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30年的國民體質監測結果表明,我國兒童青少年學生體質指標持續下滑,且體質健康問題爆發呈現低齡化傾向——越來越多的幼兒出現免疫力低和肥胖的問題,幼兒體質狀況不容樂觀。
兒童肥胖癥已成為危害我國兒童健康的一個重要問題。有分析指出,我國已經是世界上3-6歲幼兒肥胖和超重嚴重的國家之一。
幼兒近視不是個別現象。2011年,上海市“少兒光明熱線”對近2萬名幼兒進行了公益篩查,結果發現,大班幼兒視力低于0.8的比例已達10%,弱視率約為2%。
2018年,一項針對30萬名幼兒展開的體質健康數據報告顯示,跳躍、跑步不協調,不敢走平衡木,不會投擲的孩子超過42%;體能活動要求稍高,就容易發生扭傷、骨折等事件;一些幼兒園陷入“不運動體弱,運動則有受傷風險,為免風險而取消運動,進一步導致體弱”的怪圈中……
生長發育是一個從量變到質變的過程,早期生活經驗對幼兒日后身體和精神的健康發展具有至關重要的作用。幼兒期是為青少年體質“固本”的階段,本固方能枝榮,若基礎不牢,自然波及未來的發展。0-6歲是幼兒身心發展的重要時期,維護和增強體質健康是這一階段的第一任務。幼兒體質現狀迫使我們必須正確看待現有幼兒園體育教育的有效性,重視幼兒運動刻不容緩。
幼兒運動不足的原因幾何?過度運動將帶來哪些傷害?何謂符合幼兒身心發展規律的科學運動?怎樣將運動與游戲深度結合,打造具有特色的園本運動課程?本期“聚焦”將循著這些叩問一一探尋。無論是意識層面的重視度還是實踐層面的專業度,幼兒運動都尚且有一段長路需要跋涉。但我們堅信,順應孩子的天性,開發適合孩子的運動,定會在奔向未來的途中,跑出更多充滿活力的強健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