麻志安 李可蘭
學校安全工作直接關系著學生的安危、家庭的幸福、社會的穩定。學校教育的一切,一切的教育都必須以安全作為基石,只有學生的安全得以保障,學生的教育才能順利進行。因此,著力營造一個“人人講安全,處處講安全”的濃厚氛圍是極其重要的,也是學校一切工作得以完成的先決條件,學校安全教育刻不容緩、勢在必行。結合實際,下面我就談談開展學校安全教育工作的一些見解。
一、學校安全教育現狀
(一)安全教育不實
學校安全教育工作是一項涉及面非常廣的工作,可以說它涉及到學校的每一項工作,因而需要全校每一個師生員工的共同參與。第一,農村學校師資薄弱,設備簡陋,教師工作繁雜、任務重,安全教育僅限于反復囑托的簡單教育方式;第二,教師對安全知識的儲備不夠,安全教育的內容上非常單調,往往是老師照本宣科,學生左耳進,右耳出,安全教育流于形式,起不到實際效果。
(二)安全職責不細
學校安全工作需要人人參與,人人去管理,但有時又是事事無人管理。因而出現問題時,常互相推諉責任,這是安全職責不細的表現。
(三)心理健康教育缺乏
現在的學生受社會、家庭、環境影響,成熟的比較早、自尊心較強,但心理適應能力很低,遇到挫折、誤會無法自拔,傷心欲絕。很多農村學生家長忙于外出務工掙錢,認為只要學生學習好就行,對學生進行安全教育沒有結合實際,只是口頭上反復強調安全重要,無暇顧及學生的心理健康教育,因而造成學生安全知識匱乏,自我調節能力差,缺少自我保護意識,根本沒把安全放在心上。加之多數家庭只有一個孩子,學生的自尊心非常強烈,稍有不順心的地方就會要挾家長,實行自我傷害,這也從一定程度上造成了校園安全事故的發生。
二、強化安全教育引導
安全隱患無時不在,無處不在,防不勝防,不可能一蹴而就,必須要從安全宣講和強化全員的安全防范意識入手。第一,利用校會、國旗下講話、校園廣播、班會等對師生進行交通安全、用電安全、防火、預防食物中毒、預防流感、家庭生活、戶外活動安全等安全教育;第二,利用家長會、家訪、致家長一封信或微信等多種方式,與家長們形成安全防范“共同體”,定期或不定期地對家長進行安全教育及提示,強化家長們的安全意識,共同做好學生們的安全管理教育工作;第三,學校及各班都定期圍繞安全工作主題,利用多種形式開展安全教育活動,營造安全教育氛圍,培養學生的安全意識,形成自我保護的能力,從而讓學生認識到生命的重要性。
三、夯實安全管理職責
學校安全教育工作無小事,必須常抓不懈,細化工作,嚴格管理,防患于未然。第一,建章立制,規范管理,堅持安全隨事走,將安全工作的各項職責層層進行分解,落實到人,形成齊抓共管的局面,使學校安全工作的每個方面、每個環節都有章可循,有據可查,從而使學校安全制度化、規范化;第二,建立完善各種應急救援制度,根據實際情況,制定科學、實用的事故應急救援預案,如,各種情況下的緊急疏散、火險逃生、運動傷害、交通事故、食物中毒、汛期應急救援等預案,并于每學期開學初組織廣大師生認真開展演練,提高學生自救、互救能力,最大限度地減少或避免傷害。
四、關注心理健康教育
隨著學生們生理、心理的發展,同時賴以生存的社會、學校、家庭的客觀環境正在發生著深刻的變化,使得學生心理問題比以往更為突出。關注學生心理健康教育,促進心靈成長。第一,創設良好的心理環境。通過目標激勵,增強學生的自信心;通過合作學習,培養學生的社交能力;引導學生多方位思考問題,培養他們的辯證思維能力;努力培養學生的幽默感,以輕松的心情對待環境壓力,以微笑對等生活等有效措施培養學生的樂觀主義精神,使他們正確地認識生活的意義,熱愛社會、熱愛生活、熱愛學習、熱愛自然、自信積極、樂觀向上。第二,在學科教學中滲透心理健康教育。課堂教學是素質教育的主渠道,也是培養學生良好的學習心理素質的主渠道。充分利用所教學科內容的契機,把握教學的最佳時機,對學生進行心理健康教育。要做到認真備課,把生澀難懂的知識、理論生動化、形象化,使學生易于接受。要努力創造一種平等、民主、和諧的課堂氣氛,用良好的人格魅力影響學生,用新穎有趣的教學方法吸引學生,用難易適度的內容來啟發學生,誘發他們的學習興趣,開發他們的思維潛能,讓學生學得生動活潑、學得積極主動,以減輕學生心理壓力,消除學生學習心理障礙,從而促進他們各方面的和諧發展。
總而言之,校園安全重于泰山,每一位教職工都必須擔負起教育管理好學生安全的責任,共同為學生創造一個安全的教育環境。保障學生安全應貫穿于學校的教育教學和日常管理工作中,我們要與社會各界通力配合,采取各種措施確保學校安全工作落到實處。只有這樣,才能保證學校工作正常進行,才能保證讓學生安心,家長放心,確保校園和諧穩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