邵昆
概念及界定
職業生涯規劃,就是指一個人對其步入社會將從事的職業及其發展道路的設想和規劃。所謂高中生職業生涯規劃實踐研究是指對高中生進行的職業及其發展道路的設想與規劃的指導與幫助。指導高中生認識自我、認識職業、認識社會、認識學業與職業的關系,在此基礎上學會制定出對自己職業生涯的規劃。并在制定規劃后,以此為指導,來完善與調整現在的生活學習狀態。
三位一體,三位指的是心理健康教師、班主任、科任教師,一體指學生個體。“三位一體”方式指三類老師通過自己掌握的知識使學生對自己更加了解,對職業及所要選擇的專業了解更準確,有針對性的做出自己的職業生涯規劃。
省內外研究狀況述評
國外職業規劃教育比較成型,比如美國有一個國家職業信息協調委員會(NOICC),在1989年就首次發布了《國家職業發展指導方針》;新加坡教育部推出“教育與職業生涯規劃”網絡系統的試驗計劃,幫助小學生展開職業規劃;日本文部科學省從2000年起,用3年時間開展了專業教師培訓,還為高中學校提供了職業教育課程所必要的設備、實習與實驗經費;加拿大也是從小就開始注重培養孩子的職業觀念,在小學階段,學校就會安排不同的“職業日”邀請學生家長或社會人士到學校作職業介紹,但深入的職業生涯教育還是放在中學階段。
《國家中長期教育改革和發展規劃》(2010-2020年)已經明確提出,高中階段教育是學生個性發展、自主發展的關鍵時期。建立學生發展指導制度,需要加強對學生的理想、心理、學業等多方面的指導。個別學校已經開始率先嘗試開設校本課程。上海一些高中已經開出生涯規劃課,讓生涯規劃和職業發展教育逐步由大學向高中階段延伸。北京石景山區教科所所長王曦老師主持的北京市重點課題《高中生職業生涯規劃輔導研究》,通過系列課程的方式進入高中課堂。其中根據高中生這一群體的特點,依托研究性學習的課程,發揮學生的主動性探索生涯規劃開展方式的研究尚不多見。
選題意義
遼寧省新高考改革的一個亮點是將原來“文理分科”改為“3+1+2”,不分文理科;依據今后大學所學的專業選擇相應的科目進行“選考”,其余科目進行“學考”。新高考制度增加了學生的可選擇性,同時也對學生對于自己的決策能力提出了挑戰。“專業導向”的考錄模式,要求學生盡早了解自己的興趣特點和專業傾向,并據此確定選考科目,不再是學什么考什么,而是考什么學什么。高中學生不在一味地追求高分,除了學習課程,更應盡早了解社會,了解自我,進行積極的職業生涯規劃。
研究目標、研究內容
研究目標:讓學生對自己有更深刻的了解,建立自己的職業生涯規劃體系。
研究內容:
職業生涯規劃指導課的開發與開設;
“三位一體”方式對學生生涯規劃的影響的研究;
學生成長檔案歸檔與生涯規劃書制定相結合的研究
以“三位一體”的方式,對學生的職業生涯規劃進行影響和滲透,即心理健康課為主導,心理教師通過了解學生的個性特征、性格愛好等,分析學生更適合從事的工作;班主任老師通過多次主題班會等活動,讓學生更清晰的認識了解自己,了解與職業生涯相關的知識與信息;科任教師在教學中進行學科滲透,讓學生對所學學科在將來從事工作中的作用和地位有更深刻的了解。
研究方法、實施步驟
研究方法:
主要研究方法為文獻法、行動研究法、調查法、個案研究法。在前期準備及課題培訓時,采用文獻法、調查法,查閱相關高中生職業規劃的文獻;在研究過程中側重行動研究法、個案法和訪談法。如教師成功指導學生進行職業規劃的個案研究、班主任對學生進行職業規劃教育的成功案例,對學生進行職業興趣測驗時運用測驗法等。
實施步驟:
第一階段:準備階段總結前期探索經驗,確定研究內容。
收集課題相關資料,學習高中生涯規劃的理論和實踐經驗;
建立研究機構和組織,開展學習培訓;
心理教師準備以“職業生涯規劃”為主題的心理健康課、相關量表;班主任教師設計并籌備以“職業生涯規劃”為主題的主題班會、與其相關的班級管理及評比;科任教師做好本學科知識與學生“職業生涯規劃”的相關研究。
第二階段:實施階段
開展研究、收集資料;
開發與開設生涯規劃課程;設計學生的生涯規劃手冊,建立高中學生生涯規劃檔案。
學生完成氣質、性格、興趣、能力、多元智能發展情況調研,并寫出調研報告;
召開主題班會、利用板報等做好宣傳工作;開展學生實踐活動。
第三階段:總結提煉,形成成果。
研究成果
學生通過心理健康課,對自己氣質、性格、興趣、能力、多元智能等多方面深入了解,能夠結合自己的特點,選擇適合自己的專業。
班主任老師通過班會課,讓學生了解了更多的大學院校以及其專業需要選擇的高考科目,使學生在日常學習中,根據自身特點有針對性的選擇學科。
科任教師通過學科滲透,使學生能夠了解本學科將來對哪些工作及大學院校的專業可以提供有利因素或必備條件。
學生通過一年時間的學習,初步完成生涯規劃書,形成成長檔案,并在接下來的學習中,不斷完善,找到更適合自己的專業和職業。
參考文獻:
[1]熊丙奇.高中生職業生涯規劃八講.華東師范大學出版社.2014.
[2]趙士果.普通高中學生職業生涯規劃研究——以徐州市區普通高中為例[J].現代教育論叢,2008(12):45-49.
[3]胡健.普通高中學生發展指導制度的基本架構[J].教學與管理,2011(31):10-12.
[4]李美華.新高考模式下培養高中生職業生涯規劃意識的思考[J].教學與管理,2015(34):24-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