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昌日
摘要:在目前的小學體育教學中,主要還是集中于乒乓球、籃球及其一些其他的田徑運動,項目比較單一,但是我國作為世界上的體育大國,各大賽事的成績都相當優秀,所以在體育人才的培養不應該以集訓式為主,反而應該從基礎開始,所以在小學階段開展其他項目的教學是十分重要的,尤其是網球類和國際接軌頻繁,但卻是在小學普及不高的球類運動,本文中筆者結合自身的教學經驗,淺談在小學階段如何開展網球的基礎教學。
關鍵詞:小學網球;基礎教學;策略分析
我國雖然是體育大國,但是在體育事業上,并不是人人體育,主要是因為在教育領域中,并沒有將多樣的體育教學和實際結合起來的,尤其是我國目前在體育設施的投入上十分巨大,相應的體育設施構建都比較完善,所以要想全民參與體育應該從小學階段的體育教學開始入手,所以在本文中,我以網球為例,淺談在小學階段如何開展網球的基礎教學。
一、培養學生的興趣,營造良好的課堂氛圍
不管是哪種類型的教學,首先是培養學習者的學習興趣,在小學階段開展網球的基礎教學其方式也是一樣,首先是培養學生的參與興趣,那么應該如何培養學生的參與興趣呢?我覺得首先是向學生全面展示網球,從理論和實踐課程結合的角度分析,讓學生明白,網球是一類什么樣的運動,這類運動的精神是什么,然后讓學生自我參與,在簡單的參與過程中,學生在大致了解網球但是又似懂非懂,這樣的情況下學生對于網球可能比較具有征服欲,因為網球不同于籃球等等球類,在生活中并不是十分常見,所以作為老師而言應該抓住這個特點,進行灌輸,當然也要在良好的課堂氛圍內進行教學,因為只有良好的氛圍,才可以有效的提高學生的參與意識,所謂的良好的課堂氛圍,就是借用視頻課件、VR課件等等,讓學生在高科技輔助下學習新的事物,自然興趣倍增。
二、如何進行基礎教學的策略分析
(一)為學生制定科學的訓練計劃
網球是一項專業性較高的體育運動,教師需要為學生制定科學規范的教學方式,培養學生的長遠發展。對學生來說,接觸網球的時間還少,各項技能都處于起步階段,可塑性較強。這是小學生的優勢,教師只有制定了科學規范的教學方式,才能夠讓學生獲得良好的網球教育,在今后的學習中才能得到一種優勢。對教師來說,應該制定符合學生年齡特征和理解水平的教學方案。除此之外,教師還應該從學生的角度出發,根據每個人的特點,制定針對性的教育。這是一種兼顧整體與個體發展的教學模式,對學生的長遠發展有十分重要的影響。
例如,從握拍這個簡單的動作來說,若是沒有科學規范的訓練,學生可能無法掌握規范的姿勢,而這也會影響學生的學習質量以及今后的發展。在諸多訓練中,教師應該留意學生的發展,在學生們遇到問題的時候,應該在適當的實際給予幫助。在網球學習中,教師的幫助應該注意方式。教師既要幫組學生解決問題,也要考慮到學生的感受。在學生遇到困難的時候,教師應該留給學生處理問題的空間,以便讓學生獲得自信心,這對他們的發展也是有積極意義的。
(二)從視頻課件詳細分解技術動作和戰術學習
除了在個體差異上進行合理的訓練計劃,還要從整體上入手,如何從整體上入手呢?就是開設統一的視頻課,通過視頻軟件,對相應的動作就行分解,向學生闡述相應的動作難度,動作技巧,或者是關于某些比較細致的技術教學,可以通過視頻的動畫相互結合,既可以提高學生的聽課興趣,也可以提高學生的學習效果,甚至于可以將讓學生跟著視頻的節奏進行模仿學習,既可以提高授課的效果,也可以節省老師的時間,讓老師充分的去觀察學生在模仿過程中的出現的不足。
當學生具備一定的基礎知識之后,就是需要完整的戰術學習,這些通過教師去講解是十分費力的,所以通過視頻課程是可以有效的提高這種教學效率,讓學生觀看完整的比賽視頻,通過回放的方式,讓學生感悟到其中運用的戰術和技巧,這樣系統的學習,要比零散的教學效果好的多。當然對于基礎教學的方式遠遠不止于這么多,作為老師還可以適當的開展對抗賽,模擬賽等等,這些都是可以最大限度的提高學生的基礎能力的,不過需要強調和注意的是,任何基礎學習都是注重于基礎卻高于基礎,絕對不能只是從基礎的發球,接球開始練習,而是要結合多方面,比如學生的體能,協調性,個人悟性等等。
三、結語
學生是主要的后備力量,網球教育也是如此。教師應對小學教育進行一定的改革,使學生能夠得到良好的鍛煉。從教育的角度來看無論是學生自己的學習,還是未來的發展,教師都應該從學生的角度出發,對學生進行教學改革。此外,教師亦應確保網球教學的規范化。為此,教師可以通過科學培訓方案完成。最后,教師還應確保學生的安全。只有當學生們健康的身體,能否實現既定的教學練習。在小學網球教學中,教師和學生需要共同努力,才能最大限度地發揮教學的作用,因此教師應該給予學生適當的自由。
參考文獻:
[1]黎加厚.教育信息化環境中的學生高級思維能力培養[J].中國電化教育,2003 (9):59-63.
[2]李克東.教育技術學研究方法[M].北京:北京師范大學出版社,2003.341-34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