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曉曉
摘要:培養學生的創新實踐能力一直都是大學教學體制深化改革的方向,同時也是大學教育的核心目標。大學數學教學要從以往的單向理論灌輸向培養創新實踐能力過渡,構建以創新實踐能力為核心的教學體系。本文將圍繞大學數學教學體制改革展開詳細探究。
關鍵詞:創新實踐能力;大學數學;教學改革;
數學是大學教育中各個專業的必修課程,其重要性不言而喻。如今,社會崗位對求職人員的數學應用能力的標準要求不斷提高,然而大學數學教學質量仍有待提升,學生的創新實踐能力無法滿足崗位需求,進而導致人才供給失衡。對此,全面培養學生的創新實踐能力勢在必行。
1加強學生創新能力培養的實際價值
創新是促進國家繁榮發展的核心動力,而大學生作為特色社會主義接班人,肩負著增強國家競爭實力的重任。為此,國家要將培養大學生的創新實踐能力作為大學教育教學體制改革的核心目標。
大學階段的數學教學訓練,有助于培養學生的推理能力、分析能力與創造能力,而這也是其它學科無法企及的。然而事實上,并非所有數學教師都能客觀認知到數學教學的重要性。
2大學數學教學工作現狀
在加快國家創新化建設進程的大環境背景下,如何構建創新型人才培養體制,培養學生的創新實踐能力逐步成為高等教育工作的重點目標。伴隨教育教學體制的深化變革,深化大學數學教學體制改革的重要性進一步凸顯。近年來,全國各地高等院校紛紛開展了大學生創新實踐能力強化訓練活動,并且取得了良好的成效。而這也對基層教職人員的專業水平和職業道德素養提出了更高的標準要求。
目前,國內已有多個大學設置了以大學生創新實踐能力培養為主題的科研項目。數學屬于大學教育體系中各個專業的基礎性課程,同時也是培養大學生創新實踐能力的重要因素。但據相關調查結果顯示,絕大多數學生對數學學科缺乏熱情,甚至是達到厭惡的程度。而這也極大的影響了創新實踐能力培養的落實效果。大學數學教學仍存在“重理論、輕實踐”的問題,學生盲目注重理論知識儲備,而其實踐能力無法滿足社會崗位需求。
客觀來說,學生在數學課程學習過程中,需要接觸大量的理論知識,而學生的實踐能力較弱,增大了專業課程的學習難度。以某大學的調查結果為例,大一、大二學生中,認為數學學習的目的是夯實基礎的人數僅占29.0%。其中,約有62%的學生認為通過數學學習可以提升邏輯思維能力。但抱著應付考試的態度進行數學學習的人數也不占少數。由此可知,絕大多數學生認為數學課程與其它專業課程缺少關聯性,對數學課程缺乏必要的重視。另外,大學階段的數學教學規定較為寬泛,而且在實際教學工作中,缺少明確的教學目標,這使得數學教學工作落實效果不夠理想。
3基于創新實踐能力培養的大學數學教學改革策略
在新形勢背景下,以培養學生創新實踐能力為目標的大學數學教學體制改革策略如下所述:轉變思想觀念;構建完善的教學體系;建立健全的教學評價體制與階段性考核體制;加強師資隊伍建設,改善教師綜合素質;提升大學數學教學工作水平,推動大學教育事業的良好發展,最終滿足人才培育要求,為國家社會主義建設奠定人才基礎。
3.1轉變思想觀念
轉變教學觀念,是當代數學教學體制深化改革的重要人任務。眾所周知,高等數學在各個領域均有所涉獵,隨著社會的發展與科技的進步,傳統教學模式已無法滿足時代發展要求,為此,積極轉變思想觀念顯得尤為重要。
首先,學生作為學習的主體,其對理論知識的認知水平是衡量教學質量的關鍵指標;其次,教學對于學生的意義不是強制性、單向化的理論灌輸,而是循序漸進的引導。盡管強制性的理論知識灌輸模式也可以讓學生在專業考試中取得優異成績,但卻無法保證學生對知識的融會貫通,更無法讓學生將知識應用到實際生活中。對此,在大學數學教學工作中,應當創建完善的教學體系,促進理論與實踐的有機整合,培養學生的創新思維能力。
3.2構建完善的教學體系
首先,明確高等數學的學科特點,優化調整教學大綱中的主體內容,同時與所學專業特點相協調,增強數學學科的服務與支撐作用。其次,在構建數學教學體系的過程中,樹立以學生為主導地位的思想觀念,從而激發學生的主觀能動性,調動學生參與互動的積極性。再次,鼓勵與引導學生自主思考,針對不同層次學生采取合理化的教學手段,以提升教學效率。最后,合理應用微媒體教學方法。例如,隨著微信、微博與QQ等主流社會媒體的普及,教師可以創建互動交流群,在線為學生答疑解惑,一方面延展學生的學習時間,增強學生的時間觀念,另一方面,培養學生的自主思考能力與實踐探究能力,促使學生形成創新思維。
3.3建立健全的教學評價體制與考核體制
高校數學教學評價是考核學生階段性學習效果的重要途徑。在新形勢背景下,要改變一刀切式的考核評價方式。例如,教師可增加考核學生實踐技能的模塊,拓展考題范圍,為學生提供充足的想象空間,從而促使學生將自身掌握的知識應用到實際生活中,增強整體教學效果。此外,考核模式還要注重學生的投入程度與進度幅度的評價,加強數學教學的全面性與實效性。
3.4加強師資隊伍的建設
教師是教育教學活動的組織者與引導者,教師的學識狀態、創新意識、教學水平和職業素養,直接決定了整體教學工作的落實效果。為此,加強師資隊伍建設顯得尤為重要。
各高校要制定并出臺一系列政策條例,為數學教師提供進修與培訓機會,促使其轉變教學理念,調整教學手段,優化職業素養。只有不斷提升教師的綜合素質水平,才能充分保證學生的創新實踐能力培養效果。再者,教師依靠傳道受業解惑的教學態度,可以潛移默化的培養學生的綜合素質,如邏輯思維能力、組織協調能力、語言表達能力與創新創造能力等。另外,還要注重培養教師的科研創新能力,使其客觀認知科研與教學的關聯性,進而在深化科研意識,加強硬實力的基礎上,更好的引導學生投入到創新實踐能力培養中,成為全面型人才。
4結束語
綜上所述,要培養學生的創新實踐能力,就必須深化大學數學教學體制改革,創新教學模式,完善教學手段,且兼顧理論指導與實踐積累,以此強化學生的核心素養,促進學生的全面良好發展。
參考文獻:
[1]曾祥艷,南江霞.基于創新實踐能力培養的大學數學教學改革研究[J].黑龍江教育(高教研究與評估版),2017(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