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近年來,高職教育愈來愈受到國家重視,國家也采取了一系列政策措施推動高職教育發展。在上述背景下,高職院校辦校規模變得愈來愈大,預算管理也變得愈來愈復雜。然而部分高職院校由于歷史原因,在預算管理方面存在不足,特別是在預算績效評價上存在較大缺陷,缺乏一個健全的體系,這對于高校資源合理利用、分配顯然是不利的。基于此,本文對高職院校預算績效評價體系進行了綜合性闡述,以供參考。
關鍵詞:高職院校;預算績效;評價
一、高職院校預算績效內涵
預算績效一種以政府公共部門目標達到程度為依據,實施預算設計、管理及評估的預算管理方式。對于高職院校而言,高職院校預算評估的依據來源于相關績效指標,這些指標與高職院校實際發展狀態存在著密切關聯性。預算績效評估主要從縱向配置上下級間的經濟性以及橫向配置同級間的經濟效益出發,同時要確保教育產品以及教育服務的有效性,以促進高職院校各類工作能夠持續發展。高職院校績效涵蓋了事前、事中以及事后全過程,貫穿于整個預算周期,能夠讓預算設計、執行以及評估充分聯系起來,從而形成一個健全的、結構嚴密的制度化管理系統,確保預算管理的完整性、連續性,讓預算資金的價值充分發揮出來。通常情況下,高職院校預算績效評估遵循以下流程實施:對院校以及各部門目標進行合理設定一預算設計及審批下達程序一預算執行及管理一生成決算報告并分析一績效評估一預算調節一績效激勵及反饋。總體上來看,預算績效評估是預算管理的重點內容,是保證資源合理配置的重要基礎。
二、高職院校預算績效評價組成
高職院校預算績效評價主要由以下幾方面構成:(1)評價主體。高職院校預算績效評價主體主要涉及教學資源投資者、受益者,包括國家以及高職院校管理者等。(2)評價客體。主要為高職院校以及內部二級機構。(3)評價標準。在實際評價過程中,合理篩選評價標準具有重要的意義。當然評價標準并不是越多越好,也不是越少越好,關鍵在于保證評價標準在評價過程中能夠充分發揮效用。(4)評價方案。評價方案是高職院校預算績效評價的重要形式,也是評價標準的直接體現。評價方案具備了原則性特征,并且具有多變性,需要結合實際情況進行有效設計,以便對高職院校預算支出以及績效工作做出客觀評價。
三、高職院校預算績效評價存在的部分問題
部分高職院校在預算績效評價實施過程中依然存在著一定問題,主要體現為以下幾個方面:(1)對預算績效評價重視程度不夠。一些高職院校存在“輕管理、重改革”的情況,院校領導在預算績效評價方面未能給予充分重視,導致實際工作效能不足,未能為教育資源合理配置提供可靠支持,可能會造成教育資源利用率下降,使得教育經費與支出之間產生矛盾,阻礙高職院校整體發展步伐。同時由于高職院校績效評價體系不夠健全,相關管理人員往往會將工作重點置于經費支出項目、預算資金獲取等績效成果方面,但缺乏有效事情控制,對于一些低績效支出項目未能進行有效核查,預算績效評價的實際價值也就無法充分發揮出來。(2)評價存在一定主觀性。通常情況下,績效評價指標是由專家打分得到,這種方式具有一定主觀性。不乏某些專家持有中立思想,在給各學院進行績效評分時予以一個相對中立的分數,導致各學院績效缺乏差異性,無法將各學院實際績效執行情況充分反映出來,使得績效考核工作僅停留在表面,并且可能會出現預算績效失真的情況。(3)監督機制有待完善。某些高職院校在監督機制方面存在一定缺陷,例如對預算管理缺乏跟蹤分析、監督;對于一些低績效教育項目投資并未重視,在教育項目投資上缺乏系統性、持續性的監督;缺乏責任追究機制,不能做到責任到人。
四、高職院校預算績效評價體系構建分析
(一)合理篩選預算績效評價指標
高職院校預算績效評價離不開合理的評價指標作為支持。在預算績效評價指標篩選過程中,需要明確績效評價系統的重點方向。在具有較高關聯度以及相互制衡的集合當中進行針對性的指標篩選,保證整個評價系統的有效性。高職院校在財務層面需設置平衡計分卡指標,這樣能夠對高職院校產生一定約束力。高職院校教學經費來源主要包括學費、財政撥款以及社會贊助等方式。部分組織與高職院校本質上存在著一定差異性,所以高職院校可將財務分為財務資金來源及支出兩個大類,通過設置財政撥款、學費收入、社會捐贈以及教學經費、新增固定資產支出、教學科研支出等二級指標進行衡量。在內部業務流程方面,可設置國家資格考試通過率、專業課程設置比例、生均教學儀器設備值、生均圖書數量、日常教學經費投入比例等指標對高職院校教學質量、教學資源、專業建設等方面進行合理評價。高職院校主要的利益受眾為用人單位、學生以及學生家長,他們也是高職院校的目標客戶,基于其價值主張的差異性,可設置新生報到率、學生流失率以及學生就業率等相關評價指標。
(二)制度建設
首先,要完善預算績效評價機制建設。高職院校財務處負責人需要定期開展預算績效會議,明確預算績效目標,并定期向學校領導匯報預算績效執行情況。對于下屬部分要予以相應指導,確保預算績效相關工作順利實施。在日常工作當中要保持良好溝通,建立一條有效的溝通渠道,盡可能避免管理層、教職工層面存在的信息不對稱。高職院校在平衡經濟效益以及時間效益的情況下,要制訂有效的績效評價方案,妥善處理預算績效以及考評之間的關系,結合學校內外部環境對相關方案進行動態性調整,使得預算績效評價體系趨于規范化、科學化。財務部門基于預算績效評價體系,可從不同維度對學校預算績效水平做出評價,及時做好相關反饋工作,促進資金合理配置。其次,高職院校要注重預算績效考評制度建設。學校負責人可基于財務報表設置合理的考評周期,分為年度考評、季度考評以及月度考評,通過適當增加考評頻率,發揮督促作用,也能夠及時發現問題并整改。另外,要建立績效反饋制度。在預算績效評價完成后,需要將相關結果及時反饋,讓相關人員結合自身崗位工作作出有效調整,便于查漏補缺,改進日常工作當中存在的不足,督促其不斷提升預算能力。
(三)充分發揮監督激勵作用
高職院校可將業績相對較高部門的預測結果公布出來,盡可能降低虛報預算產生的影響。對于能夠及時完成指定任務目標的部門予以獎勵;對于未能有效達成任務目標的部門予以適當懲罰。如此一來,能夠進一步提升預算績效的有效性與真實性,還可充分激發相關人員的工作積極性,有利于提升預算績效整體效能。
參考文獻:
[1]潘念萍,汪丹.高職院校預算績效評價研究——以廣西高職院校為例[J].教育財會研究,2019,30(3)39-45,50.
[2]管晨智.高職院校項目預算支出績效評價指標體系構建初探[J].經濟師,2019(6);92-93.
[3]劉曉寧,蓋志杰.高職院校預算項目績效評價結果應用探討[J].中國農業會計2019(1):26-28.
[4]呂海東,李卓勛.高職院校預算績效評價指標體系分析[J].鄭州鐵路職業技術學院學報,2018,30(2)24-26,32.
[5]李盼,劉林林.預算績效評價體系實證研究——以高職院校為例[J].中國集體經濟,2018(3);68-69.
作者簡介:
趙曉潔,會計師,淄博職業學院,研究方向:高職院校財務管理,山東淄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