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學明
近年來,“核心素養”成為新一輪課程改革中的方向標,引領著中小學課程教學改革實踐。依據國家政策、延慶區域發展情況、學校生源結構、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等,北京市延慶區西屯中心小學秉持“生態教育”的辦學理念,挖掘“生命自覺,和諧共生”的內涵,提升教育教學質量,促進了學校的發展。具體從以下方面展開:
第一,構建“蜂彩課程”體系,促進學生全面發展。
結合“生態教育”的辦學理念,我校以國家課程為核心,以校本課程為輔助,以冬奧會和世園會為契機,以“蜜蜂文化”為切入點,充分發掘其內涵,從“豐富自我,走進社會,融入自然”三個維度進行建構,形成了“蜂彩課程”體系,為提升學生實際獲得感提供了豐富的“蜜源”。內容包括身心健康、道德品質、審美藝術等八個方面,涵蓋教學、德育、安全、藝術等。在開發思路上,我校采取“整體推進、分層實施、點上深入”的策略,打造出以蜜蜂探索實驗室、科學種植、合唱、舞蹈及國畫等為重點的特色課程。
第二,轉變教學方式,提升師生學科素養。
加強培訓,提高教師專業素養。我校充分發揮骨干教師的示范引領作用,開展骨干教師展示課。通過師徒結對活動,區級骨干教師與校級骨干教師結成師徒對子,校級骨干教師與同組年輕教師結成對子,相互聽課、研討,開展教研活動,不斷提升教師的專業素養。
組織專題培訓,讓教師進行新的教育理論和新課程標準的學習。除了參加北京市延慶區教科研中心組織的新課程標準培訓外,校內骨干教師也對大家進行細致的主題培訓,將理論與教學實際相結合,并內化為教學行為。結合我校的市區級科研課題,以學段為單位,由教學主抓人組織大家開展專題培訓,通過備課、研課、上課、反思等環節解決教學中的真問題,并形成自己的教學經驗。
創新形式,抓實校本研修。首先,實施教科研一體化研究。依托市區級科研課題,聘請市區級專家、特級教師、教研員為“智囊團”,采取市級專家引領、區級專家指導、校級主抓人跟進的形式,開展從理論到實踐的教育教學研究活動。例如以區級課題《基于學科核心素養培養的中小學課堂教學行為研究》為引領,開展教學實踐研究。數學學科依托《農村小學數學學科中提出問題與解決問題能力的提升》課程,開展數學研究活動,讓學生在自主探究的過程中提出問題、解決問題。英語學科則利用“典范英語”教材,通過繪本教學轉變教學方式,使學生在閱讀繪本故事的過程中激發口語興趣,提高英語口語表達能力。
其次,遠程聽課,創新教研形式。我校實行三校間網絡教研,利用三校間的多媒體網絡進行遠程聽課互動,中層干部和聽課教師在中心校小會議室觀看兩所分校的課堂教學直播,課后進行互動反饋,切實提高校本研修的實效性。
創新落實學科實踐活動。繼續落實“學科改進意見”,按照“點、線、面、體”的學科研究過程,形成學科實踐活動框架。依托“蜜蜂探索實驗室”和“科學種植實驗室”進行探索實踐,從各個學科的不同視角對蜜蜂進行探索、研究。做好學科內的整合,由各主抓人先設計本學科要開展的實踐活動,然后在全體干部、主抓人會議進行研討交流,探索學科間的整合,最終確定出各項學科實踐活動。相關教師要一起策劃活動形式,設計活動方案,做到理論與實踐結合、課內與課外結合、區內與區外結合。通過多學科整合設計實踐活動,使學生在參與體驗的過程中能有所感悟、有所收獲。
第三,打磨活動平臺,提升學生內涵。元宵節活動中,孩子們通過上網查閱資料、制作手抄報,與父母親手制作燈籠、猜燈謎等活動,加深對傳統節日的了解,感受優秀傳統的魅力。無論是四月份的“蜂彩杯”讀書節活動,還是六月份的“社團嘉年華”活動,都為學生提供了探索、體驗的機會,讓學生在過程中不斷提升自我認知。
(作者單位:北京市延慶區西屯中心小學)
責任編輯:王妍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