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國華


摘? ?要:為了提高醫學病理生理學的教學效果,并針對性地采取以下方案進行對比研究。將PBL+LBL教學模式應用到病理生理學教學中,并采用對比實驗驗證的方式論證教學效果。實驗選取2016級中醫全科班120名學生,平均分成兩組,一組為實驗組,采用PBL+LBL教學法,另一組為對照組,采用LBL教學法,并在教學結束后對實驗組和對照組學生進行成績考核,對實驗組學生發放問卷調查。實驗結果顯示,實驗組和對照組學生在平時成績相似的情況下,實驗組期末成績、總成績以及缺氧章成績都要明顯高于對照組,有90%的實驗組學生認為PBL教學法能夠顯著提高教學質量。PBL教學法能夠提高學生的學習積極性,改善病理生理學教學效果,但也存在著師資力量薄弱、耗費時間長等問題。
關鍵詞:PBL;LBL;病理生理學
LBL教學模式是傳統的教學方式,通常以班級為單位,老師在課堂上講解知識,學生負責聽課,老師為教學的主體,控制整個課堂的進度。PBL教學又稱之為問題教學法,最早是20世紀60年代末美國著名醫學專家巴羅斯創建的,該教學模式是以問題為導向,老師針對某段教學內容設立相關問題,讓學生以小組為單位解決老師布置的任務,讓學生在真實的問題情境中完成問題的解答,促進學生對知識的理解和消化。PBL教學法以學生為教學主體,充分發揮學生的主觀能動性,在世界各個國家的教學改革中都獲得了廣泛的應用。病理生理學是探討疾病發生、發展過程中功能和新陳代謝變化的規律和機理的學科,是從基礎醫學過渡到臨床醫學過程中的學科,注重理論和實踐的深度結合,要求學生能夠熟練將所學知識應用到實際病例診斷中。基于此種情況,PBL教學模式能夠很好地滿足病理生理學的教學要求。
1? ? 實驗對象與方法
1.1? 實驗對象
本實驗對象選取2016級中醫全科班120名學生,將其平均分成兩個組別,分別為實驗組,60名學生,采用PBL+LBL教學模式,另一組設為對照組,60名學生,采用LBL教學模式。實驗過程中,兩組學生均采用相同的課本與老師,安排相同的課時數,并以共同的教學大綱為指導,對兩組學生的年齡、性別、學習成績、操作能力等進行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各項P>0.05),因此具有可比性[1]。
1.2? 實驗方法
1.2.1? 教學前的準備
(1)對實施案例教學法的老師進行培訓,讓老師理解案例教學法的開展方式和流程以及教學開展過程中需要重點關注的問題,同時還要從思想上改變老師傳統的教育觀念,幫助老師找準自身的角色定位[2]。(2)合理、科學地設置適合開展案例教學法的課本內容,確定并且完善病案。(3)做好院校教導處的準備工作,預留6個適合開展案例教學法的教室。(4)對實驗組學生進行分組,每組學生設定為10人,共分為6組,保證各組學生在性格、學習能力、團隊協作等方面的均衡性。
1.2.2? 教學流程
對照組學生采用LBL教學方法,老師按照教學大綱要求向學生講授課本上的知識,再結合一些教學案例幫助學生消化、吸收,教學完成后布置課后作業。
實驗組學生采用PBL+LBL相結合的教學方法,其他內容教學依舊采用傳統的教學方式,選取部分內容采用PBL教學,在進行正式課程前先向學生介紹何為PBL教學模式,該教學方式是怎么開展的,與傳統教學方式存在著哪些不同點,并教導學生如何利用互聯網和圖書館查閱相關資料[3]。
案例教學法流程分為4個階段,第一階段,按照前期分好的小組為單位,確定小組內每個成員扮演的角色,老師公布情境1,學生對信息進行歸納總結,提煉其中的關鍵點,并對問題進行大致的了解,給出初步解決方案。老師為每組學生設定相應的問題,并讓學生在課后翻閱相關資料提出解決問題的方案,將每個成員的見解進行總結制作成PPT文檔。第二階段,每組組長匯報情境1問題的解決方案,老師對其進行點評,并對方案中的內容進行考核,學生進行現場應答。設置情境2,按照情境1的方式進行,并在課堂時間內完成解答,設置情境3,下發新的任務,并讓學生在課余時間翻閱資料尋找解決之法,并制作成PPT與機理圖。第三階段,對情境2、3所預留的問題進行歸納總結,并設置情境4內容,讓學生相互討論,找出情境5的問題,在課余時間翻閱資料尋找解決方法,并制作成PPT與機理圖。第四階段,對情境4、5所設置的問題進行歸納總結,每組以組長為代表匯報自己小組的解決方案,并向老師出示本組制作的機理圖,老師以及其他組成員可以對其進行評價和提出疑問,該組學生進行相應的解答[4]。
