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貞虎



被歐美人視為三大彩寶之一的祖母綠,由它命名的綠色,跟秧草綠、蘋果綠和翠綠一起,在西方同屬寶石級的四種綠色。
翡翠,除了綠色,亦有多個顏色。紅翡綠翠紫為貴,黑翡墨翠白底青。頂級的帝王翡翠或稱祖母綠翡翠,可近似呈現祖母綠所命名的這種綠色。極品紅翡翠有“雞冠紅”z稱。
然而在美國,商家經常把翡翠歸為異國珠寶,吸引對異國風情有偏好的少數人。當中國新生中產階級的需求炒熱了翡翠國際市場時,美國王流消費群體對這種來自東方的寶玉石仍有隔閡。一些華資珠寶商翡翠產品的主要客戶也是華人。在美國有三家分店的六福珠寶集團的觀察就很直接:“西方人對翡翠不是太熟悉,他們更偏向祖母綠。翡翠于美國市場的需求并不殷切。”
祖母綠礦石具玻璃光澤,極品呈透明深綠色,半透明屬普通品。而同樣作為綠寶石的翡翠,其玻璃種雖也可達到全透明,卻多以半透明為佳。
換作紅寶石一樣。西方人會覺得,一顆顏色純正但不透的紅寶石,比不上一顆色澤一般但通透的紅寶石。珠寶論壇PriceScope有人秀出1196克拉的不透明天然紅寶石,遭網友直言跟帖:“這樣的紅寶石就算很大,我也沒什么興趣。”
石之美為玉,標準太模糊
按東方玉石文化,石之美者皆為玉。紅綠寶石的原生石—紅綠寶屬于稀有玉石,紅綠寶玉鐲、掛件都很受歡迎。但在歐美,這種原石取材會被認為是不傳統的、中低檔配裝首飾。
從原石到寶石級,都值得賞玩,又都可玩出一套道理,包羅萬象的玉文化,的確讓鐘情寶石又喜歡“標準”的西方人有點蒙,傻傻分不清這種東方人一概稱之為“玉”的神秘物質。
麗興恒生集團董事長馮啟勁表示,去他們店里的一些美國朋友會說:“‘我想要買玉。’他們有的人去過北京留學,有的人娶了中國老婆,也懂得玉佛、玉觀音在中國文才擔衛有保平安的作用。但看到翡翠一般也分不太出來,就知道講‘玉’。”
“翡翠是玉其中一種。”六福集團執行董事黃蘭詩指出。中國玉文化中狹義的玉分為翡翠和軟玉;而廣義的玉從鉆石、藍田玉到雨花石都算,也難怪西方人無所適從,泛泛而知了。
對玉中之王、達到寶石級別的翡翠,西方也建立了自己的認知體系。在20世紀四五十年代訂立了鉆石4C標準和國際鉆石分級系統的美國寶石協會,提出顏色、透明度、質地、琢型和大小重量五個評鑒標準。只是GIA鉆石標準跟著“寶石之王”的鉆石走遍了世界,但GIA的翡翠評鑒標準還不是那么廣為人知。一般消費者也很少想到要把翡翠送給GIA作評定。
把玩的藝術好難懂
GIA對翡翠質地的描寫,顯示了它對玉石文化的了解,也能解釋為何這種文化離西方人的距離比較遠—“翡翠光滑的質地讓人們忍不住想觸摸和握住它”。對于被反復教導鉆石和彩寶養護要盡量避免觸摸的美國朋友,玉石把玩誠然是一個全然陌生的概念。
玉石崇尚油潤光澤,當然不是拿油脂去涂擦,這種光澤靠把玩,握住或置放手中,觀賞盤弄。玉盤多了,自然會變得手感溫潤,光澤醇厚。玉鐲、玉墜整日接觸皮膚,玉體變得更為容光煥發。古人言:“人養玉三年,玉養人一生。”
盤玩之前先要清洗,用常溫清水浸泡兩三個小時,再用不開的熱水浸泡至冷卻,這樣兩三次。長年累月盤玩的玉件,有了一層包漿,可褪去新品生硬的“賊光”。而鉆石、紅藍寶、祖母綠的光是一種鋒芒之光,最怕被油膩遮蓋,變得悶暗。用手觸摸、跟人體接觸都能少則少,以免手上、身上的油蹭到寶石上面。西方人對待寶石的態度是可觀不可褻玩。
硬度等級,寶石的“尊卑鏈”
鉆石被稱作“寶石之王”,紅寶石是“彩寶之王”,而祖母綠又是“綠寶石之王”。殊不知這個寶石尊卑體系,其實是建立在莫氏硬度等級上。鉆石達到自然界物質最高的10度;紅寶石達到9至9.5度;祖母綠硬度在7.5至8度。翡翠是6.5至7度,屬硬玉;軟玉是6至6.5度。要達到西方認可的寶石級,硬度一般須在莫氏7度以上。
這也從一個角度可以理解何以據馮啟勁的觀察,“玉器玉飾在美國朋友心目中的位置不是那么高,而鉆石最高”。
就韌性而言,鉆石只屬良好級別,紅藍寶石為優良級,硬玉和軟玉都達到特優。寶石中,翡翠韌性最高,雕刻的可塑性強;而作為硬度最高的玉石,極品翡翠又通常不作太多雕琢。高硬度往往跟強反光性相聯系。鉆石、紅藍寶和祖母綠通常做成刻面寶石,體現亮度、火彩和閃爍度。
鉆石的流行設計
幾乎全世界的人都知道的鉆石,在東方也有無數人臣服于它的光彩。“以前香港人對鉆石的需求比較大,現在大陸人的需求也都跟了上來,鉆石產品消費能力越來越強。”來自香港的馮啟勁表示。
自從愛珠寶成癡的俄國凱瑟琳大帝指令珠寶工匠研制出最能體現鉆石火彩的圓形琢型,圓鉆在全世界流行不衰。各種形狀的鉆石中,圓鉆穩居流行榜第一,這是毫無疑問的。近些年,橢圓形鉆排名前移,成為第二受歡迎。墊形琢型現在也很流行。而梯方形琢型受到一些偏愛經典簡約款人士的喜歡。至于什么樣的形狀會流行,往往跟時下名人帶動風氣有關。一名婚戒專賣店的老板介紹:“誰誰訂婚了,獲得一枚五克拉橢圓鉆,這一陣就會有較多人詢問橢圓鉆;誰誰結婚了,社交媒體或時尚雜志看到她戴了交錯環設計的戒指,很多人也會想要戴。”另外,有名的珠寶品牌、設計師獲得靈感,推出新系列,也往往受追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