著名教育家陳鶴琴說,游戲是兒童的心理特征,游戲是兒童的生命。在幼兒園的運動游戲中,教師需要有意識地提高觀察與傾聽、看懂與識別、支持與回應等方面的專業技能,改變“圈養式”教育方式,讓孩子們自由、自主、創造性地活躍于游戲中。
在混齡區域體育活動中,幼兒園創設了一個跳躍區。跳躍區里有一個從高往下跳的活動,活動器材包括3塊并在一起的高低不同的跳臺:最高的在左邊,適合大班幼兒;中間的適合中班幼兒;右邊的適合小班幼兒。在跳臺前面有3塊并在一起的厚墊子,起到保護作用?;顒娱_始,幼兒在跳臺前按年齡段排成三路縱隊,每次3個跳臺同時走上一個幼兒,同時往下跳。教師在跳臺旁用語言來指引幼兒按順序進行活動,等前面一個幼兒跳下跳臺后,后面一個幼兒才能走上跳臺。
活動進行到第4組時,問題出現了:在中間跳臺的一名中班幼兒A跳下后,沒有往前走出墊子,而是往右邊墊子上跑去;右邊一名小班的幼兒B動作比較慢,還沒來得及走出墊子,就被幼兒A撞倒,幼兒B哇哇大哭起來。教師急忙停止活動,幼兒B邊哭邊指著旁邊的幼兒A說:“他撞倒我的?!苯處焼栍變篈為什么不往前走,幼兒A委屈地回答:“我以為可以往這邊走的?!苯處煾嬖V他:“跳完后要往前走出墊子,往旁邊走會撞到其他小朋友。”安慰完幼兒B后,教師對仍在排隊的幼兒又強調了一次規則,活動繼續,但是在后面的活動里還是出現了中間跳臺的幼兒往兩邊走出墊子的情況。(伍華春 華南農業大學幼兒園)
教師應該如何因地制宜布置幼兒運動場地,支持幼兒發展?
張瑩:場地器材的設置不但會影響幼兒體育活動的開展,還會影響對幼兒的安全保障,甚至有可能影響其未來對體育活動的興趣。教師必須采用相關策略,支持幼兒的發展。
確定目標。明確選擇場地器材的活動目標是布置場地的第一要素。本案例中,教師為了便于不同年齡段幼兒的相互學習與促進,同時也便于在老師少、幼兒多的情況下開展體育活動而設置了場地。跳臺場地一條線,面向一個方向做同一種練習,教師可以同時兼顧三個不同年齡段的孩子。中小班幼兒有模仿學習的對象,中大班幼兒又有立榜樣、建信心的機會。
合理設置距離。幼兒在動作發展、注意力等多方面存在差異,器械的擺放一定要保持在合理的間隙內,以最少兩個幼兒能雙臂打開并列通過、原地轉圈不受干擾也不干擾別人為適宜,一般以1.5-2米距離為佳。由于大班幼兒比中小班較具有規則和自保意識,也有一定責任心,能照顧到他人,可嘗試將大班跳臺放中間。
重視經驗積累。很多活動中存在的問題都可以歸結為幼兒前期經驗不足,因此,教師活動前應根據不同年齡段幼兒的身心發展特點,各自通過圖畫、講解、實地練習等方式給幼兒提供和積累跳躍技術、從跳躍開始到結束的跑動路線、過程中應遵守的規則等相關經驗以及活動中各種情況的處理經驗。要注意混齡活動流程,可通過“活動前一周單獨班級進行經驗傳授—兩周后兩兩混班、混齡進行經驗積累—三周后不同年齡混齡”進行。