1.3? 評價考核方法
在學期結束后對實驗組學生和對照組學生進行考試測評,考試內容包含平時成績、期末成績,其中平時成績占總成績的40%,期末成績占總成績的60%。另外,對開展了PBL教學的缺氧章內容進行單獨測試,設置總分為13分。最后,對實驗組學生開展問卷調查活動。老師在課堂上發放PBL模式教學調查表,學生根據自己的實際看法填寫表格,并在填寫完成后統一上交給老師。
1.4? 統計學考核方法
運用統計學軟件SPSS 19.0對數據庫內容進行分析,采取χ2來驗證計數材料,采用“±”公差(x±s)表達方式計數材料,運用t值進行核查,當P大于0.05為差異無統計學意義[5]。
2? ? 實驗結果
實驗組與對照組學生的平時成績、期末成績、缺氧章成績、總成績對比,如表1所示。
將實驗組學生對PBL教學質量的評價數據進行分析和統計,制作成表格,如表2所示。
3? ? 結語
3.1? PBL教學法優勢
PBL教學法核心思想是注重培養學生發現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這樣的觀念和古語“授人以魚不如授人以漁”具有相同的想法。PBL教學法具有傳統教學模式中不具備的優勢,具體來說,PBL教學法通過引入實際的教學案例,使得學生能夠在案例情境中不斷發現問題、解決問題、得出結論,讓學生在解決問題的過程中掌握理論知識,同時也促進學生更好地將理論知識運用到病理生理學實踐練習中,提升學生應用知識的能力,另外,通過這種創新式的教學方法,也更能吸引學生的注意力,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
PBL教學模式以學生為教學的主體,尊重學生的個性化思維和發展,提高了老師和學生、學生和學生間的溝通交流,同時小組形式的學習方式,容易營造良好的學習氛圍,促使小組成員的共同進步,也提升了學生間的友誼。
3.2? PBL教學法存在的問題
第一,師資力量薄弱。PBL教學法在我國還處于起步階段,許多老師未接受過PBL教學方法的培訓,無法勝任PBL教學,導致現階段能夠開展PBL教學法的師資力量薄弱。第二,PBL教學法耗費時間長,不利于提升學生的學習積極性。缺氧章節內容正常安排為3課時,學生在處理課后作業需要2.5課時,但是在開展PBL教學中,學生在進行課堂討論時就需要5~9課時,學生在進行資料查詢、問題解答又需要大約4課時,這兩個環節就占據了大量的時間,使得學生疲于應對,無法很好地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
[參考文獻]
[1]胡貞貞,周曉燕,蔡震宇,等.主線式PBL教學模式在醫學教育中的應用[J].中國病理生理,2015,31(10):1 889.
[2]陳? ?靜,李樹清,張? ?穎,等.以病案為基礎的PBL教學法在病理生理學教學中的應用[J].重慶醫學,2014,43(20):2 677-2 678.
[3]周? ?青,胡煜輝,黃玉珊,等.PBL教學法運用于病理生理學雙語課程的實踐與探索[J].重慶醫學,2014,43(10):1 275-1 276.
[4]黃永紅,徐方云,王紅梅,等.病理生理學實驗課應用PBL教學模式的課堂設計[J].中國病理生理,2013,29(10):1 900.
[5]趙士弟.LBL與PBL結合的教學模式在病理生理學教學中的應用[J].中國病理生理,2013,29(10):1 896-1 89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