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在社會不斷發展與進步中,政府為了不斷完善基礎設施建設,所投入資金較大,這也導致地方政府財政負擔壓力較大,所以,為了更好地推動社會發展,不斷強化基礎設施建設,地方政府不斷與企業結合,構建PPP項目模式。PPP項目模式,主要以政府為牽頭,是一種全新合作模式,對社會發展極為重要。所以,要做好PPP模式下的財務監管工作,提升財務管理能力,做好基礎建設工作,降低政府部門財政壓力。
關鍵詞:PPP模式;財務監管;問題與策略
現代社會在不斷地發展與進步,經濟形勢亦在不斷變化。在新中國成立70年間,民間資本迅速發展,并對社會進步作出重大貢獻。為更好地引導民間資本發展,降低地方政府基礎建設經濟投人壓力,PPP項目應運而生。所謂的PPP模式,就是指地方政府與私人企業或是組織之間,為了提供更好地為公共物品以及服務,以特許權為協議的基礎,達到建設城市目的,而企業能夠從中獲益,對社會發展極為有益。
一、不同PPP項目形式
對不同PPP項目進行劃分,PPP項目可以分為外包類特許經營類私有化模式。其中,外包類主要指有政府進行投資,民間組織或是私人資本,承包項目中的一項或幾項工作,進而為維護項目建設,提供相關服務,在這一項目中,民間組織或是私人資本,其風險程度相對較低;而特許經營類,民間組織或是私人資本,則需要參與到項目的部分或是全部的投資工作中,并通過一定的合作關系,共同與政府承擔項目風險。地方政府,在特許經營類的PPP項目中,通常要基于項目特點,收取相關費用,或是給予一定補償,在這一模式應用中,要協調好雙方關系,確保各自職能能夠充分發揮;而私有化PPP項目模式,則是民間組織或是私人資本,需要承擔項目全部費用,并在項目工作中,接受地方政府的監督,通過向項目使用者收費,實現利潤回歸。私有化PPP項目模式,個人以及組織,在所有PPP模式中,所承擔的風險最大。所以,要在PPP模式管理工作中,做好財務監管工作,確保PPP模式項目能夠順利開展,在推動社會發展的同時,確保企業以及個人的經濟效益。
二、PPP項目運行中財務監管工作存在的不完善之處
(一)PPP財務監管體系存在不完善之處
要想使PPP模式下的項目,能夠獲得持續穩定運行,就需要政府與項目合作人或是機構,能夠在穩定的合作關系中,共同應對項目開展過程中所存風險,進而實現效益共享雙贏局面。所以,合作的雙方,要具備基本的信任關.系。信任關系,并不是嘴上說說,而是要落實到實際工作中,只有在有效的監督管理制度下,才能確保整個項目獲得全面監控。但是,在實際的PPP模式項目管理工作中,由于PPP模式在近些年才出現以及發展,而企業的管理模式中,并不具備項目管理能力,監管制度也不完善,導致財務監管工作問題凸顯,不利于項目開展。
(二)PPP項目實際獲利難以達到企業預期目標
在PPP模式下,PPP項目不僅有政府資金投入,更有個人以及民間組織資金投入,這些資金注入,能夠有效降低當地政府在基礎建設中的資金投人,緩解政府城市建設資金投人帶來的壓力。但不同民間資本注人、不同企業以及運作方式的不同,也導致諸多問題出現。如何進行財務監管工作,對不同資金進行全面管控,使其得到合理應用,是當前財務監管工作重難點問題。
(三)PPP項目資金應用與管理存在不完善之處
?企業在開展相關項目以及運營活動中,都離不開資金的支持,只有在項目全過程,對資金的實際應用加以管理,才能合理管控企業資金的支付與具體運用。對影響企業項目進展財務監管工作加以分析,企業項目運行中,拖欠項目款項資金問題時有發生,不僅對項目穩定運行造成嚴重阻礙,更影響整個PPP模式項目存在信用問題。很多企業,所接觸的PPP項目工作,并不同于企業常見項目類型,這也導致企業在實際工作中,沒有接觸過這些關于城市建設項目。由于缺乏相關管理經驗,沒有足夠的經驗應對PPP模式下項目管理存在的財務監管問題,導致違規操作可能性增大。企業要想獲得持續發展之力,不僅要借助財務監管工作,對存在的問題進行監管以及處理,更要合理應用不同資金,對資金進行規范應用,只有PPP模式下的項目,能夠得到規范管理,才能在保障社會發展同時,使企業獲得更高利潤空間。多數PPP項目,在實際建設工作中會涉及大額資金流動,而傳統企業財務監管工作,對資金流動計算,只能借助簡單計算機技術,很容易出現監管不到位,或是計算不準確、不全面問題。傳統財務計算與監管工作,很難滿足PPP項目資金監管工作,難以充分發揮財務監管作用,勢必會導致PPP項目開展受阻,造成企業、政府以及民間組織資金受損,對社會發展造成不利影響。
