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運華
摘 要:攢積分,圓夢想數學教學模式,能激發學生學習熱情,量化學生的學習情況,完善評價體系,讓學生充分展現自我。操作簡單,以攢積分券的形式,幫助學生實現夢想,確實是一線教師值得去實踐的一種有效的教學模式。
關鍵詞:贊積分;圓夢;數學教學模式
一、攢積分,圓夢想數學教學模式的提出
1、現有的教學模式,在應試教育的影響下大都以灌輸為主,強行給學生填充進必須要掌握的知識,學生都是被動接受。對于學生是否是主動學習?運用了什么樣的學習方法?每個人具體的掌握程度如何?卻在教學過程中被老師忽略,如此循環往復,最終導致現下并不完整的小學低年級教育模式,而學生賴以生存的學習能力和 學習習慣不斷被高年級老師甚至是大學老師吐槽。然而,到那時再來談學習能力和學習習慣的養成早已為時晚矣。
2、攢積分在日常生活中是一種十分常見的營銷手段,比如滿多少積分就可以換某樣商品,此種營銷手段相當成熟,商家樂此不疲。既然是一種相當成熟的案例,那么能否運用在教學中呢?使攢積分與學生的學習生活結合起來,使之成為學習的動力,激勵學生為學習目標而努力,從而養成良好的學習習慣。
二、攢積分,圓夢想數學教學模式的意義
1、攢積分,激發學習熱情。著名心理學家斯金納指出:“如果某個行為發生之后,隨即呈現一個強化刺激,則將增加該行為的可能性。”(如高年級某班學生大部分數學基礎差,課堂上常常回答問題不積極,教師如果以批評來進行強化刺激則使他們更可能以保持沉默來對待教師以后的提問。)因此,斯金納特別強調教學中應積極利用獎勵,激發學生的學習熱情,而且應盡快呈現這種強化,對學生所犯錯誤與其消極地制止不如積極地預防。“攢積分,圓夢想教學模式”以這一理論為指導,對學生在課堂中的積極表現以贏積分劵的形式給予及時肯定,激發了全體學生的學習熱情,大大提高了課堂學習效率。
2、量化學生的學習情況,完善評價體系。眾所周知,學生的期末總評是由平時上課的表現,完成作業的質量,單元的測評組成的,期末成績實則是一學期來學習情況的整體反映。“攢積分,圓夢想數學教學模式”把學生平時學習最重要的每一個環節,以積分券形式及時肯定,并把一學期收集積分券的數量作為評定學生學習水平和質量的依據。以這種依據評價學生的學習情況,更能準確反映學習求知過程和能力,更具有說服力。
3、公平競爭,充分展現自我。美國心理學家羅杰斯指出:“人的先天潛能是比較優秀的,后天的教育就是創造一種適宜的環境和條件,使之得以實現。”“攢積分,圓夢想積分制教學”根據學生的心理在學習生活的方方面面,為學生提供競爭的機會,而且這種競爭通過努力得以實現,發揮了學生的潛能,讓學生在學習上充分展現自我。
三、攢積分,圓夢想數學教學模式的實施
以一個學期為一個周期。實施過程為:
制訂積分獎罰標準→制定學生學習目標分→每周根據獎勵標準發放積分券(每張5分)→每測試一次發一次積分券→攢滿20張積分券兌換想要的獎品→期末根據積分多少發放相應的獎狀(分三個等次)。
1、積分券獎勵標準。①、課堂紀律風尚獎:一周內,無違反課堂紀律的學生獲得該獎。②、作業全優獎:一周內,作業連續獲得4個優的學生獲得該獎。③、測試達標獎:每次測試成績達到預定目標者獲得該獎。④、雙倍積分獎(兩張積分券):能超預期完成學習任務或測試成績超過目標分的獲得該獎。⑤、其他積分獎:其他能體現學習能力的獲得該獎,如某位學生一周內能積極主動回答提問,或某位學生能積極主動扶助后進生學習。
2、積分券發放根據。①、課堂紀律風尚獎是根據值日生登記的《值日登記本》情況來決定誰獲獎;②、作業全優獎是根據組長匯總的《作業情況登記本》情況來決定誰獲獎;③、測試達標獎是根據《學生成績冊》登記情況,每測試一次發一次積分券。④、其他的積分獎由科任教師靈活把握。
3、獎勵周期及發放形式。積分券每周五發放一次,并將發放情況記錄在“積分銀行欄”中,每攢滿20張兌換一次自己想要的獎品,獎品是充滿吸引力的學具或玩具。兌換來的積分券可重復使用。期末根據“積分銀行”積分券的張數多少,分別評定為“智力之星”、“ 超越之星”、“ 學習之星”三個等次。
四、操作過程中應注意的問題
1、獎勵方式要做到公平、公正又合理。公平、公正是指對每類學生的評價方式要統一標準,中上成績的學生要起到分秒必爭的作用,后進生要起到鼓勵進取的作用,目標分數設置要合理,不能讓學生望塵莫及。每次發放積分券要分析每個學生的得失,讓學生總結經驗教訓。
2、積分登記要確實落到實處。教師要定期檢查,科代表要定期統計“積分銀行”的分數,
并監督組長以誠實的原則向科代表匯報每周作業的積“優”情況。
3、攢積分,圓夢想的數學教學模式要同情感教育相合,不斷向學生提出新的要求,再對學生給予激勵,使學生形自己獨特的思維和良好的學習習慣。
通過教學實驗,筆者所擔任的班級學生在幾次考試中“三率”均能超過標準,特別是優秀率遙遙領先。實踐證明,攢積分圓夢想的數學教學模式,特別適宜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提高學習效率,培養愛學習,愛動腦,積極進取的學習習慣。
參考文獻:
[1]許衛.小學數學高效課堂的策略探討[J].新課程(小學),2018(12):194.
[2]何亞東.生活化為小學數學教學添風采[J].新課程(綜合版),2018(12):4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