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津田
摘要:語文課需要學生體驗,體驗文本的博雅內涵,喚醒學生的感悟靈魂。關注體驗教學,需要教師就“如何學習”展開探究,激發學生的自主性,創設體驗學習情境,從而構建體驗教學范式,使學生獲得深度學習。通過對文本或情景的感悟和體驗,獲得新的語文知識或技能,促進學生語文素養的全面提升。探究行之有效的語文體驗式課堂模式,是提升語文課堂教學效率的重要途徑。
關鍵詞:小學語文教學;體驗式教學;應用
中圖分類號:G623 ?文獻標識碼:A
1 引言
隨著“核心素養”教學理念的提出,如何把握語文教學的目標,推進學生的深度學習成為小學語文教學的重要關注點。筆者在長期的課堂教學實踐中認識到,構建體驗課堂,應當從任務明確、情境創設、學生親歷、感悟內化、檢驗評價、應用拓展等方面來開展,促進學生獲得獨特的學習體驗,加深其對語文知識的理解,從而提高語文教學的效率。本文以蘇教版《廣玉蘭》一文為例,探析體驗教學范式的構建過程。
2 小學語文教學的現狀
隨著時代的發展及進步,我國的教育事業也在不斷的進步和創新,在國家的大力倡導下,應試教育不斷的轉變為素質教育,但是由于“升學思想”的影響,有相當一部分的小學語文教學模式依然陳舊,一直處于教師講、學生聽的模式。“填鴨式教學”依然存在,許多小學生并沒有充分的時間去閱讀、讀懂、分析一篇文章,大多是老師在一味的“帶節奏”,在老師的規定時間內閱讀,答題,等待老師公布標準答案,按照老師的安排及思路走,并不具備獨立的思考能力,也不會進行題后的反思,這種狀況,讓筆者很痛心。語文這一學科,是一個綜合性的學科,它具有文學性、歷史性及藝術性,小學這一時期的語文教學具有啟蒙性及基礎性,是學生教育的關鍵時期,也是幫助學生養成良好學習習慣的黃金時期,在小學這一重要時期的語文教學不該如此的刻板、功利。如果在小學語文教學中教師的干預性過強,將限制住小學生發散的思維、扼殺小學生天馬行空的想象力及創造力,讓充滿靈氣的語文教學變成枯燥呆板的“任務式”教學。會使心智尚未成熟,處于教學啟蒙階段的小學生,喪失學習興趣,變為被動式學習。
3 小學語文教學中體驗式教學的應用
3.1 尊重學生主體地位
新課程改革要求現代課程教學堅持以生為本,因而小學語文教師應深刻認識到學生重要作用, 即學生是課堂教學的主體,在體驗式教學中應尊重學生主體地位,扮演好引導者、幫助者的角色,了解與掌握學生個性特征與學習需求的基礎上進行教學內容選擇、教學情境創設,換言之,以學生為起點與終點,善于觀察與發現學生的閃光點, 以激勵的方式激發學生學習,提升體驗式課堂應用作用。 教學情境創設并非一蹴而就的,只有與教學內容、 學生需求相符合的情境才能更好地發揮作用,拉近師生距離的同時提升學生學習積極性與主動性,結合語文教學特征,教師可以將教學情境創設與現實生活相結合,引導學生知識聯想與思考,或者設置趣味化、價值觀提問,吸引學生課堂注意力,從而更好地實施體驗式課堂語文教學。
3.2 讀思相隨,從研讀中增進學習體驗
體驗教學重在讓學生獲得學習體驗,而對于不同文本、不同文體,在進行體驗教學時,其策略也不盡相同。教師需要利用文本研讀,盡量多提問題,并鼓勵學生在探究活動中積極感悟、理解、思考、應用,提升語文素養。例如,在《廣玉蘭》一文的體驗教學中,教師要引導學生發揮讀思結合方法,一邊閱讀,一邊思考,從作者視角去把握文本價值,體會作者的獨特體驗。在第二段中作者寫道:“我無法用文字準確形容那花瓣的色彩,說它純白吧,又似乎有一種淡淡的青綠色滲透出來……總之,只憑幾個優美的詞語是不能概括它的全部內涵的。”對于該句的品味,教師可以先讓學生進行自主交流;然后可以結合多媒體,展示廣玉蘭的花朵,讓學生從圖文對照中感受作者的語言“功力”;最后提出思考:作者用心描摹廣玉蘭的花瓣,為什么卻說“無法形容”“不能概括”?這樣寫是否矛盾?教師通過鼓勵學生對該段內容進行反復閱讀,并結合學生的閱讀體驗進行討論,最終可以得出答案:看似矛盾的語言背后,表達的卻是作者對廣玉蘭無法言喻的熱愛與贊美。
3.3 提升學生團隊合作精神
人是群居動物,任何人都不能離開群體,一個人獨自存在,人與人之間的交往離不開溝通與配合。小學生年齡較小,剛剛脫離了家庭,踏入校門,接觸到性格各異的同學是他們踏入社會的萌芽階段,為了提升學生的綜合素質、提高學生的社交能力,在小學的語文教學中教師也應當注重培養學生的團隊合作精神。在《晏子使楚》的教學中,教師可以提前向學生講述故事發生的背景,讓學生在充分了解歷史背景后,設立晏子和楚王等角色,讓學生扮演。學生要在課前進行課文預習、角色分配和彩排演練,這樣會加深學生對所有角色人物性格和精神的理解和感悟,同時深化的同學間的配合,培養了學生之間的團隊合作精神、能力,對于學生綜合素質的的發展有積極的作用。
3.4 沉浸回環,從頓悟反思中獲得學習體驗
回環是對語言的回顧、總結與完善、豐富。回環有助于增強學生對課文的理解、感悟,提高學習體驗效果。在小學語文體驗課堂構建中,教師要想讓學生從語言知識的學習、體驗中獲得深度學習,就要引導學生“回頭”,感受頓悟的魅力。回顧文本,并不一定能夠獲得深刻的體驗,而是要沉浸其中,從另一個視角去反思,促進體驗的生成。在小學語文體驗課堂中教師可以通過聯想教學,將生硬的知識變得鮮活起來。在《廣玉蘭》體驗教學中,對于知識點學習,可以是教師引領學生對語言進行品讀、批注,來探究語言的寫作特點。例如,在品讀“一股淡淡的幽香在空氣中蕩漾”時,教師可以讓學生回憶自己生活中接觸過花香的味道,結合文本語言,來聯想美好的生活體驗,從而增強對“蕩漾”一詞的理解;在語言閱讀體驗中,教師還要能夠突出語言的邏輯性,將思想、情感與文本架構相融合。
4 結束語
總之,體驗課堂教學的實施,教師一定要結合學生學情,圍繞不同教學內容,突出對學生認知、情感、語言的體驗式教學,從而優化教學策略,提高體驗教學的針對性,讓學生從體驗中生成語文素養。
參考文獻:
[1] 劉永先.體驗式教學法在小學數學教學中的應用[J].內蒙古教育,2017(08):27-28.
[2] 沙桂香.臺階式教學法在小學語文教學中的應用[J].課程教育研究,2016(22):54.
[3] 畢瑞敏.淺談體驗式教學法在小學數學教學中的應用[J].生物技術世界,2016(04):276.
[4] 盧熠琳.體驗式教學法在小學語文識字教學中的應用[J].西部素質教育,2015,1(13):105.
[5] 汪小燕. 體驗式教學法在小學語文教學中的應用[D].福建師范大學,20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