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明遠
【摘要】語文作業是語文教學的重要環節之一,是教與學的結合點。學生通過作業鞏固知識、深化知識、鍛煉能力,教師通過作業了解教學效果,適時調整教學活動,但目前中職語文教學中,作業更多的被當成課堂教學的附屬品。因此關注和研究作業問題是語文教學的一個重要的切入點,本文意在分析語文作業優化設計的必要性,初步探索優化中職語文作業設計的方法,使語文作業真正能鞏固和遷移所學知識,培養和強化學生語文學習能力,熏陶情感。
【關鍵詞】中職語文作業;優化設計;必要性
引言
作業是語文課堂教學的自然延伸和補充,是學生鞏固知識,完成語文學習任務的重要環節,也是向教師反饋信息的重要手段;同時又是教師對學生學習語文的評價手段之一,具有培養學生創造性思維能力的潛在功能。有效作業的布置不僅是檢測教學效果的一種重要的手段,還能對學生的語文學習起導向作用,增強學生的語文學習動力,對教師而言,也可以通過作業這一環節來檢查自己的教學效果。
1中職語文作業中存在的問題
在作業功能的理解上,不少教師錯誤的認為語文作業只是教學工作的一方面,作業內容基本囿于書后的思考練習以及現成的教輔資料,缺少設計,知識的訓練點相對單一化、程式化,很少考慮學生的興趣、差異,忽視學生在作業完成過程中的主動性、創造性,至于布置的作業學生是否接受,是否能培養學生的思維能力,是否有利于學生語文素養的提升等問題不多加考慮。
在作業的評價上,教師往往只關心學生作業完成的結果,不關心學生作業完成的過程,作業的評價方式也相對單一,不夠科學,結論性評價多,過程性評價少,對學生在完成作業過程中的主體性沒有引起充分的關注,而且評價標準也是一樣的,部分學習能力欠缺的同學很難在作業的過程中體驗到成功的樂趣,感受到教師在作業方面對其予以的肯定和關注,長期以來,會導致學生對語文學習的無力感和倦怠感。
在作業類型的設計上,部分教師沒有意識到職業學校的語文課程和其他課程一樣,根本任務在于培養高素質的勞動者,所以教學目標應該定位于語文應用能力的培養,因此,在作業的類型上很大程度都遵循普通高中的模式,以獨立型的書面性練習為主,忽視了合作型的實踐性作業。
2 中職語文作業優化設計策略
2.1研究作業的整體性和針對性
目前語文作業大多是采用現成的練習冊,這些練習五花八門,拿這些練習作為作業,表面上看來合情合理,但實際上,有些練習本身就是粗制濫造,存在各種各樣的錯誤,就算是一本精心編制的練習冊,也未必和教師的教學目標以及學生的學情十分匹配。因此在作業布置方面,研究作業的整體性和針對性就很有必要,因為知識本身不成型,需要歸納才能系統化,能力本身不可量,需要訓練才能顯露其發展軌跡。
2.2注重作業的分層
長期以來,語文作業基本上都是全體學生按照老師的統一要求完成,這樣的作業批改起來方便快捷,但學生作為個體,每個人的興趣愛好不同、能力水平各有差異,思維方式也有較大的區別。語文作業要真正發揮其應有的作用,就不能讓有差異的學生完成無差異的作業。在作業過程中,注意分層,設計有差異、有彈性的作業,不僅能讓學生體驗到作業完成的成就感,而且能真正做到因材施教,張揚學生的個性。作業的分層設計,要關注作業的難度和作業量,設計有梯度性的作業。對于在語文學習過程中有困難的同學,可以適當的降低難度,減少作業量,關注基礎。
2.3強調作業的自主性
中職語文作業設計應給學生提供自主學習的機會,充分調動他們的積極性,逐步擺脫對于教師以及資料的依賴,培養他們對自我負責的意識,使學生在參與、感悟的過程中,獲取更多的直接經驗,培養多方面的能力和素質,開發各種潛在的學習能力。自主性的作業設計可以從內容和形式兩方面入手。在內容上,要互相滲透,將“道”的掌握寓于“文”中,同時,要認識到語文即是生活,語文的外延就是生活的外延,隨著現代信息技術的介入,語文教學的開放成為了必然,因此,在語文作業的布置上,也要求不斷更新、擴展現有的課本內容,要引進課外文化信息,延伸課本內容。
2.4關注作業評價的多元化
評價是作業的一項重要功能,目的在于幫助學生挖掘潛能,對學生作業進行全面、合理、科學的評價,能夠起到激勵作用。傳統的評價方式,往往只執著于單一的答案和結果,更多的讓學生體驗到的是失敗和沮喪,因此優化作業的評價方式也是優化作業設計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在作業評價環節,教師應改變以書面和終結性評價為主的評價方式,采取靈活多樣的形式,多渠道、多元化評價和分析學生作業中的優點和弱點,讓學生自己甚至家長也參與到作業評價中去,并以評價結果作為依據調整自己的教學內容和教學方法,讓學生在評價過程中產生成就感和心理滿足感,使得作業成為促進學生發展的有效手段。
要達到語文作業設計的優化,教師在作業設計過程中不僅要考慮教學目的、教學內容、作業形式、作業評價,還要全面考慮學生的差異和各種因素,以培養學生的創新能力和實踐能力為目的,以多種類型作業的運用為途徑,注重作業內容和學生的成功體驗,讓作業真正成為提升學生語文素養的有效途徑,不再只是課堂教學的附屬品。
參考文獻
[1]楊九俊主編.教學評價方法與設計[M].北京:教育科學出版社,2004.
[2]高慎英,劉良華.有效教學論[M].廣東:廣東教育出版社,20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