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琳
產后抑郁癥是生產媽媽產后常見的一種精神疾病,國外報道其發病率為30%,多在產后2周內出現癥狀。產后抑郁癥發病的因素較復雜,一般認為有多方面的因素,但主要考慮產后媽媽出現內分泌的失調和家庭角色的轉變所造成的。產后抑郁會造成生產媽媽出現負面精神狀況,而且根據資料研究顯示,出現負面的精神狀態往往會嚴重地影響到生產媽媽在其他疾病的發病情況。產婦自身身體比較虛弱,因此對于產婦來說,我們應當通過合理的護理方式來改善產婦抑郁狀態,使之能在當媽媽的過程中以一個積極的心態來喂養寶寶,為寶寶的成長和發育打下良好的基礎。
1、產婦產后抑郁癥的臨床表現和原因分析
1.1 妊娠后期孕婦體內的激素水平以及內分泌出現紊亂現象,雌性激素的大幅度上升往往會使待產媽媽出現情緒上較大的波動。
1.2 生產過程是女性在正常生命當中所經歷的一種非常強烈的身體和情感體驗,在這一過程中往往需要產婦承擔巨大的生理痛苦以及心理上的痛苦,部分產婦能夠承擔生理上的痛苦,但是對精神上的痛苦卻難以承受,由此產生煩躁、恐懼等不安情緒。
1.3 社會、家庭因素也是造成產婦不良情緒的重要原因之一,如家庭經濟狀況較差、夫妻之間感情不合、嬰兒性別不理想、嬰兒有生理缺陷、產婦無法迅速適應社會角色的轉換等,都會使生產媽媽產生一定的失望、失落情緒。
1.4 抑郁癥患者在分娩完成之后的一段時間內會出現負面的情緒,如心情壓抑、沮喪、焦慮、對身邊的人充滿敵意等;部分的患者會出現思維和行動上的變化,如創造性思維受損、主動性下降、嚴重者甚至出現自殺或殺嬰傾向等;部分人會出現身體上的癥狀變化,就好像容易疲勞、無法入睡、性欲的減退等。在臨床上一旦出現這樣的精神疾病,產婦自身往往會變得異常消極,不僅影響到自身的身體健康,而且對于胎兒未來的生長發育也會產生不利的影響。因此對于產后抑郁的媽媽來說,醫院應當實施有效的護理方式,提高媽媽的精神狀態和生活質量。
2 產婦產后抑郁癥的護理措施
2.1 前期預防性護理
運用產后抑郁測評的篩查量表對產婦的健康狀況進行測評,結合血常規、情緒指標、胎兒的胎動情況、B超所顯示的狀況等進行充分的評估和分析,在評估完成之后應當就評估結果較差(情緒波動較大、血常規存在不正常現象、胎兒胎動不穩定等)的產婦進行相應的護理干預,針對具體的問題采取相應的措施,有效的改善負面的情緒。
2.2 個性化護理
個性化護理干預重視對每一位媽媽進行相應的溝通與討論,對生產媽媽的性格特點、興趣愛好以及相關的情況進行全面、有效的掌握,結合每一位患者的實際情況以及性格等來進行相應的心理疏導工作,在進行心理疏導的過程中需要注意分散產婦對于生產這一過程的注意力,同時保持待產媽媽積極、樂觀、向上的情緒。
2.3 產前教育和產時處理
產前教育應當與個性化心理護理同時進行,在進行護理的過程中應當傳授相關知識,使其掌握最基本的產后育兒技能,提升患者母性職責興趣等。產婦在生產完成、嬰兒分娩后,醫護人員應當于第一時間與其核對好嬰兒出生時間、性別,處理好嬰兒呼吸道、臍帶、體表檢查、身高檢測、頭圍檢查等事項,并進行清潔,同時能及時處理好一些突發的緊急情況,確保整個操作過程的準確性和有效性,避免產婦出現負面的情緒波動,為產后抑郁的發生埋下隱患。
2.4重視產后的健康宣教及心理護理
護理人員應當對產婦產后的實際心態變化和情緒波動進行有效的掌握和調查,傾聽產婦的一些訴求,給予產婦心理上的安慰。有的時候生產媽媽想要宣泄自己的情緒,但是周圍沒有人,這種壓抑的環境會對生產媽媽產生較大的心理沖擊,因此對于所出現的負面情緒教會患者采取音樂療法、焦點轉移、傾訴宣泄、自我鼓勵等多種方式進行排解,評估并且記錄患者的精神狀況,讓患者在治療期間能保持一個良好的心理狀態,盡早進入母親的角色。
2.5與家庭進行溝通,實現家庭護理
生產后產婦最渴望的往往是家庭的關懷、親人的陪伴和與丈夫之間的交流等。在這個階段,護理人員要對患者家屬進行相關的宣傳教育,要求家屬在探望的過程中避免談論敏感性話題,鼓勵家人特別是丈夫多與生產媽媽進行交流溝通,多多進行安慰和鼓勵,從精神上和生活上給予細心的關懷和照顧,緩解生產媽媽在生產完成后心理上的空虛感和身體的虛弱狀況,讓生產媽媽在醫院中也能感受到家的溫暖,從而增強信心,調動自身潛能,形成積極主動的治療信念,降低不良應激。
總之,生產媽媽在生產期間以及生產完成后往往容易受到負面情緒的困擾,這種產后抑郁的嚴重性可能只有生產過的母親知道。因此作為院方護理人員來說,在護理的過程中應當高度重視產婦情緒的照顧,根據產婦的實際情緒、性格特點來開展相應的護理工作,用細心、耐心、熱心、愛心對待患者,有效地緩解產婦的負面情緒,使之在心理壓力的控制方面得到有效的提升。同時作為患者的丈夫,在妻子生產后一定要盡職盡責,在照顧妻、兒的過程中能夠更好的去理解妻子,避免出現不理解、冷漠的現象,因為這種家人的負面情緒對于產后抑郁的媽媽來說往往是非常敏感的,只有做好這種負面情緒的控制,才能夠使生產媽媽及時擺脫產后抑郁的困擾,為寶寶未來的健康成長打下堅實的基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