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養老保險是一項利國利民的大事,是一件關系到國計民生的大事,它是給予因年齡變老而失去勞動能力老人的一種生活保障,是國家通過立法形式,采取強制化的模式對國民收入進行重新分配,是在勞動者達到國家規定的解除勞動義務的勞動年齡后所給予的一種基本生活和物質保障制度。因此,本文主要就機關事業單位社會養老保險基金管理措施進行詳細分析。
關鍵詞:機關事業單位;社會養老保險;基金管理
每個人都要面臨著養老問題,當然機關事業單位的工作人員也不例外。機關事業單位應建立健全養老保險制度,并依照國家、單位以及個人三者共同擔負的權利與義務籌集養老保險基金,進而確保每一名合法的勞動者對養老保險都有合法享有的權利。
一、機關事業單位社會養老保險基金管理中存在的問題
(一)對養老保險認知程度嚴重滯后
隨著經濟體制改革的不斷深入,機關事業單位面臨著養老保險制度需要盡快解決的難題。目前,有很多機關事業單位的工作人員對養老保險的認知上存在嚴重滯后,究其根本就是企業職工養老保險由中央轉移支付,而現行的退休工資核算發放,在操作中只是改變了養老待遇發放途徑,由原單位支付改為社?;鹬Ц?,由當地財政托底。在目前的情況下,個人養老待遇水平和個人在職繳費情況的對應關系還沒有充分顯現,體現不出個人繳費的作用,機關事業單位的養老保險基金的收支盈虧對地方行政事業人員思想還沒有應有的觸動,制約了對機關事業單位養老保險的認知,阻礙了該項事業的正常發展。
(二)基金運行不足導致收不抵支
在我國養老保險體系中,存在這樣一種原則,即以支定收、收支平衡、略有結余。但受通貨膨脹的影響,在物價漲幅率很高的今天,從基金分紅以及銀行利息兩方面考量,兩者已經完全不能抵擋保險基金的貶值。同時,隨著近年來機關事業單位養老保險制度的不斷改革,有部分區域的養老基金增長勢頭已呈現減緩的勢頭,導致出現收不抵支的現象成為可能。特別是隨著人口老齡化日趨嚴重,經濟增長結構調整的短期。在這樣的情況之下,部分區域養老金積累出現了負值就成為必然。
(三)在運行方面缺乏政策指導
目前,我國并沒有出臺關于機關事業單位養老保險的法律法規,進而導致在實際工作中出現的問題卻沒有與之相對應的規范管理手段以及相應的法律根據,這從根本上影響了機關事業單位養老保險該有的權威性以及相應的強制性。就現狀來看,機關事業單位養老保險的管理因為地區的差異而存在很大的管理差異,這些差異,在一定程度上制約了機關事業單位養老保險工作的正常展開,因此給實際工作造成了本不該存在的實際困難。另外,因為行政事業單位保險資金統籌層級低,多數仍停留在市、縣一級,平均規模小,加之因管理層級低,養老基金運營層級低,在基金有效統籌、有效運營及保值增值上,在運營管理風險的有效把控上,難以形成制度上的安排,基金管理難以形成制度突破和有效創新。
二、機關事業單位社會養老保險基金管理措施
(一)盡快出臺機關事業單位養老保險制度改革方案
行政事業單位養老保險制度改革,是建立健全社會保障體系的重要內容,有利于健全公平競爭環境,有利于推進行政事業深化改革。目前,就解決機關事業單位養老保險存在的問題,首先應盡快出臺機關事業單位養老保險制度改革方案。社會保險應擴大其包容性,應盡快將機關事業養老保險統一包容進來,這樣可以從法律上解決機關事業單位社會保險的相關問題。國家也應針對機關事業單位養老保險方面的問題,盡快出臺社會保險法等相關法律法規,并且應在全國開展試點改革,盡快出臺統一的事業單位養老保險改革方案。加大政策宣傳力度,提高職工的繳納積極性,實現因個人繳納差異在退休后待遇的差異性?;鹨惨允閭€體實行統一統籌,建立并完善職業年薪制度,將社會化管理服務落到實處。雖然,前期試點的工作并不順利,相應的養老保險制度改革方案也受到了眾人的熱議,試點工作的開展也遇到一些阻力,但其總體原則以及核心思想都是正確的。因此,還應突破現有阻力,繼續推動該項工作平穩前進,還應盡快在全國開展該項統籌舉措,堅持深化改革。這樣才能在將來從根本上以及源頭上建立健全養老保險體系,充分化解機關事業單位養老保險工作中遇到的問題。
