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紹容
摘 ?要:小學生的課外閱讀,不光要“引”而且要“引發”孩子心田的閱讀欲望,讓他們嘗到閱讀的快樂。我們可以利用童話故事激發學生的閱讀興趣,利用閱讀課教學留下疑問,激發興趣,運用生動活潑的表現形式提高學生的閱讀興趣。在閱讀這塊有待開發的神圣領地里,我們每一位教師都在積累和探索,讓我們把人類精神上的食糧帶給我們的孩子們,讓他們都能找到課外閱讀的興趣,找到課外閱讀的鑰匙。
關鍵詞:小學生;課外閱讀;方法;有效性
語文是最重要的交際工具,語文素養是學生學好其他課程的基礎,也是學生全面發展和終身發展的基礎,語文教學要致力于學生語文素養的形成與發展。同時還應積極提倡“培養學生廣泛的閱讀興趣,擴大閱讀面,增加閱讀量,多讀書,好讀書,讀整本的書。鼓勵學生自主選擇閱讀材料。”據有關研究表明,學生所獲得的知識大部分是學生通過自己的課外學習獲得的。由此可見,提高學生的語文素養,培養學生課外閱讀習慣與能力尤為重要,我們必須打開課堂教學的大門,打破課內外的界限,從課內延伸到課外,使課內學習與課外實踐得以溝通,指導學生進行廣泛地閱讀。但是,如何去指導兒童進行課外閱讀呢?主要應從以下幾個方面入手。
一、傳授讀書方法
學校教學中常有這樣的現象,有的學生雖然讀了好文章,卻不懂得積累知識,領悟表達方法,從而運用到寫作上,顯然這樣的讀書是收效甚微的。因此,教師要進一步引導他們不僅愛讀,而且會讀,要讀得更好更有收效,更應該向學生介紹一些行之有效的讀書方法。閱讀的方法有很多種,我這里所要談的是四種我們常用而又十分有效的閱讀方法。
(一)選讀法
這種方法的運用一般是根據學生在課內學習或寫作上的某種需要,有選擇地閱讀有關篇章或有關部分,以便學以致用。如學習了《鯨》一課,學生為了更全面、更深刻地了解大自然的神奇,有目的地閱讀中外科普名著,如高士其的《細菌世界歷險記》、李四光的《穿越地平線》、賈蘭的《爺爺的爺爺從哪里來》、法布爾的《昆蟲記》、房龍的《地球的故事》、伊林的《十萬個為什么》。學生們讀了有關書籍后,再選擇自己所需要的部分,用于寫科學小論文,以培養摘錄資料和運用資料的能力。同時也豐富了語言積累,提高了閱讀興趣和閱讀能力。
(二)精讀法
所謂精讀法,就是對書報上的某些重點文章,集中精力,逐字逐句由表及里精思熟讀的閱讀方法。元程端禮說:“每句先逐字訓之,然后通解一句之意,又通解一章之意,相接連作去,明理演文,一舉兩得。”這是傳統的三步精讀法,它是培養學生閱讀能力最主要、最基本的手段。有的文章語言雋永,典故經典,情節生動。教師可以以這些作品為依據,指導學生精讀,要求學生全身心投入,調動多種感官,做到心到、口到、眼到,邊讀、邊想、邊批注,逐漸養成認真讀書的好習慣。如閱讀了朱自清的《匆匆》后,介紹學生讀朱自清的《背影》《荷塘月色》等,并要求能摘錄文中的精華,熟讀成誦。
(三)速讀法
速讀法就是對所讀的書報,不發音、不辨讀、不轉移視線,而是快速地觀其概貌。這就要求學生在快速的瀏覽中,要集中注意力,作出快速的信息處理和消化。我國古代有“讀書十行俱下”之說,可見早就提倡速讀能力。利用速讀法,可以做到用最少的時間獲取更多的信息。當今科學突飛猛進,生活日新月異,人們的生活節奏也隨之加快,這必然要求我們的工作講質量講時效。如果我們的學生只會字斟句酌地讀書,很難適應社會飛速發展的需求。因此教會學生根據自己的閱讀需要,采用速讀法確實是一種明智的選擇。
(四)摘錄批注法
此閱讀法就是在閱讀過程中根據自己的需要將有關的詞、句、段乃至全篇原文摘抄下來,或對閱讀的重點、難點部分劃記號,作注釋,寫評語。俗話說:“不動筆墨不讀書。”文章中富有教育意義的警句格言、精彩生動的詞句、段落,可以摘錄下來,積存進自己設立的“詞庫”中,為以后的作文準備豐富的語言積累。同時還可以對自己訂閱的報刊雜志,將其中的好文章剪裁下來,粘貼到自己的讀書筆記中。讀與思共,思與讀隨。在閱讀的過程中,要學著用自己的閱歷和知識去審視、對比、評判書中的內容,并及時記下自己讀書的感受和疑點。在讀書時要做到“手腦并用”,閱讀才會變得更精彩、更有實效。
閱讀的書籍不同,而采用的閱讀方法也不一樣;閱讀的目的不同,閱讀的方法也不同。我們應該注重教會學生根據個人不同的閱讀習慣、閱讀目的、性質,選擇合適的閱讀方法,靈活使用。
二、開展讀書交流活動
培養小學生課外閱讀的愛好,還要開展豐富多彩的讀書活動,讓他們有機會展示課外閱讀的成果,獲得成功的喜悅,才能鞏固他們的閱讀愛好。
(一)創造機會,讓學生展示課外閱讀的收獲
蘇霍姆林斯基說:“成功的歡樂是一種巨大的情緒力量,它可以促進兒童好好學習的愿望。”為促進、激勵學生課外閱讀,可以經常組織學生進行讀書展示。如讀書筆記展示、手抄報展示、演講會、故事會、辯論會、佳作推介會、讀書卡片欣賞會等,鼓勵學生將自己在讀書過程中的感受充分展示出來,在對話中展示,在展示中辯論。
(二)開展競賽,讓學生體驗課外閱讀的快樂
小學生好勝心強,開展適當的競賽活動,讓學生在一次又一次競賽中體驗成功的歡樂,非常符合小學生的年齡特點,有利于使小學生獲得并保持閱讀的興趣。如:開展分類收集成語的競賽,收集春聯的比賽,朗讀比賽,辦小報比賽,寫讀書筆記比賽,科技征文比賽等等。由于競賽是一種具有趣味性、刺激性和挑戰性的活動,為了取得勝利,學生必然要做充分的準備工作,必然要去多讀書。而學生通過讀書獲得了勝利,由于學以致用或讀寫結合,也就保持住了閱讀的興趣。
閱讀被譽為智慧之源,課外閱讀更是人類發展的一種重要精神資源。而且實踐證明,開展課外閱讀正是語文教學“開放搞活”的有效途徑之一,可以構建“大語文”教學的良好環境,積累和構建小學生的文化。作為教育者,應真正走進學生的課外閱讀,做出正確的指導,探索一條科學性的思路。誠然,小學生課外閱讀指導的方法絕非坦途一道,如何在千頭萬緒中尋找解決問題的最佳方案,需要我們齊心協力,上下而求索,共同去研究。
參考文獻:
[1]扈本英《課程與教學論》語文魯東大學2009.
[2]《小學生讀書興趣的培養》教學與管理(理論版)2004年第六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