雷鳴 王歡 孫偉智 劉博 崔艷峰
【摘要】:目的:利用定量的方法找到教師心理健康問題影響因素。為教師理健康教育提供理論依據。方法:1利用《心理健康診斷測驗》和《癥狀自評量表-SCL90》量表調查進行問卷調查。2. χ2檢驗和方差分析 。3相關分析和因子分析法.4多元回歸分析.結果:精神病性, 偏執, 強迫癥狀, 恐怖, 焦慮, 抑郁, 人際關系敏感, 敵對, 軀體化。這表明在教師心理健康問題影響因素精神病性是最主要的影響因素,其次是偏執和 強迫癥狀。結論:在教師心理健康問題影響因素精神病性是最主要的影響因素,其次是偏執和強迫癥狀。
【關鍵詞】:教師 心理健康問題 因子分析法 多元逐步回歸分析
隨著我國素質教育工作的全面開展 , 學校心理輔導工作已成為教育研究中的一個熱點 。在學校心理輔導研究中 ,大多比較關注學生的心理問題 , 對于“ 教師 ”這樣一個重要而又特殊的群體卻缺乏探討 。作為學生人格的影響者和知識技能的傳授者 ,教師必須具備良好的心理素質。教師的心理健康問題是關系到教育事業能否順利發展的戰略問題 。因此 ,分析新時期教師所承受的心理壓力 ,并思考相應對策以維護教師的心理健康 ,具有重大的意義 。
1對象與方法
1.1對象
1.1.1調查對象
問卷調查對象:在分別在高中教師(吉林市、蛟河市和永吉縣)、初中教師(吉林市)、二個群體中調查,共發問卷500份(分別為200份、300份),收回問卷465份,有效問卷403份(分別為136份、267份),有效率為80.72%(分別為68.3%、89.00%)。
1.1.2調查內容
通過座談和訪談對教師心理健康問題影響因素,按《心理健康診斷測驗》和《癥狀自評量表-SCL90》相關的學習焦慮、對人焦慮、孤獨傾向、自責傾向、過敏傾向、身體癥狀、恐怖傾向、沖動傾向進行。調查內容包括:基本信息、《心理健康診斷測驗》的100項和《癥狀自評量表-SCL90》90項,《心理健康診斷測驗》沒有該現象的記0分,有該現象的記1分;對應每一個被調查者《癥狀自評量表-SCL90》五刻度量表五刻度量表按0-4記分。
1.2方法
資料經統一編碼后錄入計算機,用SPSS18.0進行處理分析。采用χ2檢驗和u檢驗對資料進行初步分析,再采用因子分析法和多元逐步回歸分析進行數據處理。以被調查人《心理健康診斷測驗》的總分為因變量,以《癥狀自評量表-SCL90》的90項和《癥狀自評量表-SCL90》量化指標的軀體化、強迫癥狀、人際關系敏感、抑郁、焦慮、敵對、恐怖、偏執及精神病性九個方面量化指標的合計分數為自變量分別進行多元逐步回歸分析。
2結果
2.1座談和訪談調查結果
通過座談和訪談對教師心理健康問題影響因素軀體化、強迫癥狀、人際關系敏感、抑郁、焦慮、敵對、恐怖、偏執及精神病性九個方面進行,發現九個方面問題在高中教師、初中教師中普遍存在,
2.2調查問卷初步分析結果
對高中教師、初中教師二組資料比較作χ2檢驗,除身體癥狀、恐怖傾向外其它各項均有P>0.05,即高中教師、初中教師二組的《心理健康診斷測驗》學習焦慮、對人焦慮、孤獨傾向、自責傾向、過敏傾向、沖動傾向沒有顯著差別,所以我們可以把二組合并研究。
按高中教師、初中教師二組資料對《癥狀自評量表-SCL90》90個量化指標分另作方差分析 ,均有P<0.05,即《癥狀自評量表-SCL90》90個量化指標在高中教師、初中教師二組均沒的有顯著差別。
2.3相關分析和因子分析
在問卷結果與初步分析基礎上,對《癥狀自評量表-SCL90》量化指標進行相關分析和因子分析。
2.3.1信度
調查問卷量表的內部一致性Cronbach’s α系數為0.844,Guttman分半系數為0.791,均大于0.7。各維度的Cronbach’s α系數(見表1),均大于0.7。
2.3.2結構效度:
量表和各維度因子分析:以量表的40個條目為變量,考察條目結構與量表構想結構的吻合程度;應用因子分析法之前,進行Barlett球性檢驗,χ2=2631.139, p<0.0001,說明條目相關矩陣不是單位陣,各變量不獨立。KMO值為0.806,大于0.5,可以應用因子分析法,條目間具有偏相關性。可見各條目的因子負荷都只在某一因子較高,說明各因子間相互獨立,從而證明量表具有良好的結構效度。
2.4回歸分析結果
把調查問卷《心理健康診斷測驗》量表量化,按被調查人計算總和作為因變量Y與調查問卷《癥狀自評量表-SCL90》量化指標的90個量化指標作自變量的多元逐步回歸分析,結果見表2;排除了75、單獨一人時神經很緊張;76、別人對您的成績沒有作出恰當的評價; 80、感到熟悉的東西變成陌生或不象是真的; 89、感到自己有罪四項。
按9類量化指標的合計分數作自變量的多元逐步回歸分析中預測變量排序為: 精神病性, 偏執, 強迫癥狀, 恐怖, 焦慮, 抑郁, 人際關系敏感, 敵對, 軀體化。這表明在教師心理健康問題影響因素精神病性是最主要的影響因素,其次是偏執和 強迫癥狀。
預測變量排序為: (常量), 精神病性, 偏執, 強迫癥狀, 恐怖, 焦慮, 抑郁, 人際關系敏感, 敵對, 軀體化。
回歸標準化殘差觀測的累積概率與期望的積概率基本一致。
3討論
從回歸分析的結果來看:按9類量化指標的合計分數作自變量的多元逐步回歸分析中預測變量排序為: 精神病性, 偏執, 強迫癥狀, 恐怖, 焦慮, 抑郁, 人際關系敏感, 敵對, 軀體化。這表明在教師心理健康問題影響因素精神病性是最主要的影響因素,其次是偏執和 強迫癥狀。
【參考文獻】
【1】萬云英主編學校教育心理學人民教育出版社1986
【2】周步成. 心理健康診斷測驗手冊[ M] . 上海: 華東師范大學出版社, 1991. 5- 10.
作者:雷鳴(1965—), 男, 漢族, 副教授, 從事統計學應用和數學模型研究, E- mail:bhdxlm@163.com
基金項目:吉林省教育科學“十三五”規劃2018年度重點課題ZD18017;國家級大學生創新創業訓練計劃項目2017119230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