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黨松 宋小剛
一、優化信息設備配置,促進課堂教學現代化
“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為爭創教育信息化創新應用示范校,學校將校本部36間教室的設備全部升級改造為電子白板式“班班通”,6所村小的27間教室安裝了電視機式“班班通”設備,學校會議室配備了智能交互平板系統。根據汝城縣教育局《關于做好學校內部網絡升級改造的通知》〔汝教通(2017)19號〕要求,學校進行了內部網絡的升級改造,現校本部已經接通1000M的聯通帶寬光纖網絡,村小的寬帶也由原來的20M電信網絡升級為100M的聯通網絡,可以充分保證日常的教育教學需求。為了讓所有任課教師都能熟練地掌握“班班通”設備的操作要領,學校每個學期都會開展豐富多樣的教研活動,例如隨堂聽課活動、青年教師教學比武活動、網絡聯校聯合教研活動、精準扶貧“送培到校”活動等。通過一系列活動,教師在日常的教學中能有效地把信息技術與學科教學深度融合,切實用好信息化教學手段以提高講與練的教學效果。
二、運用信息技術手段,推進學校管理現代化
學校管理現代化關系著學校發展的前景與速度。學校通過運用多種信息化手段,注重每一名師生的發展、關注每一個細節的改進、考慮每一項工作的績效,以改進管理細節促進學校各項管理工作效率的整體提升。
1.運用“即時通”軟件推行教師集體備課
學校根據《郴州市普通中小學教學常規要求》,建立健全了現代化的集體備課制度。學校要求備課組充分利用“即時通”軟件,運用電腦、手機等載體制訂詳細的學期教學進度和活動計劃。備課組長在云文檔的“集體備課團隊文檔”中組織、安排備課組活動。主備人在“集體備課團隊文檔”中針對教學設計內容說明設計的依據、意圖和思路,重點闡釋教學過程與教學方法。備課組成員在“集體備課團隊文檔”中運用生動、直觀的信息技術深入研討,充分發表見解,優化教學設計,形成集體備課教案。
2.運用管理軟件實現日常高
效管理
學校教導處利用信息技術對全校師生進行日常管理工作,全方位地實現了信息管理,方便快捷,更具時效性。
學校按照上級部門要求執行早晚簽到制度,全校100多名教師全部實行手機簽到,改變了原來集中手動紙質簽到的局面。另外,學校采取了實時笑臉簽到和安全防護等措施,有效杜絕了代簽和假簽等現象。
學校利用管理軟件實現了信息化管理。班主任以“八到場”考勤模式進行管理工作,班主任日常管理工作中包括早操(早讀)、中操、中餐(1—3年級)、中自習、放學(1—3年級)、晚督導(4—9年級)、查寢(4—9年級)、夜間巡邏等,都能通過手機將所需的信息及時進行上傳反饋,學校能即時了解每個班級學生的在校情況,并對班主任管理的各項工作進行統計分析,掌握全校班級動態。
在村小營養餐督查管理工作中,井坡鎮學校作為營養改善計劃試點縣汝城縣的所轄學校,對營養餐管理工作極為重視。為抓好各村小營養餐督查工作,學校除了建立完善的管理制度外,還要求各村小每天按時將食譜、食材原料、采購票據、加工后的熟食、食品留樣等情況通過管理軟件進行登記上報,這樣既有利于學校后勤及時掌握各村小營養餐工作情況,又大大提高了學校營養餐管理的工作效率。
三、整合信息資源,實現網絡聯校管理現代化
學校“一拖二”專遞課堂教室于2015年7月興建,2015年9月投入使用,2016年5月啟動網絡聯校申報工作,2016年12月順利通過湖南省教育信息化創新應用“中小學網絡聯校”評審。為了讓更多的學生享受網絡聯校的資源,2017年12月,在上級領導的關心下,除原有的大村小學、嶺塘小學兩所村小實行“一拖二”網絡聯校模式升級改造外,另外四所村小(下青小學、古塘小學、上袁小學、龍虎小學)也順利建好了專遞同步課堂教室,實現了三個“一拖二”網絡聯校模式。學校還順利與郴州市第六中學實現了網絡對接,與汝城縣文明瑤族鄉嶺秀學校一同成為了由郴州市第六中學主持的“‘林邑之光’1+N網絡聯校”項目的分校,該項目是教育部辦公廳公布的2018年度教育信息化應用實踐共同體的18個項目之一。兩年多時間來,學校嚴格按照“網絡聯校”申報要求規范操作,充分運用專題課堂常態化開展網絡教學活動,達到了預期的效果。
1.教學上實現了義務教育的
均衡發展
網絡聯校信息中心在學期初會出臺專遞課堂授課和課程安排表,主講教師嚴格按教學大綱要求制訂學科教學計劃,常態化上好每一堂“一拖二”專遞課程,同時主講教師定期下鄉檢查、批閱學生作業,強化了對分校學生的課后輔導。通過主校和分校學生英語學科成績的對比分析,分校學生的整體成績與主校的差距越來越小,有的班級甚至超過了主校的部分班級,著實解決了村小嚴重欠缺英語教師的難題,更好地促進了教育的均衡發展。
2.推動教師專業成長
通過網絡聯校,學校激活了村小新的校本培訓模式,以增強村小教師現代教育技術與教育教學深度融合的意識和能力,使之逐步能應用信息技術開展學科教學,并根據教學需要自己動手設計完成教學課件,融合各學科優質教學資源,提升教研教改實效。2017年,汝城縣教育局的信息化督導考核中,井坡鎮學校網絡聯校榮獲一等獎,還有多位教師如朱小青、宋玉靜、鐘蕓華、杜標、鄧羨君等在信息技術教學領域初露鋒芒。
3.全面推進素質教育,促進學校教育現代化
井坡鎮學校通過網絡聯校建設更新教育理念,探索自主、合作、探究等新的學習模式,培養學生自主學習能力,提高教師課堂教學效率,并將形成的網絡聯校典型經驗,服務全縣各中心小學與村小、教學點的師生,發揮試點工作的最大效益,大大促進了學生的綜合素質,促進了學校現代化教學。
經過幾年的實踐探索,井坡鎮學校充分利用信息化技術加快推進了學校現代化管理,為課程教學改革提供了強大的技術支持。今后,學校將繼續以教育信息化為依托,深入推進教學改革,促進學校整體發展,為建設一所高質量、高效益、高水平的現代化學校而努力奮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