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南城
摘 ?要:《語文課程標準》如是說:“略讀課文重在略讀方法的指導,在閱讀實踐中,逐步培養學生的略讀能力?!毕旅?,筆者將從略讀課文教學目標的確定、方法要靈活、結構要簡約、設計要恰當等方面,簡單探討略讀課文教學策略。
關鍵詞:略讀;教學目標的確定;方法要靈活;結構要簡約;設計要恰當
葉圣陶先生說過這樣的話:“就教學而言,精讀是主體,略讀是補充;就效果而言,精讀是準備,略讀是應用。”“如果只注意于精讀,而忽略了略讀,功夫便只做得一半。”“精讀文章,只能把它認作例子與出發點,既熟悉了例子,又定了出發點,就得推廣開來,閱讀略讀書籍。”葉老已經十分精辟地闡述了精讀與略讀的關系,精讀是略讀的基礎,略讀是精讀的補充,它們都是閱讀的最基本的方法,有著各自不同的作用,略讀與精讀一樣重要。
對此,我們必須重新審視略讀課文教學,采取有效的教學策略,使略讀課文教學達到它應有的目標。以下是我在略讀課文教學過程中的一些想法和采取的策略。
一、略讀課文教學目標的確定
第一,“略讀”的目的在于粗知文章大致內容,文章的結構、語言修辭等不是它要關注的。因此,略讀課文的教學目標之一是能讀懂課文,粗知文章大意。
第二,略讀課文的教學應是培養學生朗讀能力,學生學會略讀,學會用課內所學方法去從事課外的閱讀實踐。因此,略讀課文教學中,方法指導也是不可或缺的。
第三,俄國教育家烏申斯基說過:沒有絲毫興趣的強制性學習,將會扼殺學生探求真理的欲望。略讀課文重在引導學生獨立閱讀。因此,激發興趣顯得尤為重要。
二、方法要靈活
1.自讀為主,指導為輔
“閱讀是學生的個性化行為,不應以教師的分析來代替學生的自讀實踐,應當讓學生在主動積極的思維和情感活動中加深理解和體驗,有所感悟和思考,受到情感熏陶,獲得思想啟迪,享受審美樂趣”。對于提供給學生獨立閱讀的略讀課文,更要體現這一特點,放手讓學生自讀,用精讀課文中學到的閱讀方法去進行閱讀實踐。
2.因文而異,因段而異
教學中,所選方法應因文而異,找準著力點,抓住要求,忽其枝節,而不是眉毛胡子一把抓,什么都想練,結果什么也沒得到。讓學生清楚地知道什么文如何讀,從而為其完全獨立的課外閱讀打下堅實的基礎。因段而異,就要求教者在教學中永遠把學生主體放在第一位,把他們的閱讀水平放在第一位,視各年段學生的接受能力確定略讀指導的方法。如三年級學生閱讀能力還較弱,教者就應指導細些,不能讓學生無從著手,而要讓他們在老師的指導下,通過實踐,明白略讀一篇文章一般步驟是:掃讀全文——細讀要點——概括全文。掃讀全文,即盡量加快速度來讀,但要邊讀邊想。細讀要點,經過對全文的快速閱讀,閱讀者基本上已明確了文章的重點所在,從整體上有了更清晰的把握。這時,可以根據自己的需要或興趣選擇文中某些部分繼續進行細讀,以求讀有所得。概括全文,略讀雖然不如精讀要求細致,但并不意味著可以馬馬虎虎,草草了事。略讀同樣要求把所獲知識加以消化吸收。
三、結構要簡約
略讀課文的課堂教學結構宜簡約,應解放學生,給學生大塊時間來進行自主閱讀。筆者認為,一節課可分為這樣的幾個階段:一是準備階段。教者應盡其所能調動學生參與積極性,使他們對課文產生濃厚的興趣,使他們想讀,有信心獨立讀懂課文;二是自讀階段。教師把學生引進書本后適時淡出,退位到不引人注意的角落,讓學生充分地讀,用他們喜歡的方式讀,在讀中思考,提出問題,再通過讀去解決問題;三是匯報交流階段。這一階段由學生匯報讀書所得(教師可提綱挈領,引導學生抓住重點),提出存在問題,總結讀書方法。
四、設計要恰當
對于略讀課文的教學策略,我們應力求在思路清晰、條理簡約的基礎上不失豐贍,努力做到“教略”而“學豐”,簡約而深刻。教師只有在自身對文本的認真解讀和準確把握的基礎上,發揮主觀能動性,因文制宜,準確地采用不同的教學方法和策略,對學生進行有的放矢的有效引導。通過學生自讀自悟,讓他們沉浸在文本之中,和文本一起呼吸、一起慨嘆,一起喜怒哀樂,在實踐中主動掌握閱讀方法,逐步提高獨立閱讀能力,有效促進語文素養的形成和發展,從而逐步實現學生自主學習的大語文目標。
總而言之,略讀教學是一種教學行為,不是一種閱讀行為;實踐中不能以略讀去閱讀,不能以精讀去教學。也許,略讀教學可以被稱之為“那是一種曾經滄海的簡約”,也可以被稱之為“那是一種踏平坎坷的坦蕩”。需要教師擺自己的位置,適時“隱退”,用更加開放的胸懷引領學生享受閱讀的過程。
參考文獻:
[1]竇翠萍.小學語文略讀課文教學效果提升的基本策略[J].西部素質教育,2018,v.4(15):260.
[2]劉曉英.小學語文略讀課文教學策略初探[J].青海教育,2018,517(09):3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