共同設計策略。讓幼兒參與到活動規則制定以及活動設計中,在過程中清晰活動規則及內容,發揮幼兒的創造力;設置小幫手,讓幼兒負責維護活動場地秩序,增加幼兒責任感。
規則先行。規則是安全的保障,安全防范,規則先行。教師可運用圖示、示范等方式進行強化。根據幼兒的記憶力特點,規則的條數=年齡-2,即4歲幼兒最多可以一次記住兩條規則,6歲幼兒最多可以一次記住4條規則。每次老師講述完后,需要小朋友們再次大聲重復規則要求。老師需要把不遵守規則可能導致的傷害說給孩子聽,讓孩子知其然還要知其所以然?;顒又校瑤熡坠餐O督落實規則,對犯規行為進行糾正。另外,借助實物、圖畫標志明確移動路線,將規則融入環境中。如用顏色、線條劃分各跳臺范圍;墊子上標注“→”引導轉移方向;墊子前方增設闖關情境、終點站等。教師還可以通過顏色形狀等方式增加不同跳臺區域的辨識度,并且在終點分別設計一個小任務或者小獎勵,隱性引導幼兒遵守規則。
安全教育。首先,提升教師的安全意識,注重安全的全面性和多樣性。其次,加強幼兒安全意識的培育與提升。告誡幼兒,在自己的線路上進行活動既是對自己安全的保障,也是對他人安全的保障。讓幼兒養成觀察他人行為的習慣,了解自己的行為將會影響他人。
暫?;顒??;顒又?,當幼兒第一次出現了不遵守活動規則的時候,教師一定要重視此類情況,及時暫?;顒樱矛F身說法指出問題所在,再次簡潔、果斷、重點地重申活動規則、路線,讓幼兒復述活動方式與規則。
動靜交替? 難度逐步升級
在進行戶外運動時,我們強調動靜交替,主要圍繞坐位體前屈、立定跳遠、網球擲遠、雙腳連續跳、10米折返跑、走平衡木6項體能測試項目開展練習。練習不是一蹴而就的,要注意分析孩子的個體狀態。比如立定跳遠,是需要爆發力的,最開始的時候孩子可能用了很大力度卻跳不遠,教師可以設置一些障礙讓孩子跳過去,而不是平地落地,借助弧度跳得遠。隨著孩子能力的增強,教師可以由低到高一點點增加難度,在接受最終測試時,孩子就不會那么緊張。
(天津市啟明水晶城幼兒園園長 殷亞潔)
巧用戶外資源? 注重身心健康
幼兒園的健康教育不是孤立存在的,是與其他領域相互滲透、有機結合的。要注重健康教育的綜合性、趣味性、活動性,寓教育于游戲之中。我們為孩子們創造了別開生面的各類體育運動,如開展健康體育節、運動會,通過綜合性體育活動,增強幼兒對體育運動的喜愛;開展多元體育游戲周活動,利用戶外活動時間,學習民間體育游戲,樹立規則意識、合作意識,培養良好的非智力品質。
行走課堂是幼兒園近年來興起的課程。它是利用外界環境以及大自然得天獨厚的教育資源,帶領幼兒到大自然中進行教學、傾聽自然界的聲音、了解人與自然的關系。行走課堂既發展了幼兒認知能力,又為幼兒提供了更多接觸大自然的機會,增強了體質。幼兒教育要貼近生活,健康教育更應貼近自然。
(華夏未來教育研究院院長 邱新玲)
有些幼兒在運動過程中不敢嘗試新事物,有些幼兒異常活躍,怎樣讓他們融洽相處?
