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云軍
摘 要:新體育課程標準要求以學生為主體,從學生身心健康、身體健康、社會適應幾方面對學生進行教學和身體鍛煉。情境競賽型體育課是以某一主題設計成適宜運動的情境,并用數節體育課先訓練學生練習其情境所要求的動作技能,最后利用體育課集中按情境所要求動作技能進行比賽。總之此教學模式能充分調動學生運動積極性一,在有情境活動中鍛煉也促使學生情感的投入,是一種適應新體育課程標準的優秀課堂形式。
關鍵詞:體育課 新課程標準 教學模式 情境 競賽 系列課
筆者近年來根據多年教學內容教學經驗,總結出了一種利用情境和競賽結合的教學方式,因為它往往需要用多節體育課來完成一次完整的內容,故本人稱之為情境競賽系列體育課。情境競賽系列體育課是一種適應中小學生、符合少年兒童心理、生理成長特點的課堂形式。它利用中小學生好奇心強、模仿力強、想象力豐富的年齡特點,在教師的設計下,把教學內容設計為某一情境,學生運用情境所要求的動作技術分別在數節課中進行學習練習,最后融入情境以解決問題(進行運動鍛煉),并進行比賽的課堂形式。
比如:根據學生非常喜愛的電影《奪寶奇兵》情境動作設計了有爬繩、跳遠(跳過山澗)、用實心球投準目標(打擊敵人)、過獨木橋的《奪寶奇兵》系列課。根據小猴子動作設計了有側手翻、魚躍前滾翻、跳箱、速過平衡木的《體操奧運會》系列課。
從課堂來看學生們參與熱情非常高,運動技能和身體素質都能得到充分的鍛煉。根據本人多年教學經驗,這種課堂形式的確能從學生情感,運動技能,學生心理等幾方面起到十分有效的提高促進作用。可以說是體現新體育課程標準的優秀課堂形式。那么如何設計和運用“情境競賽型”系列體育課呢,下面主要從以下幾方面進行闡述。
一.“情境競賽型”體育課的設計運用
1.要選擇設計貼近學生生活的運動情境
毫無疑問,根據現實生活和實際需求的內容肯定是學生樂意參加,也非常感興趣的。因此我們選擇內容和設計情境時,要盡量使用當地學生熟悉或有實際運用的內容。
2.競賽形式要多樣化
可以同級幾個班競賽,也可以班小組競賽,也可以班內學生個體競賽。
3.要滿足不同水平學生的參與要求
對運動能力落后較多的學生可以降低要求或減少部分高難度項目。在進行設計時也要考慮到這部分“弱勢群體”,甚至可以設計一些降低難度的替代項目。這樣讓不同運動能力的學生在不同難度的項目比賽,造成不對稱的平衡,往往能劇烈地激發“低能”學生的運動興趣,當然,教師的目的也達到了——身體鍛煉,促進健康。
4.特別注意教學組織,要充分發揮班委干部和體育骨干作用
因為情境競賽型課使用場地較多較為散亂,學生參與積極,熱情高,因此課堂組織有較大難度。這時,體育教師一定要充分利用班委干部和體育骨干同學的領導組織作用。比如:讓他們分散在各場地進行指導保護或監督裁判。這樣對提高課堂效率效果都有好處,也鍛煉提高了班委干部和體育骨干學生的組織領導才能。
二.“情境競賽型系列課”的特點
(一)符合新課程標準的基本理念
1.符合“健康第一”的指導思想
新標準以促進學生身體、心理和社會適應能力整體健康水平的提高為目標,融入了諸多領域的有關知識,使學生健康成長。情境教學法正是通過“情境”的設置,使教學內容在情境化的環境中得以完成,教學內容的安排是為了鍛煉學生的體魄,情境的設置是讓其掌握運動技能的一種教學載體。它的目的就是促進學生健康。
2.符合“激發運動興趣”的意識
情境教學法通過情境設計使學生產生興奮中心,獲取最佳注意力,再通過理解、尊重、參與的作用以提高學生的興趣。如:《地震了……》一課中,在障礙跑中引入了逃離地震危險地方的情境,以這種情境來提高學生學習興趣,激勵學生積極鍛煉,達到教學目標。
