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在商業銀行的經營業務中,個人理財業務的發展備受關注。圍繞用戶的實際需求以及市場競爭環境,我國商業銀行積極進行了個人理財業務的創新。與此同時,互聯網金融的快速發展,以及“余額寶”“現金寶”等互聯網理財產品的出現,給商業銀行的業務開展帶來了不小的沖擊。明確互聯網金融模式下個人理財業務的特色,制定競爭力提升的策略與方案,關注業務創新以及相應服務的開展,成為商業銀行轉型優化的重要方向。
關鍵詞:互聯網金融;商業銀行;個人理財業務;競爭策略
在過去的數十年里,信息技術、互聯網技術的發展備受關注,尤其是大數據、人工智能等新興技術的誕生及其展現的廣闊發展前景,成為社會廣泛關注的話題。隨后,相關技術在各個領域的滲透,為諸多行業的發展提出了新的發展思路。針對金融領域,互聯網技術的快速滲透以及互聯網金融模式的出現,給商業銀行的發展造成了不小的沖擊。以電商平臺、第三方支付平臺、網絡理財等為代表的金融服務,逐步進入了人們的日常生活,商業銀行的個人理財業務發展面臨巨大危機。
一、互聯網金融概述
自誕生以來,互聯網金融就受到了社會各界的廣泛關注?;仡櫧鹑谛袠I的發展,模式創新是其中較為重要的因素。針對金融創新的分析,西方經濟學界的眾多學者積極開展了相關的研究,隨后,有關金融服務、金融創新的理論流派得到了快速擴張。如金融創新方面,以技術推進、交易成本等為代表的金融創新理論,給金融領域服務創新提供了重要的理論依據。根據《中國金融穩定報告(2014)),互聯網金融是傳統金融機構與互聯網金融企業利用互聯網技術和信息通信技術實現資金融通、投資、支付和信息中介服務的一種新型金融業務模式。從廣義上來講,互聯網金融應當包含互聯網金融化以及金融互聯網化兩個部分。作為一種新型金融業務模式,互聯網金融在發展歷程中,不可避免地會遇到一些問題。而對于我國的商業銀行,如何在新的模式、背景之下,保持自身的優勢,發展各類業務,是金融服務創新相關決策者需要慎重考慮的問題。
二、互聯網金融模式下商業銀行個人理財業務發展情況
近十年來,我國商業銀行實現了持續、穩定、快速的發展,互聯網技術也在與其他領域進行滲透、融合的過程之中獲得了新發展思路。一方面,互聯網金融的發展在產品創新以及業務開展等方面存在的一些優勢,使得商業銀行的傳統業務模式的弊病逐漸凸顯,其豐富的產品類型以及金融服務項目,能夠更好地從用戶的角度考慮,為客戶提供便利;另一方面,互聯網金融模式較好地規避了商業銀行盈利、發展存在的“外延粗放式增長模式”這一問題。就目前公布的數據來看,我國互聯網個人理財方面的交易規模快速擴大,其增速明顯已經超過了商業銀行柜面業務模式。針對這一問題,商業銀行要獲得相應的發展前景,就必須明確現階段采取的個人理財業務模式存在的弊病,思考互聯網金融背景下網絡個人理財產品的優勢,并采取有效的競爭策略,科學的、合理地爭奪金融市場。
三、互聯網金融模式下商業銀行個人理財業務的競爭策略
自互聯網金融平臺陸續推出各類理財產品以來,我國商業銀行的個人業務交易規模受到了不小的打擊。分析互聯網金融產品的優勢,主要為:①對用戶的體驗以及界面的設計有足夠的重視程度;②價值創造的方式相對獨特;③經營運作模式具有一定的特殊性。與此類個人理財產品相比,商業銀行的業務辦理效率、產品類型以及實際成本等方面均有一定的不足之處。分析上述問題的出現原因,主要與理財業務相關人員的綜合素質參差不齊、理財產品的創新力度不足以及新型理財產品沒有足夠的技術支撐等因素有關。因此,商業銀行應當重視個人理財業務創新、發展的干擾因素,制定可行的競爭策略。
(一)專注高素質專業人才的培養