張瑩:首先,教師要充分了解不同幼兒的性格特點和能力水平,進行個性化指導。對于不敢嘗試新事物的幼兒,教師查找幼兒膽怯的原因,弄清楚是生理的還是心理的。教師需要明白,這個年齡段的幼兒往往通過動作發展水平來獲得對自我的認同感。一般而言,運動能力強的孩子,多半自信、活潑、開朗;而動作發展不好的孩子,多半膽怯、自卑。了解原因后,找到針對性的方法進行幫助。此外,可以通過平行或交叉介入的方法幫幼兒克服困難,讓幼兒體驗成功的樂趣,樹立信心。
過度活躍的幼兒可能因為過于興奮導致運動傷害,因此,運動前要和孩子立好規矩。教師要及時進行提醒或者讓其在活動中承擔一定的任務,強化他們的規則意識和安全意識。
其次,鼓勵幼兒進行合作互助,幫助幼兒和諧相處。以平等互惠為基礎的伙伴交往能幫助兒童克服自我中心思維,學會站在他人立場看問題。嘗試創建“運動小助手”角色情境、“大帶小”結對活動,發揮活躍兒童的優勢,也為膽怯兒童樹立學習榜樣。這種以強帶弱的方式能很好地調動和保持幼兒參與活動的積極性,使不同層次的幼兒都可以通過體育運動樹立自信,實現幼兒動作技能和身體素質的發展與進步。
激發興趣? 注重孩子感受
我們開展幼兒運動,跟小學上體育課不一樣,小學生能夠聽懂口令,但幼兒園的孩子往往聽不懂。要想在有限的時間內讓孩子明白他們需要做的事情,必須提前做好準備工作。我們從兩個角度入手,一是鍛煉孩子們的體質,二是培養他們的興趣,力求合二為一。例如,我們把廢舊的瓶子做成“跳跳球”,小朋友一邊聽音樂,一邊跳一邊把球甩出來;另外,我們還準備了呼啦圈和繩子,隔一段時間加入一些新元素。孩子們隨著音樂進行運動,感覺沒那么枯燥。
在運動開展時,我們會根據年齡階段,判斷其運動的情況。有些孩子在幼兒園拍球,家長擔心孩子一直拍有可能導致肘外翻。面對這種疑問,我們首先會了解是孩子喜歡拍球還是老師有要求;其次在拍的過程中,我們會詢問他的感受,按照他的想法去調整。主要的辦法還是陪伴與引導,跟孩子一起摸一摸運動器械,激發他的興趣,找一個小朋友跟他一起做動作,從簡單到復雜。如果孩子確實不喜歡,我們也不會去干預他,每個孩子都有自己的想法,勉強讓他玩可能會使其出現抵觸情緒。另外要和家長及時溝通,了解孩子的興趣愛好,因材施教。
(廣東省云浮市云城區朗星幼兒園副園長 朱衛容)
◎發生運動傷害怎么辦?如發生意外傷害,班級教師第一時間通知保健醫,由保健醫進行應急處理。如輕度傷害,由保健醫進行護理等工作,班級老師與家長做好溝通,起到告知和緩解家長焦慮的作用;如中重度傷害,由保健醫或班級老師及時通知學生家長,溝通受傷情況,給出就醫建議,由家長選擇就醫與否。如需就醫,幼兒園會安排老師陪同并持續跟進。
◎戶外運動受限時怎么辦?如何利用室內的有限空間讓孩子參與到運動中,是值得深入研究的。園所組織教師進行定期教研,發動全體教師發揮聰明才智,自制玩教具并創編室內操。教師們利用報紙、礦泉水瓶、布頭等廢舊材料制作出一個個環保有趣的活動器械;在大廳開展幼兒鉆、爬、跑、跳動作發展的相關運動,充分利用樓道進行“跳房子”“開火車”等游戲,鍛煉幼兒大運動的協調能力。(殷亞潔)
今天,我們如何愛孩子?
再沒有哪個時代的中國人,像眼下一樣重視孩子的教育。多少家長被焦慮驅動,讓孩子失去了童真與想象力,差點累死在“起跑線”上——如果真的有這樣一條線——以至于將運動的功效都簡化為強身健體或者腦力開發。當成年人如此目標明確,無疑是以或多或少的企圖心,看低了運動的價值。
對于孩子來說,運動沒有那么多深邃的內涵,只是跟隨身體的指令,愉悅地動起來就好。有時候,身體的記憶比大腦來得更持久,那份在運動中所收獲的對大千世界的認知,此去經年,仍會于某個時光的轉角令人驚喜。身體會老去,記憶卻不會。一副健康活躍的身體,一場快樂盡興的游戲,都是生命中閃光熠熠的珍寶。
兒童最需要的,是身心全面發展的奠基??靵G掉關于運動的復雜想法吧!同孩子一起走向游戲場,踏入大自然,肆意奔跑,盡情笑鬧。多年后,你會感激當時的自己,把價值連城的康健與品質饋贈給孩子,也將美好的愛留在了童心深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