3.符合以學生發展為中心,注重學生的主體地位
情境競賽型體育課學生肯定是情境中的主角,學生在角色扮演中要完成各種運動內容,以達到教師在課前為此預設的目標。它始終把學生主動、全面鍛煉放在中心位子,在注意發揮教師主導作用的同時,特別強調學生學習主體地位的體現。
4.符合關注個體差異與不同需求,確保每個學生受益
在情境教學中,教師根據學生身體運動條件、興趣愛好和運動技能等方面的個體差異,提出相應的教學評價建議,改變以住呆板的評價體系。能讓全體學生以極高熱情參與,體驗學習、運動樂趣之余,也能保證大多數學生能完成學習目標。
(二)有利于中低年級學生心理、生理的發展
中低年級學生在意識水平發展上還不夠成熟,對“人工”造出的情境往往非常感興趣。他們熱衷模仿,想象力豐富、形象思維占主導地位。能隨著故事情節發展而逐漸進入角色,使學生沉浸在歡樂中,讓學生既動手又動腦,同時完成各個教學內容,達到教學目標。
(三)能寓教于樂,有利于加強德育教育
情境教學法都要構造一個情境,很容易把思想教育融入其中,避免了以住“說教式”的課堂形式,使學生在游玩、鍛煉中養成各種品質,形成道德規范。
三.合理的運用情境競賽教學法
1.要適合年齡特點
在低年級可采用童話形式根據兒童非常熟識、喜愛的小動物創編情境,進行教學。如:用《我學小猴子》一課中,模擬樹木中小猴子淘氣的嬉戲運動情境,使學生全身心地扮演小猴,就比較適合低年級。
2.要有適宜的教材
教師在設計情境的過程中一定要根據教學內容設計合理的情境。既要考慮到教材本身的特點,又要注意學生的年齡特點。不要讓設計出來的情境與教學內容脫節,使人感到牽強。
3.要運用形象的語言
通過對情境的模擬和講解,提問誘導等方法把學生收入情境,使學生置身其境,讓教學活動從開始到結束到都在輕松、歡快的節奏中進行。
4.要注重學生情感的投入
通過“情境”設計,激發學生的情感,貼近師生情感交流,加強學生之間情感交流,有利于集體主義教育。注重學生情感的投入還可以對學生學習動機、興趣、意志、心理素質進行培養,把非智力因素融入情節之中,使學生在樂學中接受思想品德教育達到入情、入理、入腦,使他們在快樂學習中完成教學目標,發展個性、智力,培養技能。
5.要把握各階段情境的設置
在啟迪、激發興趣階段,主要起到集中注意力、激發興趣、活躍情緒的任用;在鞏固、發展技能階段主要直到既能調動學生練習的積極性和主動性,又能激發熱情,發展技能的作用;在穩定情緒階段主要起到放松身體,愉悅身心,消除疲勞的作用。
四.運用情境競賽教學法的注意點
1.要從教學目標出發情境設計的出發點為了完成教學目標,所以情境的設計要符合教學目標,能使學生完成教學目標,從而掌握技能。
2.要從學生實際出發設計的情境要符合學生的年齡特點、知識基礎、認識水平、生活實際,使學生弄得懂、想得到、學得會,激發興趣,啟迪智慧。
3.自然貼切情境教學只是一種手段,而不是目的。情境與教學內容要有機結合,使人感到合情合理,不可牽強附會,矯揉造作。
4.要有整體感情境貫串全課,使人一個整體的感覺。不可小片段,多故事,造成課堂內容的混亂。
積極開發設計多種多樣,具有時代氣息的情境并讓學生進行比賽而樂在其中,這對學生社會適應肯定有獨特的提高作用;學生充分的運動并競賽,對學生身體、心理也是十分的有益。但這種課堂形式僅僅是一個剛誕生的“新生命”,有很多欠缺的地方,因此希望廣大的體育教育工作者都能參與其中,并能積極出謀劃策,為它補充更豐富的內涵。我想它一定能為我國的體育教育質量起到巨大的提升作用。
參考文獻:
【1】龍升遠, 宋桂梅. 新課程標準下體育課程教學模式的發展研究[J]. 科技信息, 2006(12):198-19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