許燕
“人面不知何處去,桃花依舊笑春風”、“人間四月芳菲盡,山寺桃花始盛開。”的確,春天是一年中最好的時節,春天,萬物復蘇,春天,百花齊放,春天充滿了成長的希望。而春天對于孩子來說,也是一年中成長的最快的季節,所以一定要盡量讓我們的孩子可以吃得好、心情好、睡得好、運動好,因為只有這樣才能夠讓孩子像春天的小草那樣健康快速的成長。但是,你知道嗎?現在安排睡眠障礙早已不是高齡孩子和成年人的“專利”,睡眠障礙也逐漸蔓延在了兒童群體中,成了兒童成長過程中的陰霾。就實際來說,兒童的睡眠障礙是非常普遍的,但是很多家長并沒有意識到,這主要就是因為兒童的睡眠障礙和成年人睡眠障礙的表現并不一樣,換句話說,兒童的睡眠障礙更加隱蔽,甚至我們可以說而兒童的睡眠障礙“偽裝性”更強,通常兒童的睡眠障礙某些表現形式在家長看來都是非常正常的。
睡眠障礙指睡眠-覺醒過程中表現出來的各種功能障礙,通常表現為睡眠質量下降。我們通常所討論的失眠是睡眠障礙,過去不曾被公眾所重視的打鼾也是睡眠障礙的一種類型。通俗的來說,“睡不著”和“睡不好”很容易被大家認可為是睡眠障礙,其實還有一種稱為“睡得多”,也是睡眠障礙的一種表現。綜合來說,凡是存在睡眠質量下降的主觀感受,或者是不愿意離開床,一天中有大部分時間都在睡覺的表現,同時影響了白天正常的學習、工作和生活的都需要引起足夠的重視,因為極有可能存在睡眠障礙。
兒童睡眠障礙是以有效睡眠時間短,睡眠質量降低為主。足夠的睡眠和良好的睡眠習慣對兒童身心健康有重要影響。生理需要睡眠時間與年齡因素密切相關,但睡眠時間長短和深淺,可有個體差異。嬰兒及兒童可有多種形式的睡眠障礙,主要表現為以下形式:
(一)入睡困難或者睡眠不安,所謂的“入睡困難”其實很簡單,就是孩子不容易入睡,而睡眠不安指的其實就是睡眠不夠深或者非常容易被驚醒。特別要強調的是,隨著年齡的增長,孩子的年齡越大,睡眠障礙的表現形式就越接近于成年人。因此,入睡之前不要過度哄逗孩子甚至嚇唬孩子。
(二)夢魘,俗稱鬼壓床,指在睡眠時,因夢中受驚嚇而喊叫;或覺得有什么東西壓在身上,不能動彈。醒后仍有短暫的情緒緊張、不能轉動、心跳、面色蒼白或出冷汗等。對夢境中的內容尚能記憶片段。發作后依然入睡。一般不致帶來嚴重的后果,一般無需特殊治療。
(三)夜驚,是夜間突然出現的極度恐懼和驚恐的發作,表現為突然坐起,尖叫、呼喊或哭鬧,可有心跳過速、呼吸急促、出汗、皮膚潮紅等自主神經系統興奮的癥狀,以及下床、沖向門口等行為上的異常。一次發作一般持續1~10分鐘,難以喚醒。如果強行喚醒,會出現意識和定向障礙,不能說出夢境的內容,對發作通常不能回憶。
(四)夢行癥,在睡眠中無意識地起來并完成復雜動作的癥狀,如上房、爬樹等,所有這些活動自己都不知道,這是大腦皮層機能發生障礙造成的。也叫夢游癥。據統計發生率約占一般人口的1%~6%,男多于女,小兒多于成人,常有家族史。
(五)嗜睡癥,例如發作性睡病也可能發生在任何年齡群體中,患者會出現白天的過度嗜睡、猝倒、睡眠麻痹和入睡前幻覺的表現。因此,一旦家長發現孩子出現某些嗜睡的表現時要多加注意。
(六)還有一種較為常見的睡眠障礙,我們稱之為“阻塞性睡眠呼吸暫停綜合征”。現在的飲食結構和生活節奏導致肥胖人群的逐年增多,而在兒童群體中也較為多見。肥胖是導致我們發生這種疾病的一個常見的危險因素,因此,一旦發現孩子出現睡覺“打呼嚕”,且次數較為頻繁時應引起重視,可進一步行PSG檢查進一步明確病因。
家長在發現自己家孩子具有以上表現時一定要重視,結合孩子的生活節奏和規律進行適當的調整,學會科學的管理睡眠,比如保證舒適的睡眠環境、生活的規律、堅持運動等,從而遠離睡眠障礙。
總之,現在兒童的睡眠障礙已經非常普遍了,因此作為家長一定要了解相關知識,在自家孩子出現睡眠障礙的時候給予科學的睡眠管理,如果遇到比較嚴重的情況,家長一定要及時帶孩子到醫院進行相關的檢查,必要時根據醫生意見給予藥物治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