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惠芳
摘 要:本文主要以部編版小學語文就教材問題,重點分析教材的學法與特色,主要從教材所表現出的系統化與細致化特色進行入手分析。希望能夠為相關人士提供幫助,進而更好地利用教材,有效地提高小學語文的教學質量與效率。
關鍵詞:部編版;小學;語文;教材;學法;特色
引言:對于部編版小學語文教材來說,其全程為“教育部編義務教育語文教科書”。為了能夠與其他版本的教材進行區分,溫儒敏先生提出建議,將其稱之為“部編版”。對于部編版小學語文教材的形式來說,其無論是在結構方面,還是在插圖方面,都做了很大的改動,使教材中的教學內容能夠更好地符合學生身心發展的特點以及認識水平和能力,從而更好地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結合部編版語文教材中的教學內容進行分析,不僅具有學生所必須要掌握的基本語文知識,還重點關注了學習方法,對其做出細致化與系統化的指導,從而為小學生的日后學習與發展奠定了良好的基礎。
一、細致化
在《義務教育語文課程標準》(2011版)中重點指出,若想能夠更好地培養學生的語文學習習慣,必須要使學生能夠掌握最基本的學習方法。這也就說明,在部編版小學語文教材中,學習方法的指導是非常重要的。雖然這一點在其他版本教材中也都有所體現,但是不夠細致化,而部編版語文教材則有了更加細致化的體現。
比如,在《新課標》的要求下,需要1-2年級的學生必須要使用普通話,流利、正確地朗讀課文。在部編版語文教材中有關學生朗讀能力的內容時,不僅僅只是籠統要求學生對課文進行朗讀,而是提出了更加具有針對性的要求,而且每一個要求也都不同。如,一年級上冊中,將“讀好課文”細致地劃分為:把握讀音的變調、注意標點符號的停頓、掌握整篇內容的標準讀音以及按照角色的不同,朗讀課文。而在一年級下冊中,這期間,學生已經對朗讀的相關知識有了初步的了解,但是經常會出現讀音不準、拖音以及掉字和添字的情況,尤其在朗讀長句時,這種種現象的表現更加明顯【1】。所以,在一些課文的課后練習中,為學生安排了長句子的朗讀訓練。通過這些具有針對性的指導與訓練,不僅能夠糾正學生在朗讀時遇到的問題,也能夠使學生更加流利地朗讀課文,非常有助于學生語文能力的提升。
再如,在其他版本的語言教材中所設立的《口語交際》版塊,雖然關注了語言交際的互動性,但是卻沒有做出細致的劃分,如怎么說,怎么聽,怎么控制音量和區分語態等,都未做出詳細的指導。而在部編版語文教材中,則對這些方面進行了深入的改進。在學生進行口語交際練習時,不僅要對學生進行必要的指導,讓學生嚴格注意這一過程中存在的語言因素,還要重點關注學生語言交際時上下文的聯系情況以及前言后語的搭配情況等,同時也對一些非語言因素進行了細致化的指導,如交際的地點、時間、對象、場合、自然環境背景、社會環境背景、語體環境背景以及文化環境背景,對多個方面提出了明確的要求【2】。
以一年級上冊中的一例口語交際為例,題目為“我說你做”,在這其中對聽和說提出了最為基本的要求。所以需要學生大聲地說話,確保別人能夠聽到,而聽的人則必須要保持高度集中的注意力,注意聽別人說的話。
二、系統化
對于部編版小學語文教材來說,其除了具備細致化的特點外,還具有一個系統化的特色。在部編版教材的編寫中,主要的原則就是以學生為本,特別關注了梯度教學,從而將學習指導方法也設置為梯度形式,嚴格遵循由扶到放、由易到難的編寫原則。這樣一來就可以使教材中的學習內容更加符合學生的身心發展與認知水平。
比如,在部編版的語文教材中,重點關注了對學生寫字方法的有效指導。所以,特在一年級和二年級教材的語文園地中加入了“書寫提示”這一全新的模塊【3】,從而更加充分地體現出新課變的相關標準與要求,適當降低文字練習的數量,更加關注學生的寫字過程,重點凸顯出以培養學生寫字基本功的教育理念。同時書寫的實際內容也與寫字的學習規律和特點進行了充分的結合,充分按照循序漸進的理念,進行層層遞進的教學。如,在一年級的教材中,重點的教學內容則為注意學生寫字時的端正和握筆的正確性,提示學生要按照正確的姿勢寫字。而在二年級的教材中,則對學生深入性滲透書寫不同結構字時所需要注意的問題。這樣一來就能夠循序漸進地幫助學生進行寫字學習,重點培養學生寫字的基本功,提高學生書寫的質量。
三、結束語
綜上所述,在部編版小學語文教材中,對學習方法進行了更加系統化和細致化的指導。這不僅可以為教師的教學提供更多的便利性,同時也能夠為學生規劃出一條更加有效的學習路徑。這也是部編版小學語文教材與其他小學語文教材相比之下所具有的一個顯著特點。
參考文獻:
[1]朱穎.部編版初中語文教材“讀讀寫寫”欄目的變化分析[J].基礎教育研究,2019(15):32-33+36.
[2]李夜娥.以部編版教材視角解析初中語文朗讀教學[J].中國校外教育,2019(18):36.
[3]王秉然.部編版小學語文教材中印刷字體筆畫的名稱應嚴格規范[J].農家參謀,2019(12):29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