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毅
隨著醫療技術的發展,人們在醫療檢查方面有了更多的選擇。核磁共振是近年來常見的一種檢查方法,你知道核磁共振的工作原理是什么?核磁共振能檢查什么?現在我們來談談核磁共振檢查的那些事兒。
什么是核磁共振
核磁共振又稱磁共振成像,是一種醫學成像方式。核磁共振實際上是一種物理現象,目前廣泛應用于物理、化學、生物、醫學等各個領域。核磁共振的基本原理是,當人體處于一個特殊的磁場中時,會發生核磁共振,在此期間,它會吸收能量并發出特定的頻率,由一個特殊的儀器產生。計算機處理已經成為一種圖像,通常被稱為核磁共振成像。核磁共振成像消除了電離輻射對人體的危害,具有更精確的分析能力。核磁共振可以在許多方向成像,目前已廣泛應用于醫學領域的臨床治療,成為一種成熟的臨床疾病診斷方法,是某些疾病不可缺少的檢查手段。
核磁共振檢查工作原理
1.核磁共振是在外加磁場作用下,在一定頻率下,自旋能級的塞曼分裂和射頻輻射的共振吸收的物理過程。核磁共振波譜學是波譜學的一個分支。它的共振頻率在射頻波段,相應的躍遷是核塞曼能級上的核自旋躍遷。
2.核磁共振成像是利用計算機對人體切片進行圖像分析和診斷的一種方法。它不是用X射線,而是用磁場。它的基本原理是:在強磁場中,當特定的高頻波作用下,人體內的氫原子會發生共振,產生大量的電磁波。核磁共振正是利用這一特性,通過計算機來采集、處理和圖形化磁場的變化。
3.核磁共振成像可以顯示脂肪、全身器官、肌肉、快速流動的血液、骨骼和空氣等,還可以清楚地顯示器官的內部結構。醫生能很好地鑒別腫瘤、炎癥、壞死性病變、鎮靜異常、功能障礙、血液循環障礙等患者的病理變化,對神經系統、胸部、腹部和四肢的各種疾病的診斷也有很大的幫助。
4.核磁共振是一種磁場成像,不是x射線,沒有放射性,對人體安全無害。到目前為止,世界上還沒有任何關于醫院使用磁共振成像儀所造成危害的報道,患者基因突變或染色體畸變的發生率也沒有增加。
核磁共振成像的臨床應用
一般來說,磁共振成像可以用來檢查以下疾病:首先,可以檢查心血管疾病,心臟病、心包腫瘤和心水,也可以更準確地診斷胎兒先天畸形、腦梗死等神經系統病變。磁共振成像能夠及時發現早期不良病變,對肝細胞癌、肝囊腫等腹部疾病的診斷也很好。
核磁共振成像也可以檢測出骨和關節問題。對骨內感染、腫瘤或外傷的診斷及一些輕微骨挫傷具有較高的診斷價值。雖然核磁共振有很多優點,能更好地檢測出一些疾病,而且正確率很高。
核磁共振的注意事項
1.嚴禁將金屬帶入核磁共振檢查室
在檢查過程中,強磁場會吸收所有金屬物體,這有可能會多我們造成傷害。所以我們在進行核磁共振前記得把所有的珠寶都摘下來,包括肚臍和腳上的飾品。有些化妝品含有與磁場反應的金屬。所以檢查當天不要化妝,包括指甲油、止汗劑、防曬霜等,最好不要使用護發產品。體內帶有釘子、鋼板、起搏器和假肢的檢查者嚴禁進行磁共振,因為磁共振本身的磁場對這些金屬都有吸引力,影響檢查儀器的正常工作。
2.克服檢查過程中可能出現的焦慮情緒
有些人在接受檢查時感到恐懼或焦慮,類似于幽閉恐怖癥。所以在進入機器前最好閉上眼睛,在整個過程中不要睜開眼睛。我們不妨想象一些更有趣的事情,比如自己喜歡的人或寵物。有些人無法克服焦慮情緒就需要服用抗焦慮藥。
3.如果曾經紋身應告知醫生
在檢查過程中,紋身上的油漆會被加熱,引起皮膚刺激甚至灼傷,覆蓋物也不會起作用。如果在檢查過程中出現皮膚刺激,應立即停止。
4.檢查時間可能比你預期的要長
標準檢驗程序僅持續約15分鐘,但可延長至一小時。所以你最好在檢查前吃點東西,然后在檢查前去一次廁所。
5.檢查過程中有很多噪音
在檢查過程中,可能會聽到很多噪音,像施工中的沖擊鉆,音量高達82分貝到118分貝,所以最好提前戴上耳塞。有些人,特別是小孩子,可能會害怕,所以他們需要服用鎮靜劑,悄悄地接受檢查。當然,無聲磁共振設備正在推廣,但需要一段時間才能在各級醫院普及。
6.別擔心輻射
核磁共振工作使用強大的磁場和無線電波,沒有x射線,所以不必擔心輻射危害。
核磁共振與CT、X線的比較
X線檢查費用相比較其他身體檢查來說較為低廉,能夠被老百姓所接受,適用性也比較普遍,可以為大多數患者進行常規性檢查,是大多數人進行疾病檢查的首選方式。X光檢查具有預見性,通俗一點講,也就是它能夠檢測到患者暫未感受到異常的疾病。而且它對于很多種類的疾病都具有診斷作用,比如骨質類的疾病,骨折、關節錯位、骨質病變等等,當然也包括一些消化系統疾病,心血管疾病,異物堵塞疾病......X光檢查涉及到很多方面,而且它的功效目前極少有別的檢測方法能夠代替。
CT檢查稍微優于X光,打個比方吧,X光檢查結果我們可以把它比喻成低倍鏡下的物象,但CT檢查就相當于在高倍鏡下觀察,它的顯像更為清晰。若要進行高密度組織的觀察,CT檢查是首選。CT檢查的精確程度更高,它可以精密的測量出骨性結構之間的細微距離,并且測量時間極短,通常情況下幾分鐘即可,這是一般掃描儀器可望而不可及的。更讓人驚訝的是,CT掃描不單單進行平面掃描,有一種叫多排螺旋CT,它的呈現效果就類似于3D電影,可以全方位的觀測到各種顯微組織的立體構造。這使得CT對于疾病的觀察更具有準確性,當然這些情況都是在技術與科技的雙重保證下才能取得的成就,但如今我國技術人員稀缺相對應的知識儲備能力也有限,所以一般CT掃描也沒有達到理想化,況且,CT掃描的輻射量很大,對人體有一定的危害,所以它現在的處境略顯艱難。
核磁共振可以說是危害性最小的一種了,尤其是與CT和X光檢查相比,它在檢查過程中可以說是幾乎零輻射,幾乎對人體沒有損害。它可以觀察到CT所觀察不到的軟組織疾病,核磁共振的靈敏度極高,特別是在血管疾病方面,比CT檢測要好很多,而且能夠更深入的檢測到骨質類的疾病,如半月板病變,椎間盤病變......雖然核磁共振確實優點不少,但它的缺點卻會使很多普通老百姓望而卻步,核磁共振的檢查費用較為昂貴,一般人不會選擇這種檢查方式,而且核磁共振的檢查時間過長,所以現實生活中的應用還并沒有普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