(二)建立健全社會保障制度強化基金精算工作
在強化機關事業單位社會養老保險基金的管理中,應強化基金精算工作?;鹁慵磳θ藗冊谒鶑氖碌纳a生活活動或許或產生的各種風險進行精細化的分析,從而建立相關管理的一門系統性的科學活動。其廣泛應用于保險、金融以及投資等其他領域,值得強調的是,它在保險和社會保險領域的應用更加廣泛、更為重要,但是這種基金精算的方式在我國卻稍顯落后。精算在社會保險領域中,應做到調查研究相關參保人員數量、死亡率、工資增長率等資料,它是在這一基礎之上展開進行的。同時,應該值得強調的是,具體的社會保險精算過程相當復雜,其中涉及的元素復雜,涉及面也比較廣。這需要相關人員以年為單位,試算出社會保險收費率以及個人賬戶的收支率,以及對機關事業單位工作人員日后退休待遇進行有效評估,同時對收支平衡的能力以及總體的風險進行綜合性評估。為保障政府制定相關機關事業單位員工養老保險的相關政策和決定,就需要加快建立健全社會保障基金精細化的預算進程,同時要堅持長期預測,并酌情建立適當的風險預警機制。另外,要積極引入科技創新手段,構建養老保險大數據平臺,提高科技進步、數據平臺在養老保險政策制定和工作促進中的作用,更好地促進保險體系的建設。
(三)拓展籌資模式將風險與預防機制規范化
在堅定不移的執行銀行同期優惠利率的情況之下,提高基金管理層級資本運作層級和管理水平,強化完善養老保險基金的運行機制,當然是要在保值增值的情況之下。同時也應注意加大地方財政的傾斜力度,對本期養老保險基金收不抵支部分要全額補足,從而從源頭上防控基金資金赤字風險。在建立機關事業單位養老保險制度改革與風險預防機制過程中,積極預防空賬危機的出現。因而,在機關事業單位養老保險管理中,首先需要制定并完善統一的《社會養老保險法》,將企業單位職工、機關事業單位工作人員以及公務員養老保險制度統一納入法律法規中來,并將其進行統一規范。同時,還應建立社會保險基金監管機構,專門監管機關事業單位的養老保險管理工作。在社會養老保險基金的收繳方面的力度,在投資運營以及待遇發放期間也應做到統一監管,以防止瀆職、貪腐問題的發生,也應時時監測養老保險個人賬戶,從根本上防范空賬危機。在資金安全方面,可將人臉識別等科技創新手段用于退休養老金資格認證、申領及其管理等環節,實現區塊鏈信息共享,以信息科技手段杜絕養老金管理和運行中可能出現的風險和問題,提高工作效率和工作精度。
三、結語
總而言之,關于機關事業單位人員養老保險制度的改革,體現了國家對喪失勞動能力老人的關愛。只是現實狀況存在一些困難,進而影響了養老保險制度的相關發展,在整體進程方面有一定阻礙。但如果充分利用上述有效機制對機關事業單位養老保險基金進行管理,相信未來的中國養老保險制度必將呈現出一番全新景象,促進其長遠發展。
參考文獻:
[1]王曉梅.我國機關事業單位職工養老保險基金運營機制研究[J].合作經濟與科技,2019(14):176-179.
[2]潘紅艷.淺析機關事業單位養老保險基金有效運行分析與策略[J].現代營銷(信息版),2019(6):64.
[3]周紅霞.機關事業單位養老保險基金會計核算制度的探討[J].財經界(學術版),2019(5):106-107.
作者簡介:
韓東華,景縣機關事業社會保險所,河北衡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