據央廣報道,7月16日,國家發改委等13個部門聯合印發《加快完善市場主體退出制度改革方案》提出研究建立個人破產制度,重點解決企業破產產生的自然人連帶責任擔保債務問題。有消息說,個人破產制度將試點先行,下半年有望在個別地區啟動試點。
個人資不抵債后,往往出現債主想方設法苦心追債,債務人四處逃債的局面,有的甚至造成家庭慘劇。有了個人破產制度,一旦出現個人欠債不還、逃債的情況,債權人可以依法申請宣判債務人破產。債務人如果資不抵債,也可依法申請破產保護。在生活受到極大限制、個人聲譽受損的條件下,債務可以得到一定免除,并得到重新做人的機會,防止出現背上沉重債務后四處逃債甚至自殺的現象。
允許個人破產,對于創業創新來說,也是一種鼓勵和寬容。對那些誠信的債務人來說,不至于因一時的商業失敗或個人財務混亂而陷入無法自拔的境地,還有機會通過自身努力讓生活重新開始,這無疑是社會的進步。
當然,有了個人破產制度,并不意味著欠錢可以不還了,制度本身也并非是為“老賴”提供避難所。個人申請破產后,將由法院對其個人的資產等進行拍賣,然后按被欠債人的相應比例進行償還。而且在破產程序進程中,相關主體負有不得抽逃資產、不得損害債權利益、配合破產等義務。此外,免責也是有條件的,并非所有債務人都能免責。
總體來說,個人破產制度保護的是善意、誠信的債務人,而非惡意的債務人。相信個人破產制度將會有嚴密的程序和細節設計。一旦選擇實施個人破產,破產者多半會被采取一定的懲戒措施,個人在信譽、工作、生活等多個方面都會受到不利影響,所以除非萬不得已,一般人是不會輕易申請破產的,那些試圖“假破產”者,將很難有空子可鉆。
(摘自《工人日報》7.19 胡建兵/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