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寧
摘 要:在人類進步過程中,文明本身就來源于創造性思維。兒童時期是人創新思維最為活躍的階段,應該鼓勵并加以輔助。美術新課程中,明確指出美術教育的一個重要任務,就是要促進學生的智力發展,培養學生的創造性思維。下面,筆者將從激發興趣,點燃學生喜愛情緒;發散思維,培養學生的創新精神;個性發展,促進學生全面發展;合理運用多媒體教學,培養學生的創新力;學生嘗試用心感悟生活,積累豐富的創新素材等方面,淺談美術教學中如何培養學生的創新能力。
關鍵詞:美術教學;創新能力;興趣;思維
曾經有位心理學家做了這樣一個試驗:把一只跳蚤放在一個瓶子里,給它罩上一個透明的玻璃板,它一跳就撞回來了,一跳又撞回來了,跳來跳去形成條件反射。當再把玻璃拿開時,人們發現了一個奇怪的現象,這只跳蚤再也跳不出這個瓶子了。試驗告訴我們一個道理:在培養學生的時候,千萬不要限制了孩子的思維空間。對于學生神奇的想象,教師要充分理解,給予肯定積極引導,鼓勵學生展開想象的翅膀,大膽地進行藝術表現和創造,不然就只能培養出一只跳蚤。
一、激發興趣,點燃學生喜愛情緒
沒有任何興趣的學習是被迫的,被迫的學習只能扼殺孩子們純真的心靈,讓他們更加厭煩,從而根本達不到培養孩子們創新思維的目的。興趣是最好的老師,是學生發展思維的巨大推動力。不管做什么事情,只要有興趣,才會使人集中精力,積極思考,而且還會達到廢寢忘食,欲罷不能的地步。
怎樣才能激發孩子們學習美術的興趣呢?首先,教師應該多花時間多思考做規范的示范畫作品,激發學生喜愛美術的興趣。其次,在教學中,多開展一系列主題繪畫活動。先讓學生談自己的想法,再讓學生帶著愉快輕松的心情去畫出自己的世界,讓學生成為繪畫的主體。再選擇一些優秀的學生作品給大家欣賞,使他們帶著羨慕與激動的心情產生繪畫的想法。這些活動能有效地開啟學生的思維大門。
二、發散思維,培養學生的創新精神
少兒美術有它自身的規律,其中重要的一點就是美術教師在教學中應尊重學生的自身發展規律,保護好這片凈土,同時更應該合理開發這片凈土。教師應該改變教學觀念,啟發學生的思維,而不是教授學生,禁錮學生的思維。
傳統美術教學中都是圍繞“看畫”或“臨畫”為主要內容展開的,以至于學生都是一樣學習的結果,沒有一點創意,影響他們對藝術的理解,也就使他們失去了學習的興趣與愛好。兒童作畫開始時都缺少自己的獨特性,常常是別人怎么畫,自己也照著怎么畫。在課堂教學中,教師應根據所教學生的情況,采用“發散思維”的方法來引導學生。如:讓學生戶外寫生畫棕樹,教師不做任何引導,由學生自由發展,結果看到的畫面是千篇一律的草綠色,但棕樹的外形各式各樣。采用“發散思維”“一題多表現”引導孩子們想象:“大家把棕樹的形狀畫的非常漂亮,但是為什么都是綠色呢?”經過思考,孩子們的畫面變成了五顏六色。有個小朋友的棕樹被畫成了黑色,他告訴我們棕樹被污染了。孩子們的思維得到了開發,同時也保護了這片凈土。
三、個性發展,促進學生全面發展
“想畫畫”是每個兒童抒發自己情感最直接的途徑,因而美術課便成了孩子們感情交流的重要場所。首先應尊重了解學生自身心理,生理發展的客觀性,應給他們最大的自由空間,去發展他們的創作個性。鼓勵學生在個性的基礎上大膽地表現,鼓勵學生對他人的藝術作品發表自與眾不同的見解。許多優秀的大畫家致力于兒童畫的研究并從中吸取了營養。畢加索以幼兒的豐富想象建立了“立體派”藝術,盧梭用孩子涂鴉般的抽象形式,奠定了表現主義藝術的基礎。
四、合理運用多媒體教學,培養學生的創新力
隨著科學技術的發展和進步,多媒體技術開始廣泛的應用于教學中,并產生了良好的教學效果。在小學的美術課堂教學中,教師也可以充分的應用多媒體教學,將具體的教學內容進行豐富,形象化的展現出來,增加學生的學習興趣。同時,培養學生的創造力。傳統的美術教學,在教學中受到了很多局限性,色彩的表現也不到位,所以,教學效果也很不理想。另外,多媒體教學也要進行合理使用,不能過多使用,否則會對學生的思維過程產生一定的限制和影響。
五、學生嘗試用心感悟生活,積累豐富的創新素材
小學階段,不要求學生的美術作品層次的提升,我們不是培養千萬個達·芬奇,千萬不要抹殺掉孩子們童心世界的想象力。它是萌發創新意識的原動力,孩子的內心是有著充滿神奇幻想的豐富空間。目前美術教學多數是在教室中完成,學生也多是臨摹一些現成的美術作品,認為和老師畫出的作品越像越證明自己的繪畫水平多高。這樣就限制了學生的想象力,處于模仿狀態。教師在教學中可以適當參與指導。教師可以根據每節課程的需要帶著學生們走出課堂,適時體會課外教學帶來的效果,讓學生們更親近大自然,尋找自然界帶來的藝術靈感,從生活中尋找藝術美。比如校園中的可用資源,有條件的可以參觀校外一些美術資源。教師根據所開設的美術課程來設計教學,讓學生們真正去感受感知藝術。
在教學中,應盡力呵護孩子們的表現欲望,并以相應的語言加以鼓勵,多與他們進行交流,使他們具有足夠的勇氣和豐富的想象力去表現他們心中美好的事物,使他們的潛能得到最大限度的發揮。同學們以《過年了》為主題的繪畫,在討論的過程中有學生說過年了是快樂的、喜慶的,而有一個同學說是不高興的,因為他的父母不在身邊。我便抓住這點鼓勵他,讓他把自己不快樂的春節畫出來。因為繪畫造型能力有限,建議他用色彩表現自己的不悅。他運用了暗淡的色調,表現了他所表達的心情,也達到了藝術的一定境界。學生們的膽子于是大起來了,不同的《過年了》的場景越來越多,從而更好地保護了孩子們的個性化,讓美術課豐富了起來。
總之,美術課是輕松愉快的,不應該給孩子一種壓抑的感覺,盡量讓孩子們在自由的空間里暢享美術的美。美術教師在教學中,要善于創設情境,鼓勵學生進行活躍的思維,尊重學生的各種想法和作品,大膽地張揚他們的個性,培養學生的創新能力、思維能力。
參考文獻:
[1]吳海平.美術教學中如何培養學生的創新能力[J].試題與研究:教學論壇,2012(23):14-14.
[2]姚麗紅.美術教學中如何培養學生的審美能力和創新能力[J].課程教育研究,2018(39):2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