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佩珊

天氣和皇室是英國人茶余飯后很愛討論的兩個話題。曾經的“日不落帝國”有幾位著名的皇室成員——“超長待機”的英國女王伊麗莎白二世、“英倫玫瑰”戴安娜王妃、“愛美人不愛江山”的愛德華八世。皇室不僅被英國人民視為英國的象征,也是全球備受矚目的“網紅家族”。
藝術本身不好養活藝術家,藝術品的買家或贊助人就變得非常重要。那么英國皇室作為贊助人又跟英國藝術有什么關系呢?
維多利亞和阿爾伯特博物館
不同于大部分的皇室政治聯姻,維多利亞女王和阿爾伯特親王志趣相投,是歐洲著名的模范夫妻。女王對阿爾伯特親王一見傾心——他學識淵博、舉止優雅,精通音樂、美術、建筑與擊劍,被稱為“行走的百科全書”。
阿爾伯特親王將全部心血與熱情傾注在了文化與藝術領域,并在1851年親自籌辦了第一屆世界博覽會。“世博會”盈余頗多,也收集了很多珍奇展品,阿爾伯特便為此開始建造博物館。但親王四十二歲英年早逝,1899年,維多利亞女王為博物館的側廳舉行奠基禮時,將博物館正式更名為“V&A”,即維多利亞和阿爾伯特博物館,以紀念她的丈夫。這座博物館讓世人永遠記住了他們的愛情。
現在,它成了世界領先的藝術和設計博物館,其宗旨是使世人與藝術作品近距離接觸,并為英國設計師和制造商帶來啟發和靈感。博物館的藏品來自世界各地,涵蓋各個藝術門類,被完美地陳列在一幢壯麗的十九世紀建筑中供人欣賞。
皇家藝術研究院
英國歷史上有很多喜愛藝術的國王,其中最著名的便是亨利八世和查理世。他們收藏的藝術品,分布在英國境內的十五個皇室宮殿,包括溫莎城堡、白金漢宮、蘇格蘭荷里路德宮、倫敦塔等,部分藏品每年定期向公眾展出。
皇家藝術研究院始建于1768年12月10日,由英王喬治三世個人贊助建成,目的是通過教育、展覽等措施,促進英國藝術設計發展,激發藝術家和建筑師的創作能量。2018年,皇家藝術研究院舉辦了名為“查理一世:作為國王的收藏家”主題展覽,展出了查理世收藏的藝術品。
國家肖像館
十九世紀,英語逐漸成為全球通用語言。英國的文化和科技名人輩出。而這些名人的肖像,你都可以在特拉法加廣場的國家肖像館找到。之前,這里還迎來了劍橋公爵夫人即英國王妃凱特。她策劃的“維多利亞時期的巨匠:藝術攝影的誕生”在這里展出。
英國王妃還會策展?這就要說到凱特王妃大學時所就讀的專業——藝術史。萬萬沒想到吧?在學校就讀期間,她就對十九世紀的攝影藝術十分感興趣。本次展覽是凱特王妃對自己研究項目的延伸,她親自為展覽挑選攝影作品,并為展覽定做的畫冊撰寫了序言。
泰晤士河
上海有黃浦江,巴黎有塞納河,提起倫敦最著名的河流,自然是泰晤士河了。泰晤士河是英國第二長河,也是世界上水面交通最繁忙的都市河流之一。泰晤士河流域孕育了許多現代城市,包括倫敦、牛津、雷丁和溫莎等。
漫步河邊,我第一個會想起我們曾經介紹過的亨德爾和他的《水上音樂》。相傳英國國王喬治一世打算在1717年7月17日舉辦水上音樂會,亨德爾為此創作了管弦樂組曲《水上音樂》,樂曲充滿了適合皇家宴會氛圍的歡快節奏。果然,國王十分喜愛亨德爾的作品,下令將它重復演奏三次。
沿著河邊就可以走到威斯敏斯特教堂,在這個教堂長眠的偉人實在太多,從牛頓、達爾文到霍金。他們每個人都只能占據一小塊位置,但亨德爾就不一樣了。為什么呢?因為只有他的音樂,特別是經典的《彌賽亞》,奏響時可以充滿整個教堂。
英國,特別是倫敦,就是這樣一個充滿藝術吸引力的地方,不僅讓皇室瘋狂,更吸引了世界各地的文化名人來此生活和創作。進入二十一世紀,英國也因為大力發展“創意產業”而獲得新的經濟增長點。想知道當代英國有什么藝術動向和值得參觀的藝術景點,一定不要錯過下一期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