三、PPP模式下財務監管應對策略
(一)合理分配PPP項目資金應用
對于企業來說,對PPP模式下的項目進行建設,在一定程度上來講,是發揮了政府職能,履行政府相關責任。這些全新的角色,企業并沒有接觸過,這也對企業的發展造成極大挑戰。企業沒有經驗直接承擔政府職能,勢必會導致項目建設中,遇到多種問題。所以,在PPP模式下,企業在項目建設工作中,要不斷探索進行實踐工作,并深人研究中,提升企業PPP模式下項目管理能力,進而確保項目順利開展。只有這樣,企業才能在PPP模式項目下,獲得更為長久地發展能力。同時,企業要關注PPP模式項目資金合理使用。企業雖然在項目中,擔任著政府角色,但是,其項目運營主要目的,還是為了獲得更高經濟效益以及社會效益。所以,在具體工作中,企業要不斷強化項目資金管理能力,并對企業項目的資金狀況進行全面了解,才能制定明確的項目投資方式,只有保證企業資金鏈完整,才能完成項目。在保障資金處于安全環境下,強化財務管理能力,提升企業內部工作能力,使企業能夠更好地應對PPP模式項目開展,確保項目資金得到有序應用。
(二)提升企業PPP項目利潤空間
企業在PPP模式下開展相關項目,所追求的實際目標,依舊是經濟效益,只有企業經濟效益得到提升,企業才能在當今復雜發展環境下,獲得持續發展之機,這也是企業一切項目活動最終目標。在PPP項目中,不僅政府資金壓力降低,企業所獲得融資渠道,亦在不斷拓展。但是,由于項目資金渠道不斷拓展,對資金管理造成不小難題。復雜的資金關系,要想得到良好處理,在發揮社會效益同時,進一步提升企業利潤空間,就要在實際的工作中,明確自身所肩負責任。并在PPP模式下,對即將要投資的項目前期進行全面調查、論證,并在項目開展過程中,對項目進行全面監管。只有在項目投資前,做好基礎調查工作,才能確保項目投入資金得到合理管控,進而降低資金投入,提高企業PPP模式下項目資金實際使用效率,進而成為PPP模式項目開展基石。企業只有對資金進行合理且全面管控,才能最大限度管控資金浪費現象出現,進而在PPP模式下,最大限度提升企業利潤空間。
(三)借助新技術提升財務監管能力
要想從根源處解決財務監管工作存在的不足之處,就要借助以往項目工作,對當前財務監管制度加以分析。只有找到財務監管工作存在的弊病,才能從源頭解決財務監管所存在的問題。所以,在實際的工作中,要對PPP項目進行全面的分析,并在此基礎之上,構建完善財務監督管理制度。對企業的資產與價值變化現象進行分析,企業的資產,隨著項目的開展以及創收,并不是一成不變的。所以,財務監督管理制度建立,亦要在此基礎上,對具有流動性資金,進行動態監管。在具體工作中,財務監管部門,應當定期進行財務管理工作,并應用動態管理模式,對PPP模式項目進行定期檢查,這些檢查,應該包括項目預算資金、財務支出以及收入,只有對這些財務數據進行動態監管,才能確保企業的財務實際情況與項目實際情況一致運轉,進而避免監管不當,造成資金浪費。云計算是分布式計算的一種,指的是通過網絡“云”將巨大的數據計算處理程序分解成無數個小程序,然后,通過多部服務器組成的系統進行處理和分析這些小程序得到結果并返回給用戶。云計算結合PPP項目財務管理工作,可以對項目資金流動進行全面監管,并在最短時間內,對項目資金以及趨向加以分析與收集。簡單的分布與計算方式,可以在幾秒鐘完成數以萬計財務數據處理,借助強大網絡服務功能,可以更好地對PPP項目資金應用進行管理,并對資金去向跟蹤管理,提升資金應用透明度,更好地促進PPP項目開展。四、結束語
盡管PPP模式項目,在社會中具有極大作用,但是,在實際應用中,PPP模式項目發展所取得效果并不顯著,究其原因,還是企業相關經驗缺乏,導致財務監管工作問題日漸突出。所以,只有對PPP模式項目進行全面分析,構建良好財務監管制度,不斷完善企業財務監管工作,才能為PPP模式項目順利開展,構建良好氛圍,實現企業與地方政府共贏局面,進一步推動社會發展與進步。
參考文獻:
[1]莊凱云.PPP模式下的財務監管問題分析與研究[J].財會學習,2019(19):34-35.
[2]林綠透.PPP投資模式下財務監管重要性、現狀與對策探析[J].中國集體經濟,2018(18):43-44.
[3]程賢劃.論PPP投資模式下財務監管的加強[J].中國總會計師,2017(9):64-65.
[4]許鴻昌.財務監管在PPP模式下的作用[J].財會學習,2017(16):41-42.
作者簡介:
管春林,南通市蘇東建設工程有限公司,江蘇南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