吉旭濤 常新華 張海濤 張敏 張靜
【前言】:2018年我有幸參加教研室組織的“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擁抱誠信.做文明學生的研究”。在同課題組成員探討和實踐過程中發現小學生的誠信出現危機,應該受到社會的重視,同時也必須引起家長和教師的關注。誠實守信是人們道德修養的最低基準,更是做文明小學生的必備條件,養成誠實守信的品質,是當代小學生的必修課,更是學校教育乃至社會發展的不可或缺的部分。
【關鍵詞】:誠實守信 小學生 立足社會
一、 何為誠實守信?
誠實守信包括:誠實、守信,是分而為二,和而為一的道德準則。誠實守信出現在不同民族的歷史文化中,是做人的基本規范。
誠實也就是我們所說的忠誠老實。《說文解字 言都》:“誠,信也。”《增韻 清韻》:“誠,無偽也,真也,實也。”誠實是最古老最原始的道德準則,和人類相輔相成而生。人與人之間都是在相互聯系中相互依賴、共同生存發展的。人們相互說真話,傳遞真信息,不歪曲和掩蓋事件真相,我們的文化才得以傳承,社會才得以發展進步。這種本真狀態(誠實守信)的是人類的心理,情感和文化在長期的進化過程中沉淀、積累,最終形成一種最原初的道德準則。人類歷史發展到現在,誠實品質從來是對人的最基本的要求和規范。是否具備誠實品質,已經成為道德社會化完成與未完成的標志,成為衡量一個社會成員在道德上合不合格的最基本標準。
信,誠實。在《論語.為政》中,孔子認為“人而無信,不知其可也。大車無鞔,小車無瓤,其何以行之哉? ”他主張與人交往時,要言而有信。孟子認為“可欲之謂善,有諸已之為信”。 “信”也就成為“儒家”思想提倡的道德準則之一。由此可見, 傳統文化中已經非常重視誠信,‘信’也就成為了立人之本,所謂“人無信不立,政無信不立”。 而“言必信,行必果”也是中華民族傳統道德中的精華所在。它與誠實共同被作為人類道德最基本的要求。
二 、誠實守信是學生健康成長的關鍵。
在社會迅速發展瞬息萬變的時代,學生在校學習只是一個暫時的階段性的過程,然而在這個過程中,考試作弊、欺騙父母與老師、不按時完成作業、放學不按時回家等失信行為層出不窮,有的同學明知某同學作弊,但不予制止和報告,而是默認。這些行為是對學校正面的道德教育的無端褻瀆與粗暴賤踏,嚴重敗壞了學校的優良校風,也大大降低了社會對學生的信任度。社會把學生一貫視為高素質人群,給以充分的信任和關心。但是由于考試作弊、欺騙他人、欠貸不還等現象的頻頻出現,使得社會對學生的信任度大打折扣。這就是現在最為嚴重的社會對學生的信任危機。
現如今社會在倡導“誠實守信”, 作為教育者,我們深知一個學校的優良校風對學生科學價值觀和正確行為傾向的形成以及心靈情感的升華都起著積極而深刻的影響,因此對學生進行誠實守信教育勢在必行。所謂信必有忠,忠能達信。學生是接受文明教育最充分的人群,我們更應該教育他們從身邊事做起,從小事做起,把科學知識求真和做人方面的求真統一起來,引導他們把誠實守信作為自己道德良知的紅色警戒線,促進他們從身體到心理的健康成長。
三、誠實守信也是“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
習總書記提出的“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深入身心,而中共中央印發的《公民道德建設實施綱要》,也把“明禮誠信”作為最基本的道德規范之一來要求我們。眾所周知,誠實守信是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體現,更是校園內每位學生所應具有的道德品質。當代小學生作為社會主義建設的接班人,思想道德品質的培養不僅關系到自身的成長,也關系到社會主義的建設和中華民族的偉大復興,因此作為教師的我們,在身體力行、率先垂范的同時更要教育學生誠實守信,和身邊人一起以誠為貴,以信為先,把“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踐行在我們的每一件事中、每一個行為中、每一句話中,讓誠信之花枝繁葉茂,盛開在每個人的心間。
基金項目:課題名稱:盧氏縣基礎教研室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專項課題《擁抱誠信.做文明學生的研究》 課題編號:2018lsjkszhk2018—39
作者簡介:
第一作者:姓名:吉旭濤,性別:男,出生日期:19810802,籍貫:河南省三門峽市盧氏縣,最高學歷:本科,職稱:中小學一級教師。
第二作者:姓名:常新華,性別:男,出生日期:19820330, 籍貫:河南省三門峽市盧氏縣,最高學歷:本科,職稱:中小學二級教師。
第三作者:張海濤,197906,男,河南省三門峽市,專科,中小學二級。
第四作者:姓名:張靜,女,出生年月:198606,籍貫:河南省三門峽,最高學歷:本科,職稱:中小學二級。
第五作者:張敏,198902,女,河南三門峽,大學本科 中小學二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