從在職人員的培養來看,圍繞銀行個人理財業務的工作實際以及創新需求,加強相關理財人員的培訓工作,逐步提高其業務水平,是培養工作開展的重要方向。考慮到當前商業銀行存有的人才培養這一短板問題,相關管理者應當積極進行培訓機制的規范化建設以及培訓內容的合理編排。根據現有的人才培養策略與經驗,要做好理財人員的職業教育,首先應當建立致力干專業服務人才培養的培訓機構,以此為銀行內部在職員工提供與個人理財服務、個人理財產品創新相關的前沿知識,以及與個人理財業務的發展動態。在完善內部培訓機構的同時,培訓工作的負責人還應當致力于培訓內容的合理編制,確保理財人員能夠在有限的時間內獲得針對性的金融、證券知識的培訓服務。此外,商業銀行還應當鼓勵內部員工積極參加理財、金融相關的課程培訓,積極與行業內的優秀人才進行交流,確保其職業水平能夠滿足個人理財業務的創新、發展要求。
(二)拓寬理財產品的業務范圍
互聯網金融環境下各類金融服務的發展都離不開一項因素,即市場、用戶的多元化需求。受到實際需求的影響,商業銀行需要正視新環境下個人業務的競爭關系以及形勢,積極進行理財產品的創新,規避既往存在的產品同質化問題。但產品創新也會帶來一些新的問題,商業銀行首先需要面對的就是業務范圍的拓寬,換言之,在電子化進程逐步加快以及網絡銀行發展勢頭良好的背景下,商業銀行需要致力于個人理財產品的服務內容的拓展,以滿足當下用戶對理財產品的多元化需求。針對這一要素,已經有不少學者對理財產品的針對性創新以及創新實踐中遇到的“瓶頸”進行了多層次、多角度的分析,尤其是在合理創新、用戶體驗等方面,不少文獻就其披露的實際問題以及潛在的風險做了綜合評估,并以現有的創新思路、經驗與教訓為基礎,提出了可服務于個人理財產品合理創新的對策。但即便如此,商業銀行在進行產品業務創新、推廣時,仍然需要以自身的實際條件以及創新方案的可行性分析結果為基礎,合理開展業務拓展活動,避免盲目擴張個人理財業務帶來的不良后果。
(三)重視金融平臺的“共贏”
在“互聯網十”理念下,充分利用互聯網技術與行業信息,助力行業的創新與變革,是多個領域的主流趨勢。針對商業銀行,如何在互聯網金融模式下,充分利用“互聯網+”的優勢,推進個人業務的發展,是應對互聯網理財產品造成的壓力的關鍵。從這一層面考慮,商業銀行可從構建網絡銀行、開發網絡理財產品等入手,積極推進業務開展模式與運作模式的轉變,實現與互聯網金融的融合發展。而融合發展期間,做好網絡平臺的風險控制,為“互聯網+”模式下個人理財產品體系的搭建提供良好的環境。尤其是在創新產品的過程中,除了重視互聯網產品的種類、便捷性優勢外,還需要做好金融平臺的技術支撐工作。將現代網絡技術與相關的前沿技術融人理財產品的設計、運營,以實現“遠程銀行”“智能銀行”等目標為導向,積極進行商業銀行業務開展相關技術的開發,加速自身的轉型與運作模式的優化,是商業銀行與金融平臺“共贏”、發展的主要方向。如在產品的設計與管理決策方面,充分利用大數據技術,以完善的用戶數據為基礎,保證產品創新過程與實際需求相吻合。
四、結語
在互聯網金融背景下,商業銀行多種業務的交易規模受到了不小的沖擊。針對個人理財業務,雖然互聯網產品的出現,改變了金融市場中商業銀行的地位,但其對金融服務的重要作用仍然不容忽視。就商業銀行的發展需求來看,要在新的發展環境中贏得“一席之地”,就需要積極思考如何規避互聯網金融帶來的消極影響,制定合理的提升對策,借助互聯網金融模式的優勢,重視自身業務發展以及金融平臺的構建,實現個人理財業務與互聯網金融的“共贏”。
作者簡介:
王玲,對外經濟貿易大學國際經濟貿易學院在職人員高級課程研修班,北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