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冬蓮
摘 ?要:在高中教學過程中,物理是一門理論知識和實踐結合的教學學科。老師需要結合新課改的要求,針對物理教學課堂進行改革,通過改進教學理念、完善教學手段等方式,為學生建立更加優良的學習環境,并促使學生更加主動地去學習,掌握更加全面的物理知識。通過完善教學策略,讓學生進行理論知識和實踐教學的充分結合,并在實踐教學過程中感受到生活中的物理,并將知識應用到生活,提高教學效果。本文主要針對高中物理課堂教學的優化策略進行分析,期望能夠為其他教師提供借鑒。
關鍵詞:高中物理;課堂教學;效果優化
引言:
由于高中階段的物理知識大多比較抽象,學生在學習過程中常常難以理解或難以記憶,所以老師必須改進以往的教學理念,結合教材內容以及學生學習狀況來設計多樣化的教學方案,充分提高學生的學習主動性,讓學生能夠主動去探索知識、運用知識。在物理課堂教學過程中,老師需要提高和學生之間的溝通,了解學生在學習過程中出現的問題,通過引導來進行化解,并提高學生的整體學習能力,讓學生更加主動地參與到教學中,進而提高高中物理課堂教學效果。
一、構建問題教學情境
與初中物理知識相比,高中物理知識的深度漸漸由淺入深,所以對于學生來說難度較大,再加上知識也較為抽象,所以在理解和掌握方面具有一定的難度。老師在進行教學時,需要通過問題教學情境的方式來幫助學生進行思考,引導學生進行探索等,讓學生能夠更加高效地進行學習。比如,在進行電源與電流相關知識的過程中,老師可以提出問題:“同學們應該都經歷過打雷的天氣吧,打雷的時候我們能看到天空中突然出現一道非常耀眼的電流,當閃電出現的時候周圍的事物都被照亮,那么同學們知道閃電為什么會發光嗎?”閃電學生們都不陌生,而基本上大多數學生小時候在遇到打雷天氣時都會害怕這種伴隨可怕聲音的電流,也都并不太清楚閃電為什么會發光,所以經過老師的這一提問,瞬間便能夠引發學生的好奇心和探究心理,通過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能夠讓學生集中注意力,并通過探索去化解問題,從而更加牢固地掌握知識。
二、通過多媒體教學技術開展教學
在開展高中物理堂教學時,因為其中一些知識較為抽象,所以學生通常很難充分掌握其中的知識,而長此以往,便會漸漸失去學習的動力,甚至對物理產生畏難的心理。因此,針對這一現象,老師可以通過多媒體教學技術來開展教學,通過制作動畫或視頻等方式將抽象的知識內容具象化,讓學生直接觀看到其中的每個細節或原理現象,提高教學的效果。比如在教學《萬有引力定律》過程中,老師首先可以播放一下牛頓與蘋果這個小故事,之后一點點深入,從萬有引力的各種生活現象,逐漸深入到萬有引力定律的運行等。通過多媒體教學技術的應用,能夠將單調的教學課堂變得更加充滿活力,將抽象的知識更加直接地呈現在學生眼前,幫助學生更加直觀地進行理解,進而提高教學效果。
三、加強師生互動,進行合作學習
在高中物理教學過程中,老師需要主動和學生進行溝通,了解學生學習過程中出現的問題和阻礙,并通過互動的方式來增進師生之間的情感交流,給予學生更加充分的引導。在互動教學過程中,老師還可以開展合作式教學,讓學生以小組作為單位開展學習,共同去解決問題,并進行成果的共享,學生在合作過程中能夠更加積極、更加投入、更加高效地進行學習,而老師則需要在一旁進行學習方向方面的引導。在此過程中,老師需要根據學生的個體差異進行分組,并設計層次化的問題或題目。在小組人員分配方面,老師可以將學習水平相近的學生分到一起,或是根據學生的興趣愛好分到一組,并給出與其興趣相符的題目,讓學生們能夠通過合作學習來深入探索所感興趣的知識內容。
四、開展實驗教學,提高學生實踐水平
在高中物理課堂教學過程中,為了能夠進一步提高教學效果,通過理論與實踐結合的方法能夠很好地實現這一目標。老師利用實驗教學來提高學生的實踐能力和操作水平,讓學生在實踐過程中去進一步應用所學知識,并加深知識印象,讓知識掌握得更加牢固。在開展實驗教學過程中,老師需要結合教學需求來設計實驗內容和實驗流程,引導學生進行自主實驗,并且告知學生詳細的操作規范、操作流程和注意事項等。學生可以通過實驗來解決老師所提的問題,并在實驗過程中進行思考,進而提高學生對于理論知識的理解程度,以及在實驗過程中培養其興趣。通過實驗教學的方式能夠有效提高高中物理教學效果,并提高學生的實踐能力。
結束語:
在開展高中物理教學過程中,老師需要結合教學內容和來進行教學內容及教學方法的改進,實現物理課堂的針對性教學。老師在設計教學計劃時,需要保證教學的生動有趣,能夠吸引學生的注意力,讓學生更加高效地完成學習,并結合物理學科的特征,重點關注實驗教學,在實踐操作中完成知識向技能的轉化,讓學生能夠進一步提高物理思維能力以及操作能力,進而保證物理課堂教學的效果。
參考文獻:
[1]向國孝. 優化教學策略,打造高中物理高效課堂[J]. 學周刊,2018(20):99-100.
[2]張秀云. 高中物理教學優化策略淺析[J]. 學周刊,2017(01):55-5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