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近年來,我國在事業單位轉企改制的背景之下,中國醫藥報社(以下簡稱“報社”)巳經開始進行改制,而在報社事業單位轉企改制的進程中,傳統的財務管理方式已經不適合應用在工作中,應針對財務管理工作進行改革創新,采用有效措施提升報社的財務管理工作質量與水平,為后續的發展夯實基礎。
關鍵詞:事業單位轉企改制;報社財務管理;改革創新思路
報社事業單位系國家食品藥品監督管理總局主管,按照國務院的要求開展工作,雖然一直以來都是自收自支的盈利單位,但是管理理念大多趨向于老國企事業單位,而在報社事業單位轉企改制的過程中,對財務管理工作有了更新更高的要求,在此情況下,如果報社財務管理中存在問題,將會對其長遠發展造成不利影響。因此,在事業單位轉企改制的背景之下,應該重視報社財務管理的改革創新,遵循科學化的工作原則,采用有效措施完成相關的財務管理創新任務,達到預期的工作目標。
一、報社事業單位轉企改制下的財務管理問題
(一)缺乏完善的核算體系
事業單位的轉企改制背景之下,報社在財務管理的工作中,還在沿用傳統的財務管理措施,未能創建較為完善的核算工作體系,在日常工作中未能合理設置會計科目與核算機制,沒有按照企業的相關核算制度與標準開展核算工作,在缺乏完善核算體系的情況下,很難有效的落實相.關財務管理工作制度與計劃,導致相關的報社財務管理科學性與合理性降低,對報社的財務管理工作時效性與合理性造成不利影響。
(二)財務分析存在問題
實際工作中未能健全相關的報社財務分析機制與方案,缺乏相關的財務分析機制與模式,沒有按照報社在轉企改制背景之下的財務管理工作需求,正確開展相關的財務分析活動,在一定程度上會導致各方面的財務分析工作效果降低,無法為財務管理工作提供準確依據。
(三)預算工作不規范
報社在轉企改制之后,未能創建科學化的工作機制與模式,不能確保整體預算工作的規范性與科學性。一方面,在日常的預算工作中,沒有統一規范標準,缺乏科學合理的工作機制與模式,沒有按照近年來的預算工作要求與規范等進行處理。另一方面,在實際工作中沒有將企業的預算標準融入財務管理領域,導致轉企改制之下的財務管理效果降低。
(四)缺乏完善的管理制度
報社在轉企改制的背景之下,未能完善財務管理工作制度,缺乏關于報社的財務管理工作標準與制度體系,難以結合報社的轉企改制特點和需求等創建相應的工作制度,很容易導致報社的財務管理工作質量降低。
二、事業單位轉企改制下報社財務管理創新措施
(一)健全核算工作體系
在報社事業單位轉企改制之前,財務管理過程中的成本、資產核算與財務報表等與企業之間存在一定差異,在此情況下,就應該結合報社的轉型特點進行會計的銜接處.理,在轉企改制以后報社的財務管理部門需要更新會計科目與具體的核算措施,例如:結合應收賬款的提取壞賬準備工作要求,科學地進行固定、無形資產提取折舊與攤銷處理,將收支核算和相關的權責發生制等作為核算的基礎部分。與此同時,報社的財務管理部門應該樹立正確觀念意識,提升自身的工作效率,嚴格地按照核算體系執行任務,有效更新工作方式與核算措施,促使各方面工作的良好實施。
(二)強化財務分析的工作力度
報社事業單位轉企改制之后,應該強化相關的財務分析力度,結合具體的企業財務管理標準,對會計信息進行綜合分析,披露財務數據信息,彌補傳統報表信息的不足,預防出現缺陷問題。在此過程中,應重點細化成本、收入核算的工作,完善財務分析管理的工作制度,統一工作指標,并創建規范性的財務分析機制,提升財務報告的編制工作質量,為企業提供準確的決策依據。
(三)提升預算工作的規范性
轉企改制以后報社的財務管理部門,應該動態分析市場情況,全面開展經營費用的預算管理工作,創建完善的計劃方案,做好監督管理工作、分析總結工作,將資金的收支融入預算管理的體系,嚴格限制無預算支出的現象。在具體的工作中還需制定相關的全面預算方案,并執行工作,遷移財務管理的工作關口,從以往的事后管理改變成為事前預防、事中控制與事后總結的模式,這樣有助于提升整體預算工作水平,改善報社的財務管理現狀。
(四)完善內控管理工作制度
報社事業單位轉企改制的過程中,財務內控工作屬于較為重要的部分,只有確保內控的完善性與有效性,才能確保相關財務報告的質量,預防出現風險問題。同時還需規范相關內控流程,形成良好的內控控制機制,將不相容的崗位相互分離,實現相互之間監督與制約的目的,將內控制度落實在具體工作中,形成財務管理的內控工作目的。
三、結語
報社事業單位在轉企改制之后,財務管理工作也會發生改變,在此情況下,應制定完善的工作方案,明確財務管理的標準,完善核算體系與預算體系,強化各方面的工作力度,有效提升財務管理工作質量與水平。
參考文獻:
[1]劉靜.融媒體時代下報社財務管理問題與應對研究[J].現代經濟信息,2019,45(24):264-322.
[2]楊穎.試論報社財務管理過程中存在的問題分析[J].新商務周刊,2019,11(13):34-36.
作者簡介:
李麗,中國健康傳媒集團有限公司,《中國醫藥報》社有限公司,北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