湯園林
我的家鄉有一個流傳至今的習俗:剛出生不久的嬰兒,如果受了驚嚇,或者其他什么心理上的傷害,不好好吃奶、不好好睡覺時,母親就會牽著嬰兒的小手,在他耳邊輕輕喚著他的名字,呼喚他趕緊回家。神奇的是,這樣喊上幾次,嬰兒的心理創傷就真的愈合了,睡覺變得安穩,不再沒來由地哭鬧。
老人們說,娘喊一聲聽千里,不管孩子的心遺失在哪里,只要娘喊幾聲,他就會聽見,然后靈魂就會回到母親身邊。對于這樣沒有任何科學依據的說法,我一直半信半疑。
畢業那年,我離開家鄉,到千里之外的城市尋找夢想。不愿做朝九晚五的上班族,便和一位同事辭了職,合伙做生意。那時,我手里沒有一分錢的積蓄,便向家里要了幾萬塊錢,租了一個店面,賣些小飾品。
小店的營業額逐日上升,同事說:“我們可以在別的城市開一家分店了。”于是,我拿著行李到外地考察。當我帶著考察結果興致勃勃地回來時,卻發現小店早已轉手他人,同事竟然背著我卷走了所有的錢。
悲憤瞬間將我擊垮,我病倒了,躺在簡陋的出租屋里,幾天幾夜滴水未進,心痛得幾乎要窒息。電話固執地響了很久,我才懶懶地接起來。是母親打來的,聽到那熟悉的聲音,我頓時哽咽。只三言兩語,母親似乎就了解了我的境況,沒有批評,沒有訓斥,只簡簡單單地說了一句:“回家吧,我給你包餃子吃。”就是這平淡的一句話,撫平了我心里所有的傷痛,我拿起行李,馬不停蹄地奔到火車站。就算被人騙,就算跌得頭破血流,至少還有母親可以給我溫暖!
有一位同學,畢業后漂洋過海,在遙遠的國度建立了自己的事業和家庭。他母親身體不好,一年要住好幾次院,都是父親在照顧。愧疚之余,他常常在深夜里驚醒,總害怕母親悄無聲息地離開,留給他無盡的遺憾。
那天,他加班時,母親的電話突然打了進來,聲音虛弱:“回家,我想見你。”這是從來沒有的事,無論多艱難,無論多難受,母親從來不肯打電話“騷擾”兒子。一種不祥的預感讓他拋下手頭的一切,第一時間買機票往回趕。
轉機,飛機晚點,機場等候,折騰一番,到家時已是兩天后。母親躺在床上,已不能言語,看到兒子,她露出了欣慰的笑,然后就永遠地閉上了眼睛。
父親說,打電話時,母親已經不行了,為了等他,硬是多挺了兩天。他俯在母親身上,哭得肝腸寸斷,母親臨終前的呼吸和堅持,其實只是為了讓他不留遺憾。
至此,我開始相信,家鄉的那個習俗并不是迷信。娘喊一聲聽千里,那是因為不管娘怎么喊,聲音里都包含了無窮的愛和無盡的情,因此,就算我們的心遺失在千里之外、萬里之遙,也能聽懂那些愛的召喚,被那些愛撫平心靈的創傷,帶著清純如初的靈魂,馬不停蹄地回到母親身邊。
(摘自《做人與處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