袁芳
摘要:新媒體一詞最早在上世紀六十年代末被提出來,到今天,新媒體所指代的對象己經與當時相去甚遠。本文闡述了新媒體的出現及媒介生態的嬗變,結合新媒體背景下我國電視新聞傳播的現狀與困境分析,我們提出了電視新聞媒體在新媒體環境下的創新策略。
關鍵詞:新媒體視野;電視新聞傳播
中圖分類號:G210.7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90216812
一、前言
在新媒體技術的作用下,人們觀看節目,接收新聞信息的形式不再局限于電視臺,而是通過網絡自行選擇喜愛的電視節目。如今,大部分用戶開始疏遠對電視的接觸,其中最主要的人群就是“80后”和“90后”。視頻用戶看電視的時間比過去縮短了一半以上,受眾接收新聞信息的方式發生了明顯的改變。因此,本文將重點研究新媒體環境對電視新聞傳播帶來的影響,以及電視媒體應該采取哪些舉措來突破這一瓶頸。
二、新媒體的出現及媒介生態的嬗變
1.新媒體的含義
以電視媒體做類比,電視頻道和欄目可以迅速的切換更替,但是電視媒體依然存在,這就如同新媒體形態可以新老交替,但是互聯網作為媒介的基礎依然不變一樣。大部分研究在討論新媒體的時候,將互聯網的產品表現形式(如微博)與新媒體混為一談,這勢必會引起討論的混亂。
2.新媒體的傳播特征
傳統電視媒體的傳播方式是單向、線性、不可選擇的。比如新媒體下的北京交通廣播電臺,這兩年的發展狀況非常好,原因就在于該電臺運用新媒體技術,與網絡平臺相結合,推出頻道語音室,加強了與受眾之間的互動,使信息變得更有價值。
3.媒介生態的嬗變
新媒體帶給電視新聞傳播的最大沖擊之一是降低了新聞媒體的專業門檻。面對新媒體的步步緊逼,人們不禁會問,傳統媒體會消失嗎?新媒體技術的出現,使得傳統媒體面臨挑戰的同時,也面臨著潛在的機遇,如果傳統媒體能夠積極應對新媒體的挑戰,在保證其優秀新聞內容的同時,充分利用新媒體技術不斷拓寬傳播渠道,那么傳統媒體迎來的不是消失,而是重生。
三、新媒體背景下我國電視新聞傳播的現狀與困境
1.電視新聞媒體的現狀
目前中國電視新聞媒體存在著停滯不前的現狀,而視聽類新媒體業務則保持連年增長的勢頭,并呈現出兩個鮮明的特點:一是新媒體不斷擠占電視新聞媒體的市場份額;二是電視新聞媒體紛紛謀劃向新媒體轉型。第一,電視新聞媒體漸成為老年人“專利”。當下,“網絡的一代”很少看報紙、聽廣播或看電視,傳統電視媒體的受眾群明顯老齡化,這似乎是一個不可阻擋的趨勢。第二,廣告向新媒體大遷徙。商業化的視聽新媒體,在新媒體領域迅速崛起之際,其競爭力己經與傳統的廣播電視媒體形成對峙之勢,隨著廣告數量的增長,市場份額己經坐穩,視聽新媒體甚至大有主導廣告地位的姿態。
2.電視新聞媒體在新媒體環境下存在的問題
從以上的分析可以看出,學界和業界都普遍認為傳統的電視媒體存在衰退的跡象。總結起來,傳統電視新聞媒體所面臨的主要沖擊有以下幾個方面:第一,話語權降低。第二,廣告收入下滑。隨著關注度的降低和受眾的減少,電視媒體的廣告收入也受到影響。廣告收入下滑、受眾分流和關注度降低這三方面是互為因果的三個方面。
四、電視新聞媒體在新媒體環境下的創新策略
在借鑒以上西方的電視媒體在新媒體環境下的創新實踐方法的基礎上,本論文針對以央視新聞為中心的傳統中國電視新聞媒體,提出了以下幾條可行的創新路徑。
1.打造新媒體視頻產品品牌
如今,傳統媒體己經紛紛以官方賬號等形式進入新媒體平臺,繼續發揮信息傳播的功能,但是對于受眾來說,這些傳統媒體之間的界限在新媒體空間逐漸消淡。以微博為例,“央視新聞”和“人民日報”分別是中央電視臺新聞中心和人民日報的新浪微博官方賬號,雖然一個代表電視媒體,一個代表報紙媒體,但是對用戶來說,二者的報道內容和形式幾乎沒有差別,文字信息和圖片成了微博上所有媒體的主要報道形式。
2.電視新聞生產流程和機制的革新
新媒體時代對新聞業提出了要善于管理關系與數據的新要求,這顯然是現有的新聞生產流程和機制下難以實現的。以央視新聞現有的新聞生產流程為例,一條新聞的播出包含了選題、采訪、制作、編排、審查和播出等步驟。這一新聞生產流程有兩個必要條件:第一,新聞媒體理性決定他們要盡可能地合理安排和管理新聞內容的創造、傳送、編輯和制作。第二,這樣的流程有一個單一的成品,并且該產品只能被消耗一次。
3.重視多維度的合作
筆者在進行本研究的過程中也體會到新媒體的研究需要跨學科的知識和素養,新聞傳播學、計算機科學、經濟學、統計學和市場營銷等各學科都與新媒體的發展相關。新聞界目前的現狀是跨學科人才較少,因此加強和學術界的合作,向知識人才儲備豐富的學術界尋求指導是新聞業發展突圍的唯一出路。
五、總結
綜上所述,電視新聞媒體要想在激烈的競爭環境中站穩腳跟,就必須勇于正視自身存在的不足,并積極迎接新媒體環境所帶來的挑戰,及時調整和優化自身發展方案,密切結合時代發展的特點,樹立現代化的新聞傳播理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