宗彪 趙磊
摘 要:本課題首先概括了物流外包的基本含義和相關理論,然后分析了當前我國第三方物流服務供應的主體類型,并以調研的一家具有較強代表性的物流公司為例分析了第三方物流提供服務的具體內容和服務價值。
關鍵詞:第三方;物流供應
1 物流外包基本概述
1.1 物流外包的基本含義
物流源于軍事后勤,其概念形成于20世紀50年代初,60年代初才得以完善。當初被稱作“physical distribution(PD)”,即“實物分配”或“貨物分配”,后來被稱為“logistics”。從不同的角度可以得出不同的定義,當前并沒有形成統一的概念[1]。
在國際上,運用最為普遍的是美國物流管理協會1985年關于物流的定義:“物流是為滿足消費者需求而進行的對貨物、服務及相關信息從開始地到消費地的有效率與效益的流動與存儲的計劃、實施和控制的過程”[2]。目前,國際社會對物流的最新定義是:物流就是將恰當的產品(right product)、恰當的數量(right quantity)、以恰當的條件(right condition)、在恰當的地點(right place)、恰當的時間(right time)、以恰當的成本(right cost)提供給恰當的顧客(right customer),也稱作7R。這7個恰當指出了物流的基本活動,它強調空間、時間、人性、收益、信息、技術和物體本身的統一,其總體目標就是要在盡可能低的總成本條件下,實現既定的顧客服務水平[1]。
2001年,《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家標準·物流術語》中將其定義為:“產品從供應地向接收地的實體流動過程,即根據實際需要,將運輸、儲存、裝卸、搬運、包裝、流通、加工、配送、信息處理等基本功能實現有機結合”[3]。物流外包(Logistics Outsourcing),也稱為第三方物流,合同制物流,是指物流需求方不再內部運作物流,而將物流業務交給第三方物流企業以整合和利用外部資源降低成本、強化核心能力并提高企業的應變能力[4]。
1.2 物流外包的相關理論
1.交易費用理論。交易費用理論最早由英國著名經濟學家科斯在《企業的性質》一文中提出,他首次將“交易成本”引入了經濟分析,他認為市場和企業都是協調資源配置的手段,二者可以相互替代[5]。威廉姆森等經濟學家在科斯理論的基礎上重新審視并界定了交易費用,把交易費用分為事前交易費用和事后交易費用。同時,威廉姆森深化了對交易費用的分析,他認為影響交易費用的因素包括兩個方面:交易主體的行為和交易特征。
2.核心能力理論。核心能力理論的研究可以追溯到上個世紀五十年代,繼1957年菲利普·薩爾尼克首先提出“獨特能力”,1959年彭羅斯倡導的“企業內在成長論”,1970年Wrigley提出的“核心技能”之后,正式提出核心能力觀的是普拉哈拉德與哈默于1990年在“哈佛商業評論”上發表的《企業核心競爭力》一文[6],他們認為,核心能力是指組織對其所擁有的資源、技能和知識的整合能力,即組織的學習能力,它是企業可持續競爭優勢與新業務發展的源泉。3.價值鏈理論?!皟r值鏈”這一概念最早是由美國哈佛大學教授邁克爾·波特在其所著的《競爭優勢》一書中提出的,作為企業的一種分析工具,它用于識別創造顧客價值的各種途徑。波特認為[3],“每一個企業都是用來進行設計、生產、營銷、交貨以及對產品起輔助作用的各種活動的集合體,所有這些活動可以用一個價值鏈表示出來”。
2 我國第三方物流供應現狀分析
2.1 我國第三方物流服務供應的主體類型
1.由傳統倉儲或運輸公司轉型的區域性物流企業
