,忽視企業財務管理和財務風險防范:企業管理層沒有真正將財務風險防范制度化落到實處,由此導致企業的風險管理流于形式,缺乏制度化約束。其二,企業的財務風險防范范圍相對狹窄,部分企業在防范財務風險時只限于收支業務風險防范,財務風險缺乏全面性,由此導致風險防控效果不佳。其三,企業缺乏風險防控管理機制,風險識別和處理不及時。
三、國有企業財務風險防范的實施策略
(一)強化全員財務風險意識,培養綜合型財務人才
財務風險具有客觀性,國有企業應認識到財務風險防控的重要性,明確財務風險對企業發展的影響和制約。基于此,企業應重視提升全員財務風險意識,可以在企業宣傳欄或者官網上發布關于財務風險防范的訊息,對各崗位財務工作進行規范要求,明確指出財務風險的關鍵點以及規避風險的措施,使財務人員在工作中能夠有所預防,防患于未然:企業財務風險防范并不僅是某個部門或者崗位的事,如果不注意企業經營活動中的細節就會產生連鎖反應,引發財務風險,因此企業應重視全員宣傳。此外,財務管理人員在風范防范工作中發揮著重要作用,國有企業應重視培養綜合型財務管理人才,使財務人員能用戰略眼光看問題,及時識別財務、業務工作存在的問題,并制訂風險預防方案:國有企業可以定期組織培訓活動,一方面為財務人員講解財務、會計法律法規及企業的財務規章制度,要求財務人員在財務活動中嚴格按制度辦事、按要求操作,提升財務人員的職業素養;另一方面為財務人員講解財務風險管控相關理論知識,如管理學、財務風險防控等,強化財務人員綜合能力,從而提升在面對財務風險時的反應能力,有效規避企業風險。
(二)構建財務風險識別預警機制
在如今的信息化時代國有企業應重視搭建“互聯網+財務”體系,可以建立財務共享中心,實現業財一體化共享,保證會計記錄和報告的規范、結構統一。企業出現財務風險主要是由于操作不當或者信息溝通不暢造成的,因此應建立財務共享中心。企業通過構建集費用報銷、應付管理、共享平臺、移動報銷于一體的信息化系統能夠實現集成化管理,可以大大降低因操作不當而引發的財務風險。除此之外,國有企業也可以搭建獨立的財務風險識別和防控信息系統,并配備專業的風范防控人員,通過信息化系統實時收集企業業財信息,對企業財務工作的各個環節進行識別、分析、評估,在系統發出預警信號后企業財務部門立即著手制定財務風險解決方案,降低風險給企業帶來的不利影響。最后國有企業應重視發揮部門聯動作用,企業內部各部門既要相互牽制又要相互協凋配合,做好風險防控工作。
(三)加強資金監管,防范資金風險
1.加強資金監管
資金流動風險防范是企業財務風險防控的重點,主要是由于企業經營過程中資金流動量過大,國有企業要有效防范風險,應重視加強對資金的監管,嚴控收支。首先,國有企業應重視嚴格規范資金支出審批程序,確保資金規范流動,在資金尚未支付前應注意科學評估合同,保證合同款項的合理性;企業的票據管理人員應做好票據檢查工作,票據必須使用專用票據;在支付過程中應注意對賬戶的真實性、安全性進行核對;如果支出數額較大應開展專項會審,評估資金支付風險,通過嚴格控制支出渠道和程序降低支付風險。其次,重視投融資風險防范,隨著企業技術的不斷提升和生產規模的擴大,僅依靠內源融資已經無法滿足企業的資金需求,在借助外源融資的過程中容易引發財務風險,因此企業在投融資項目決策時應注意對項目進行風險評估;必要的情況下可以對重要項目進行專項評估,為了保證評估科學性可以將投資管理工作細化,如將投資預算、投資評估、投資決策等相互分離,分別由不同的人執行,通過規范化的評估流程機制有效防范風險。此外,企業在融資時應結合企業實際情況明確融資需求,并制定詳細的融資方案,充分分析融資的有效性和可操作性。為了防止單套方案無法滿足融資要求可以制訂多套方案以供備選,企業通過科學的融資可以有效降低融資成本,促使融資活動順利、規范進行,防范融資風險。
2.建立風險分散體系
國有企業通過建立風險分散體系降低企業的財務風險。企業在進行投資時應重視對投資項目的風險評估,并且要重視投資組合方式的制定,還可以采取投資保險的方式降低企業的財務風險損失。國有企業在選擇投資項目時應重視對項目和風險的比重進行綜合評估分析,如果風險較高則可以通過尋求投資伙伴的方式分解風險,在一定程度上降低企業財務風險帶來的損失,為企業規避風險提供保障。
四、結束語
國有企業是市場經濟體系中的重要組成部分,加強國有企業的財務風險防范,對企業的可持續發展至關重要。在現代企業經營管理中財務管理是核心,科學的財務管理體系可以反作用于業務,促進企業財務活動、業務活動、資金活動規范運行,提升企業資源利用效率,從而幫助企業實現長期戰略目標與短期經濟效益。基于此,國有企業應重視樹立風險管控理念,優化內部管理組織機構,構建科學的財務風險識別和防范系統,加強財務管理全過程風險控制和防范,為企業防范風險助力。通過降低企業財務風險國有企業可以調動資金活性,優化資源配置,調整生產規模,提升經濟效益。
參考文獻:
[1]趙春陽,高德文.國有企業內控管理及財務風險防范分析[J].冶金經濟與管理,2017(2):21-22.
[2]孫宗宗,芻議國有企業內控管理及財務風險防范[J].綠色財會,2018,376(10):56-58.
[3]劉鵬.新經濟背景下國有企業財務風險防范的對策研究[J].科技經濟導刊,2019,27(14):218-219.
[4]韓贏,企業財務風險問題的成因及防范[J].現代營銷(下旬刊),2018(4):220.
作者簡介:
趙華一,國電科技環保集團股份有限公司,北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