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曉林






摘 要:在簡要指出說課稿寫法的基礎上,給出了一篇關于初中化學《復習氣體制備》的說課稿,用例子詳細地說明了說課稿的寫法。
關鍵詞:例析;氣體制備;說課稿;環節
說課稿一般應有:
1.說課標:分析本課題在課標中的要求。
2.說教材:簡要分析本課題在教材中的地位和作用。
3.說學情:分析學生已有知識與本課題的關系。
4.教學目標:分析教學內容如何培養學生的學科核心素養。
5.教學重點與難點分析:
6.教法、學法及設計思路;
7.教學過程關于:教,學,評等環節的分析。
還可以有板書設計,作業設計等內容,但一定要注意說課的對象不是學生,而是評委。說課時間一般不超過10分鐘。下面我給出自己寫的初中化學《復習氣體制備》的說課稿,供大家討論說課稿的寫法。
初中化學《氣體制備復習》說課
一、說課標:為全面深化課程改革落實立德樹人的根本任務,以培養學生的安全意識和環保意識,以培養學生的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強化“實驗安全”和實驗中的“環境保護”意識。
課程目標中增加了“化學實驗應高度關注安全問題,避免環境污染”。在“教學建議”中,明確提出“應重視培養學生的實驗安全和環境保護意識,形成良好的實驗習慣”。
二、說教材 教材的地位和作用:
(1)《氧氣的實驗室制法》和《二氧化碳制取的研究》在初中化學中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是培養學生實驗室制取氣體一般思路和方法的最佳素材。對學生九年級乃至高中學習元素化合物知識、Cl2、NH3等氣體的制取,以及提高學生實驗探究能力都有深遠的影響。
(2)初中氣體的制備總復習,對于初中元素化合物知識的綜合應用以及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的都有十分重要的作用。
三、學情分析
1.學生經過初中化學的學習,具備了一些氣體制備的基本知識和實踐經驗,也已經具有一定元素化合物知識,也已經掌握了一定酸、堿、鹽間的反應規律,但學生在氣體制備方面的安全意識、環保意識還有待提高。
2.學生對氣密性的檢查方法已有一定的認識,但對此知識缺乏深層次的理解和創新。
四、教學目標(核心素養)
(1)通過學習形成氣體制備的一般思維導圖。
(2)對氣體制備裝置氣密性檢查有一定的創新意識。
(3)通過引導討論、活動探究、對比遷移,提高學生思維能力和創新能力。
(4)通過氣體的凈化及尾氣的處理,培養學生的安全意識和環保意識。
五、教學重點與難點
教學重點:實驗室制取氣體的一般思路、方法及裝置的評價。
教學難點:對裝置氣密性檢查的深層次的理解和認識,以及培養學生的安全意識和環保意識。
教法、學法及設計思路
教法:引導討論法、對比遷移法、活動探究法
學法:討論交流、活動探究、合作學習
設計思路:新課標以培養學生的安全意識和環保意識,以培養學生的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應重視培養學生的實驗安全和環境保護意識,形成良好的實驗習慣”。本節課希望學生對裝置氣密性檢查原理有深層次的理解和認識,以提高學生思維能力和創新能力;同時,通過氣體的凈化及尾氣的處理,培養學生的安全意識和環保意識。
六.教學過程
環節一:情景導入。
演示:在制取二氧化碳實驗中,將生成的氣體通入新配制的澄清石灰水,澄清石灰水始終沒有變渾濁。
思考:在制取二氧化碳時,出了什么問題呢?
教師引導學生從實驗室制取氣體的一般思路去尋找出問題的原因。
環節二 :小組討論。(6分鐘)
實驗室制取氣體要考慮哪些問題?
(2)小組討論并畫出制取氣體的一般思維導圖。
(3)小組展示成果,并評價。
環節三 :教師展示引導,學生課后完善。(3分鐘)
環節四:活動探究。對氣密性的檢查深層次的理解和創新。
每小組準備一套下圖所示的裝置。
(1)小組討論:裝置氣密性檢查的方法及一般原理。
(2)教師展示引導氣密性檢查的方法及一般原理:
封氣→變壓→現象→結論
(3)小組討論:你有哪些方法能夠檢查下圖所示的裝置都氣密性?
(4)活動探究試一試(設計意圖:讓學生從動手實驗中理解檢查氣密性的原理)
教師引導:制取氣體還應考慮凈化裝置和尾氣處理問題
環節五:達標檢測,學以致用
(設計意圖:1題強化防倒吸意識。2題強化尾氣處理環保意識)
1: 以下各種尾氣吸收裝置中,不適合于吸收極易溶于水的氣體,且易產生倒吸(溶液進入氣體發生裝置中)的是。
SO2氣體制備:原理:Na2SO3(固)+H2SO4(濃)==== Na2SO4+SO2↑+H2O。下列簡圖是一套實驗室制取氣體的裝置,用于發生、干燥、收集和吸收SO2尾氣。
E
①實驗前首先應該進行的操作是____________。
(接361頁)
(轉362頁)
②裝置D中所加的試劑是_________________,其作用是__________________;將裝置D換為裝置E更好,理由是____________。
環節六:要點歸納
1、氣體的凈化(除雜):除雜原則 2、氣體的干燥:干燥原則
七.板書設計
氣體的制備
一.思維導圖
二.氣密性檢查原理:封氣→變壓→現象→結論
三.氣體凈化:先除雜質后干燥
四.尾氣處理:安全 .環保. 防 倒 吸
八.教后反思: 通過本節課的學習,你有哪些收獲?
課后檢測:
(設計意圖:1題回應情景導入,并練習除雜問題。2題強化學生實驗綜合能力)
1.某化學小組選用以下裝置和藥品進行探究實驗。
①A中反應的化學方程式為_________________
②若將A、B連接,A中產生的氣體并不能使B中的溶液變渾濁,這是為什么?
③若要制取一瓶較為純凈、干燥的CO2,所選用裝置的導管接口從左到右的正確連接順序為:
a接__、__接__、__接__。
2.某實驗興趣小組在制取并檢驗二氧化碳的實驗中:
圖1 圖2
為了能控制反應的隨時發生和停止,你建議選擇圖1中的發生裝置是 , 該反應的化學方程式為 。
同學甲為了檢驗生成的二氧化碳氣體,將生成的氣體通入澄清石灰中有連續氣泡冒出 ,但始終沒有發現澄清石灰變渾濁的現象發生。你認為可能合理的原因是
常溫下石灰石在空氣中變質 B.使用的鹽酸濃度太稀
C . 使用的鹽酸濃度太大 D.使用的氫氧化鈣溶液已經變質
根據(2)題的猜想同學乙用新配制的澄清石灰水重新進行同學甲的實驗,仍沒有發現澄清石灰變渾濁的現象發生。經小組的同學討論認為設計圖2的裝置可以進一步探究澄清石灰沒有變渾濁的原因。實驗中發現B. C裝置中溶液都出現了渾濁現象。其中B裝置的作用是 。
請用化學方程式表示同學甲實驗中澄清石灰沒有變渾濁的原因。
參考文獻:
[1].李 俊 . 《化學課程標準的變化》(人民教育出版社 化學室 北京 100081).
[2].魯珊珊.化學教學中說課的研究。南京師范大學.20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