主要是指地區的商業儲運公司,這些公司一般依托原來的倉儲系統,并擁有自己的車隊,在本地區提供基本物流服務和部分增值服務。雖然與其它地區的原兄弟公司有聯系,但還不夠緊密,尚不能形成網絡。
2.由某一傳統領域全國性的國有企業演變成的物流企業
如中外運、中國郵政、鐵路系統、中遠等都屬于這類企業。它們在各自的行業、領域中處于壟斷或領先地位,規模較大,一般都能提供全部的基本物流服務和部分增值服務,但價格要高于商業儲運公司。雖然是全國性的公司,但地方的子公司都是獨立核算,因此,除非是很大的客戶,多數客戶很難享受到較為全面的配合和統一的協調。
3.外資物流企業
中國加入WTO以后,國外企業紛紛將注意力集中在了中國這個潛力巨大的市場,他們或自建物流企業,或尋求中方物流企業的合作。這些企業往往能夠提供較為全面的、跨地區的服務,但它們主要集中在東部沿海的大城市,只有個別企業滲透到了內地,如寶隆洋行的物流網絡,已覆蓋全國50多個城市。
2.2 我國第三方物流服務的內容和價值
北京海金物流公司(以下簡稱“海金公司”)是一家以“急客戶之所急、想客戶之所想”為經營理念,以“精益求精”為管理思想的第三方物流公司。目前主要有五大業務:
1.國內貨物運輸
包括公路運輸、航空和鐵路運輸代理。除了自有車輛外,海金公司擁有一個高質量的運輸供應商系統,采取“以自有車輛為應變基礎的兩級供應商網絡”運輸方式,該運輸方式有五個特點:(1)一年365天全天候發貨;(2)緊急運輸和短途運輸由海金公司自有車輛承運;(3)長途整車運輸由3個車隊負責。
2.倉儲管理。海金公司在亦莊開發區邊緣擁有12000平方米的現代化立體庫房,標準貨位近10000個,配備有14部叉車、3部龍門吊,貨物出入庫的信息統計全部實現計算機管理。為完善服務范圍,公司在天津也提供庫房倉儲。以此為基礎,公司可以把客戶的待發運產品先行運至內,再根據客戶的要求發運到最終用戶。
3.供應鏈管理。包括VMI材料管理、車間材料看板管理、車間材料補充管理、材料加工、產成品包裝、原材料及產成品倉儲、材料檢測、材料退貨以及IPO項目運營等。
4.物流信息衍生產品。海金公司自主開發的物流管理系統覆蓋國內公路運輸、供應鏈管理、國際貨運代理三個產品的任何一個環節,不僅有效實施了對其中物流信息的采集和儲存,充分實現貨物信息定位,還能夠自動生成滿足不同管理要求的各種類型的報表,為客戶分析物流過程提供了科學的決策工具。
總的來看,海金公司具備的物流功能基本上包括了當前我國大多數第三方物流公司所能提供的物流服務,具有很強的代表性。不僅包括基本的物流功能,更多的是能夠提供增強支持性和便利性的增值服務,基本上能夠滿足的物流需求。同時也可以看出由第三方物流公司承擔部分物流業務具有以下優勢:(1)充分利用外部優勢資源,彌補了內部資源不足;(2)減少固定資金投入,加快了資金周轉;(3)降低管理難度,實現了高效管理;(4)結成戰略聯盟,形成風險共擔的局勢。
參考文獻
[1] 駱溫平,谷中華.《第三方物流教程》.上海:復旦大學出版社,2006.
[2] 鄭建.物流外包風險預警系統研究:[碩士學位論文].遼寧:大連海事大學,2007.
[3] 戢守峰.《物流管理新論》.北京:科學出版社,2006,04:1~3.
[4] 陳靜,倫昕義,荀常柱.物流外包決策模型比較研究.石油化工技術經濟,2005,(3):57~61.
[5] 夢祥茹.基于交易費用的物流運作模式研究.公路交通科技,2005,(2):159~162.
[6] 普拉哈拉德,哈默.企業核心能力.哈佛商業評論,199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