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璐
園本課程是幼兒園根據實際情況量體裁衣的個性化課程,其建設需要幼兒、教師及幼兒園共同發力。隨著學前教育的飛速發展,大量新教師進入幼兒園,表現出工作經驗缺乏、理論知識與實踐斷檔等問題。作為新建園,北京市大興區瀛海鎮第二中心幼兒園的新教師占現有教師隊伍的一半以上,在構建園本課程框架時,幼兒園的準確定位顯得尤為重要。
找準落腳點 做好頂層設計
研究成果表明,主動學習時,學習內容平均留存率最高可以達到90%,而被動學習最高只有30%。自主學習既是幼兒最有效的學習方式,也是新時代對未來人才的要求。因此,幼兒園把課程內容初步定位在“幼兒自主課程”,由主題課程向下涵蓋室內外游戲、集體教育活動、一日生活活動三項內容,在實踐中逐步形成更加完整和有針對性的課程體系。以自主發展為頂點,幼兒與教師兩個主體為基點,構成“雙主體金字塔”,促進幼兒和教師的自主發展。
“雙主體金字塔”不但體現了教師和幼兒的成長路徑,還體現了幼兒在不同年齡階段發展需求的主要內容。通過實踐發現,對于新教師,如何把握“自主在實際活動中的程度,達到良性平衡狀態”是最難把握的問題;對于老教師,轉變教育觀念,改變已形成習慣的“高控”現象是較難突破的問題。
頂點輻射 培養自主意識
結合以上問題,幼兒園決定利用“主題活動”的開展,發揮頂點輻射作用,培養幼兒和教師的自主意識。
一是集中培訓幫助教師理清思路。從上學期期末開始,幼兒園針對“主題活動”開展了一系列集中培訓,詳細講解了主題活動的相關概念和開展方式,并借助成熟的課程理念更新教師的教學觀。通過大量學習,教師們嘗試獨立開展主題活動。在實踐過程中,教師和幼兒坐在一起討論問題,將幼兒感興趣的點歸類整理,制作成網絡圖支持主題活動的開展。
二是教研活動支持教師構建經驗。幼兒園將教研主題與園本課程建設相結合,利用教研支持教師構建相關經驗。通過集體學習、討論分享、實踐操作等方式,共同構建了主題網絡圖,并通過實施總結經驗得出結論:小班幼兒適合以感官體驗為主,能充分表現自我的主題活動;中班幼兒適合具有探究性,能體現自身價值的主題活動;大班幼兒適合能體現分工合作,具有挑戰性的主題活動。主題活動開展過程中,需要適時出現刺激點,激發幼兒興趣,保證活動的延續。
完善雙主體 評價提升質量
當前,幼兒園對于教師和幼兒的評價體系過于單一,沒有起到激勵和導向的作用。結合園本課程中“雙主體發展的思路”,幼兒園提出了教師與幼兒的“雙主體評價”。
首先,要完善教師考核評價體系,提高保教工作質量。本學期幼兒園建立了更加完善和細致的月考核評價系統,將每月工作分為常規工作、班級工作、家長工作、衛生保健、教學質量、理論知識六項,對班級工作進行統籌考核。每月針對一項內容進行重點評價,做到全面系統、重點突出,學期末還會組織教師間的互評和幼兒評價。幼兒園以家長問卷調查的方式,請幼兒在家長的幫助下評選出最喜愛的老師,以此作為教師工作最直觀的評價。
其次,要引入“學習故事”理念,更新教師兒童觀。在對教師的觀察記錄進行分析時發現,教師通常的觀察點都是孩子出現的“問題”,而分析策略都是教師忙于應對這些問題,這樣的視角會導致教師處于負面消極的評價狀態,不利于幼兒正向的發展。因此,幼兒園將“學習故事”的理念引入教師對幼兒的觀察評價體系中,轉變教師的兒童觀,對幼兒進行積極的評價。
幼兒園園本課程建設是一個復雜的工程,需要幼兒園和教師的不斷努力,才能在課程建設過程中取得成果,才能夠讓教師在構建、實施課程的過程中,實現自我成長。
(作者單位:北京市大興區瀛海鎮第二中心幼兒園)
責任編輯:張一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