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夢偉
游戲是幼兒的基本活動,是幼兒的天性。而剪紙作為深受孩子喜愛的游戲,可以提升幼兒的小肌肉協調能力,提升幼兒的藝術創造能力。一把剪刀、一張紙,不需要任何輔助的工具,就能讓文靜的孩子動起來,能讓好動的孩子靜下來,能讓一張紙變成云,也能變成騰云駕霧的孫悟空……如何指導幼兒在美工區專注主動地進行剪紙呢?經過一段時間觀察,我在實踐中進行了如下的嘗試:
環境創設,促進感知
良好的物質環境能誘發幼兒積極主動的行為,為了幫助幼兒感受中國民間剪紙的豐富和優美,激發幼兒在美工區對剪紙藝術的探索欲望,我們營造了濃郁的剪紙藝術氛圍,發揮“潤物細無聲”的教育功能,如創設“剪紙欣賞”墻飾、“剪紙藝術展覽館”等,通過欣賞不同的剪紙藝術,幫助幼兒了解剪紙藝術的創作方法;讓幼兒了解花紋要素的運用與裝飾;創設“童心剪紙”創造展板、“剪紙加油”墻飾,為幼兒提供充分的展示、交流的空間,幫助幼兒獲得剪紙的成就感。其中,“剪紙加油”墻飾的作用是:在開展區域剪紙過程中,我們常常會遇到“剪紙作品未完成的現象”,這些作品怎么處理,教師如何支撐幼兒連續剪紙的愿望,通過思考創設了“剪紙加油”墻飾,幫助幼兒留存作品,也支持幼兒將自己的作品完成。
《3-6歲兒童發展指南》中明確提出幼兒的學習方式是通過直接感知、實際操作、親身體驗獲取經驗需要的,所以在美工剪紙區域的環境創設方面我們為幼兒提供真實的環境,如開展以“豐收”為主題的剪紙活動時,提供真實的南瓜、蘋果、葫蘆等等,提供情景圖片、視頻;如開展以“秋游”為主題的剪紙活動時,家園合作收集秋游圖片、視頻,在剪紙創作前作為欣賞回顧,為幼兒剪紙奠定基礎。
材料投放,滿足需求
材料是美術剪紙活動的物質基礎,豐富的材料能使幼兒進行剪紙活動時的自主操作和探索的空間更大,幼兒可以憑借自己的經驗、能力、興趣、充分的想象進行創作。材料投放的方法決定著幼兒剪紙游戲興趣以及游戲的質量。
方便取放,層次分明 ?在美工區,所有的剪紙工具都需要放在較矮的柜子上,幼兒可以按需要取用,所有剪紙材料按用途分類投放、擺放,將工具放入高低適宜的容器箱中,做好標識,讓幼兒一目了然地看到材料,輕松取放。此外要投放大小不同、種類多樣的彩紙、廢紙、卡紙等等,分類擺放,讓幼兒感知材料不同的同時,能發揮想象,盡情使用不同的材料進行剪紙游戲。此外,材料投放方便有序對于幼兒剪紙常規的培養也非常有幫助。
計劃支持,適宜增除 ?計劃是思考的過程,我們需要思考班級幼兒剪紙現狀,思考幼兒的興趣點,思考剪紙指導策略……孩子們需要思考自己的選擇和決定,逐步認知自我,建立自信。所以剪紙計劃的制定要根據幼兒的實際興趣點來增加所需材料。
個體差異,差異投放 ?幼兒的發展是一個持續、漸進的過程,同時也表現出階段性的特征。每個孩子在沿著相似進程發展的過程中,各自的發展速度和到達某一水平的時間不完全相同,所以教師要充分理解和尊重幼兒發展中的個體差異,在區域投放上也要投放不同的材料。
形式多樣,主動參與
多形式促興趣 ?在開展美工區剪紙活動時,我發現孩子們對于豐富的材料的剪紙游戲更加感興趣。剪紙方式可以是多種形式的,剪紙與紙粘土的結合、與顏料的結合……剪紙與我們身邊的各種物品都可以相結合,如硬幣、果殼或一些表面有紋路圖案的東西都可以與剪紙相結合做裝飾,多種形式相結合的剪紙游戲讓幼兒更加喜歡剪紙。
大帶小促提高 ?幼兒之間的差異是一種可供開發利用的教育資源,幼兒的主體性不僅表現為教學過程中“學”的主體,也可以成為“教”的主體。幼兒園的游戲方式是多樣的,區域剪紙活動也是如此。如在區域中開展大帶小的剪紙活動,跨年齡班混合剪紙;班級間開展“剪紙朋友找一找”,鼓勵強帶弱的合作剪紙,引導兩者相互協作,發揮強項優勢,彌補弱項,充分發揮幼兒學與教的主體性,促進幼兒間共同提高。
注重觀察,快速調整
以觀察為基礎進而對幼兒的發展做出評價,已經成為現今幼兒園教師主要的專業能力之一。在幼兒區域剪紙游戲中,教師的觀察至關重要,幼兒的興趣點、發展水平、以及需要投放的材料是否適宜幼兒操作、探索等等,都是建立在教師的觀察上的。反言之,缺乏目的性的觀察以及不懂得觀察,會導致對幼兒行為的錯誤解讀,無法正確地引導幼兒發展。那么觀察什么,常常成為我們日常區域剪紙的困惑。在園所教研的帶領下,我園集教師之智慧討論出美工區教師支持、觀察幼兒剪紙游戲記錄表,記錄表中記錄教師的支持、幼兒的行為表現、問題調整等方面內容,記錄表的實施與運用成為區域剪紙中重要的方向標。
剪紙是一門創造性的藝術教育,區域剪紙的開展能夠有效促進剪紙實踐的落實,教師要珍視幼兒的剪紙興趣與幼兒發展,在區域中為幼兒提供充分欣賞、表現與創造的機會,讓剪紙游戲更加趣味,讓孩子們快樂地感受剪紙游戲帶來的自信,將我國傳統民間藝術——剪紙傳承下去。
(作者單位:北京市通州區臺湖鎮臺湖中心幼兒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