佟長燕
摘要:通過對最近幾年該專業開展校企合作辦學的案例進行總結與分析,研究職業院校在開展校企合作過程中應采取何種合作模式實現校企雙贏,應采取哪些措施保障校企合作的長效運行。
關鍵詞:職業院校;校企合作;運行機制
企業在帶動當地經濟發展的同時遇到許多發展瓶頸,其中專業技術人才的匱乏就是亟待解決的難題。針對上述情況,烏審旗職業中學積極與眾多企業開展多種形式的校企合作辦學,解決了他們對專業技術人才的需求。就烏審旗職業中學開展的校企合作辦學的實施經驗和成效、運行保障機制等方面進行探討,研究在新的職業教育形勢下,企業、學校、學生三方“多贏”的校企合作人才培養模式和保障機制。
1 校企合作模式
(1)“企業配合”模式。2015年起,烏審旗職業中學根據本地區產業發展需要和高等職業教育高技能專業人才培養的要求,這種人才模式打破了專業技術人才的培養脫離企業、脫離生產一線的困局。但以往的校企合作模式以學校為主體,企業在這個過程中處于被動地位。對于人才培養目標以級課程的設立主要是由學校制定和實施完成,在這個過程中,企業僅根據學校提出的要求完成一些輔助性環節。這種校企合作人才培養模式雖然能為企業解決人才匱乏的燃眉之急,但由于企業參與力度不夠,人才培養主要還由學校完成,這種校企合作的人才培養模式并不能完全解決企業的專業技術人才缺乏問題。
(2)“校企聯合培養”模式。經過幾年的探索和總結,2015 年起,烏審旗職業中學在全院率先開展“校企聯合培養”的人才培養模式,學生以企業生產流程為學習主線,以實踐教學為主要教學活動,專業理論教學鑲嵌于實踐教學之中,學生以企業員工的身份進入該企業的各個崗位頂崗工作,完成生產任務,接受企業規范化管理,
2 在干中學,在學中干,真正實現了“教學做”合一
這種校企合作人才培養模式使企業不僅參與研究和制定培養目標、教學計劃、教學內容和培養方式,參與實施與產業部門結合的那部分培養任務,同時使學生在真實學習環境中熟練掌握生產技能,實現高質量對口就業,部分優秀學生未畢業先就業,獲得企業補助,減輕家庭負擔,迅速成長為企業的技術骨干。
3 “校企實體合作型”模式
進入“十二五”以來,國家對高等職業教育人才培養提出了更高要求,這就要求廣大職業院校進一步改進職業教育人才培養模式,積極探索可以和企業更加密切合作的人才培養模式。基于以上要求,烏審旗職業中學自 2013 年起開始探索“校企實體合作型”人才培養模式。企業對學院承擔決策、計劃、組織、協調等管理職能,企業以主人的身份直接參與辦學過程, 分享辦學效益。
這種校企合作的人才培養模式使學院的人才培養成為企業的一部分工作和企業分內之事,企業全方位的深層參與學校的管理。這種校企合作模式容易出現企業為了追逐利潤而出現短視行為,背離學校引入企業參與的初衷。
4 校企合作的運行機制研究
教育是高投入零經濟效益收入的國家行為,企業是以追求經濟利益最大化為目標的市場行為。如何在市場經濟體制下將這兩種行為結合在一起,建立長期、可持續發展的校企合作關系,是一項值得認真探討的問題。通過對校企合作開展情況進行研究,保障校企合作的長效運行必須從以下幾個方面著手:
積極謀求當地政府引導本地企業參與職業教育的優惠政策,這為烏審旗職業中學的發展提供了巨大的發展空間。抓住黨委政府出臺的鼓勵和支持職業教育發展的政策,協助政府和主管部門積極引導企業參與職業教育,建立并完善相應政策法規、管理辦法,提高企業參與職業教育的主動性和積極性。
(1)與合作企業建立互惠多贏的利益平臺。在市場經濟條件下,通過利益機制推動校企合作發展和維系校企合作良性運轉。以雄厚的師資力量和科研能力為保障,從企業利益出發,為企業“量身打造”符合企業需要的高技能人才,為企業培訓員工,解決技術、管理、經營方面的難題,開展新技術、新產品的研發,為企業樹立良好的社會形象,以提高企業的知名度。反之,專業充分利用企業平臺,鍛煉“雙師型”的師資隊伍,提高教師的教學水平和從事技術推廣和服務的科研水平,提高實訓基地的接納學生實訓的能力。最終實現校企雙方的互盈。
(2)積極促進校企合作,完善各項保障措施。學校應當成立專門負責校企合作的部門或機構,對校企合作相關事務進行統一協調和管理,同時,要積極完善各項考核和激勵制度,并做到及時反饋,使得校企合作工作落到實處,更好地發揮作用。例如,制定《校企專業聯合辦學五年規劃》《校企聯合共建實踐基地計劃》《" 雙師型 " 教師培養計劃》《聯合辦學專項經費使用管理辦法》等。
(3)學校與企業相結合,共同設立考核評價標準。學校培養學生的目的就是為了使他們將來更好地為企業服務,培養目標應當與企業的用人標準相結合。學校應積極與企業相結合,共同設立考核評價標準。對于學校專業組成來說同樣如此,對于學生的考核標準要結合三方面:一是學校的教育標準、二是企業的評價標準、三是整個行業的評價標準。只有將這三項評價標準相結合,才能培養出更符合社會要求的實用型人才。學生在企業學習期間應當按照該專業的要求,按時完成各項作業及任務。與此同時,加強對企業教師的管理,強化激勵機制。由校企雙方共同商定進行獎勵或處罰。
參考文獻:
[1] 李正衛,王迪釗,李孝繆.校企合作現狀與影響因素實證研究:以浙江為例[J].科技進步與對策,2012(08).
[2] 周海英,黃麗娟.高職校企合作中的問題及措施[J].職教論壇,2012(05).
[3] 陶月恒.高等職業教育中的校企合作淺論[J].價值工程,2010(05).
(作者單位:內蒙古鄂爾多斯市烏審旗職業中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