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亞坷


一杯泥土,變成藝術,需要大地賦予的品性,需要人類孕育的精魂,需要火焰鑄造的堅定。手拉坯成型是一種古老的技藝,從選泥料、煉泥、揉泥到拉坯、修坯,每一個過程不僅需要體力、耐力,更需要嫻熟的技巧和良好的藝術感知力。
“每次在腦海中有了美好的畫面,我就想把它做出來。在拉坯的時候我就一直想著那個已經成型的畫面,一點一點地將它修飾、展現出來。”李雪亞說,“我的靈感就是來源于我對生活中點滴事物的感悟。”
她說,只有用心去體悟鈞瓷,才能讀懂鈞瓷;只有汲取到鈞瓷的智慧和靈感,方能感悟鈞瓷。而后,還要將理論與實踐結合起來。為了學習到更好、更純正的技藝,她先是找來鈞瓷圖書,從理論上進行深人地學習、研究;之后,她跑遍了神垕鎮大大小小的窯口,看了許多不同風格、不同釉色的珍品鈞瓷,從中感悟鈞瓷、汲取靈感。用她自己的話說,那是“偷師學藝”。剛開始她只是在一旁默默地看、用心地領悟,當得知她對手拉坯成型技藝如此感興趣后,這些藝人也都非常樂意教她。
燒鈞窯的人都知道,手拉坯是制作鈞瓷的基礎,坯的好壞直接影響著燒制鈞瓷的質量,從古至今,大多流傳于世的名品名瓷都是手拉坯配上自然流動的好釉的杰作。
在創作上,李雪亞在繼承傳統手拉還的基礎上,把新的審美觀融人鈞瓷的造型中。首先,她吸收了青銅器、玉器和其他名窯名瓷的技術之長,取其精華;同時又把當代人的審美個性融人創作中,從而賦予作品更加強烈的時代氣息。看李雪亞的手拉還作品,既有雄渾高遠、曠大瑰麗的風格,又有婉約清純、優雅、簡潔、含蓄的特點。她的手拉還作品大部分都不會出現開裂、開炸的情形,燒制出來的作品釉色勻稱、線條優美。經她拉制出來的作品,每一個經爐火的煅燒自然形成的畫面,仿佛都在講述一個故事、一段感情。
鈞瓷能在我們上干年的歷史文化中保存、傳承下去,能夠受到世界的關注、收藏,少不了那些對傳統技藝的傳承者。一個國家、一個民族的文化,是由一個個地方具體的文化構成的,是由一個個具體的文化人創造的。手拉還成型技藝是歷史、是老一輩藝人為我們留存下來的瑰寶,是我們對鈞瓷研制感情的最好詮釋。李雪亞正承載著這份歷史遺命,將自己的感情、感動融人這片爐火中不斷煅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