羅永留
摘 要:農村小學管理不同于城市小學,其特點是學生狀況較為復雜以及由于地區的偏遠特性經濟狀況較差,管理起來較為為困難,這就要求學校負責人在進行學校管理時必須要考慮全面,從農村特性及學校環境出發對學校變革著眼點進行系統跟進。本文筆者從“基礎設施建設、人文關懷、師資力量”三個方面為出發點,對農村小學管理變革的著眼點進行初步的分析。
關鍵詞:農村;小學管理;變革
農村小學的變革著眼點要依據農村小學的實際情況開展,首先,筆者認為要解決農村小學基礎設施建設,其中包括硬件設施的管理、衛生、安全條件等方面的管理,制定相關的規章制度以及反饋給上級部門,制定雙向標準來完善建設;其次,要強化農村小學的人文文化環境建設,依據農村小學當地的實際情況,結合當地特色人文歷史形成基于本校特色的文化追求,提升師生榮譽感;最后,要強化農村小學師資力量的建設,與相關部門溝通加大鄉村教師薪資制度,同時學校管理者更要積極主動地了解教師的客觀需求,最大化穩定鄉村學校的師資管理。
一、強化農村小學基礎設施建設
農村小學基礎設施建設是強化農村小學管理的重點,農村小學的發展最大阻礙就是基礎設施建設的簡陋,尤其是學校房舍建設、教學設施建設、儀器建設方面較為普遍,現在的農村教育設施還是很陳舊的,沒有相應的多媒體教室,有的學校就算有多媒體教室也形同虛設,而從各方面加大農村小學基礎設施建設的管理成為了當務之急,雖然現在國家政策一直在推動城鄉教育一體化的進程,但是對于學校管理者而言也需要“打鐵還需自身硬”的追求。
例如,從強化農村小學基礎設施建設的層面上來看可以分為三個方面即“政府方面、社會方面、學校方面”,其中政府方面需要學校領導向上級反映加大經費的投資以及資源的整合,通過統籌城鄉一體化的方式來實現縮小城鄉差距的局面,另外最好要有一定的政策傾斜作支撐,進行系統性的改變,社會方面則需要加大社會關注度,對于一些有能力的人而言可以申請他們伸出援助之手,如網絡籌資以及教學補助等來強化學校資源引進,學校方面需要合理使用有限的資源,包括資金、硬件設施等,學校管理層要對學校的情況進行統計,在籌備好一定的資金后按照所需力度進行籌備,以此實現教育資源收益最大化。
二、強化農村小學人文關懷建設
農村小學人文關懷建設主要包括學校人文環境建設、文化環境建設等方面,學校管理者可以根據學校的人文環境通過課程的研發以及教學方式的轉變來提升教師和學生的共同榮譽感,學校方面要建立起獨特的學校文化,創造更具發展潛力、更具發展目標的生態環境,校長可以采用人力資源管理的方式,來優化人力資源的積極性,從而提升學校教學管理質量。
例如,學校應根據本校實際,結合當地人文歷史、民俗風情等,突出重點,注重創新,與時俱進。通過認真學習借鑒其他學校的先進經驗,繼承創新,形成自己的特色文化;提煉總結,不斷豐富其內涵。同時,針對學生的年齡特點,有針對性地打造符合學生身心發展的校園文化。同時在人文環境的建設上校長要盡最大的努力為學校教師創造舒適、優美的教學環境,使學校形成一個和諧、融洽的殿堂。同時,根據學校教學資源的實際情況創建學習型學校組織,定期組織學校優秀教師職工進行培訓學習以及交流,使更多的教學經驗深入到教學實踐中。另外,學校管理者在學校課程研發方面可以積極地利用周圍環境的優勢進行教學,作為校園文化的一種表達方面,課程的研發可以以符合本體環境及人文歷史環境為主的模式,如校訓、校風、教風、學風等,在初次建立階段可由學生和教師共同制定,最終實現“環境育人、文化育人”的共性需求。
三、強化農村小學師資力量建設
在實際學校管理中學校方面必須要強化農村小學師資力量的建設,通過政策的引領以及活動的展開吸引更多的優秀教師參與到農村小學建設中。
例如,農村學校的物質條件差,教學設備落后,使教師的一些教學設計不能實現,大大地影響了教師的情緒。我們學校根據教師教學和成長的實際需要努力地改善物質條件。另外,學校方面搭乘城鄉一體化建設的列車,對于農村小學的一些執教教師在聘職稱、待遇方面可開展一些綠色通道,對于長期堅持農村小學一線教育的工作者要給予一定的補貼,同時學校方面的管理者要制定一定的規章制度,切實保護農村小學教師的安全。另外,學校管理者也應堅決執行第一責任制,對于農村小學教師的一些師德修養評比以及提升要堅決做到全方位的評價,學校管理者也要依據實際情況逐步完善數字教育資源公共服務體系,建成互聯互通、多級分布、覆蓋全省、協同服務的數字教育資源公共服務體系,為鄉村教師提供更多的優質數字教育資源。
總之,農村小學作為我國基礎教育的重要組成部分,在實際的管理中必須要認清農村小學的特性,著眼于農村小學的本質問題,為我國基礎教育發展打下牢固基礎。
參考文獻:
[1]黃文博.農村小學以人為本的學校管理策略研究[J].課程教育研究,2019(20):170-171.
[2]楊新壽.關于農村小學管理的幾點思考[J].甘肅教育,2018(04):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