田佳妤 孫勇
摘 要:隨著大數據時代的不斷發展,計算機網絡技術、多媒體技術已完全走入人們的工作、生活。合理運用數據壓縮技術、數據庫技術及高速掃描技術等現代化先進技術手段將紙質文件、聲像文件進行數字化處理,形成具有有序結構的檔案數字信息庫,進而依托多媒體共享平臺,在保障信息可公開的前提下,以網絡化形式傳輸信息資源、宣傳工作成果,以實現檔案信息的便捷利用和資源共享。
關鍵詞:聲像檔案;數字化;共享平臺
隨著大數據時代的不斷發展,計算機網絡技術、多媒體技術已完全走入人們的工作、生活。合理運用數據壓縮技術、數據庫技術及高速掃描技術等現代化先進技術手段將紙質文件、聲像文件進行數字化處理,形成具有有序結構的檔案數字信息庫,進而依托多媒體共享平臺,在保障信息可公開的前提下,以網絡化形式傳輸信息資源、宣傳工作成果,以實現檔案信息的便捷利用和資源共享。對于聲像檔案的定義,檔案界說法眾多,究其根本,聲像檔案是一種利用聲音、圖像符號來記錄原始信息并附加文字說明的檔案,利用了新的記錄技術和新型載體。隨著計算機網絡技術、多媒體技術的不斷完善及大眾對信息數字化的迫切需求,如何對聲像檔案進行數字化處理及利用共享平臺發揮聲像檔案的價值最大化,是當今檔案界應該認真思考研究的問題。本文將通過分析國內外對聲像檔案數字化建設及共享平臺利用的現狀及探討聲像檔案數字化共享平臺應用,論述聲像檔案數字化建設及共享平臺建設的必要性。
一、國內外聲像檔案數字化建設研究現狀分析
1. 國外聲像檔案數字化研究現狀
國外很早就開始了聲像檔案保護、聲像檔案數字化建設方面的研究,如為紀念1980年10月27日第二十一屆聯合教科文大會通過的《關于保護和保存動態影像的建議書》,2005年第三十三屆聯合國教科文大會決議通過,將每年的10月27日列為“世界音像遺產日”。聲音記錄、移動影像雖然可以鮮活展現當下活動所形成的真實場景,具有其參考憑證功能和藝術價值,但由于受其特殊存儲介質和環境影響,隨時面臨自主消磁或人為銷毀,由于疏于保護、技術陳舊過時、化學腐蝕等因素都會造成音像檔案不可逆轉的損失。保護音像資料,需要公眾參與,通過設立的世界音像遺產日,發起全世界對于保護音像遺產、弘揚文化遺產保護的動力,從而達到音像遺產保護的全球共識,最終目的旨在通過對聲像檔案保存技術手段、保存環境、制度建設等方面的研究,更好地發現、解決聲像檔案保護方面面臨的問題,從而滿足聲像檔案長期保存的需要,達到最佳利用效果。
2.國內聲像檔案數字化研究現狀
我國對聲像檔案的研究始于80年代,本文作者在中國知網數據庫上,以“聲像檔案”為檢索條件,檢索到相關論文1749篇,其中最早的一篇為1985年,1985年共3篇文章涉及聲像檔案研究,1985~1989年檢索到27篇,1990~1999年檢索到205篇,2000~2009年檢索到606篇,2010~2018年檢索到908篇;以篇名為檢索條件,共檢索到“聲像檔案”1239篇。聲像檔案研究的相關論文方向,涉及各方面,包括聲像檔案管理方法、長期保存策略研究、歷史文化保護研究、醫院、高校、企事業單位聲像檔案保管策略等。作者再以“聲像檔案數字化” 為檢索詞,共檢索到2003~2018年文檔178篇,其中最早的為2003年。最后,作者以“聲像檔案數字化 共享平臺” 為檢索詞,共檢索7篇文章涉及該項內容。由數據分析,聲像檔案管理正式被檔案界關注大概是在80年代初,人們對影音資料由感興趣上升到預知影音資料的不可逆、不可替的重要性和做好影音資料保管的自主意識,并且研究方向、研究人員層次逐年遞增。但聲像檔案數字化和共享平臺建立則存在不足的現象,有關聲像檔案數字化和共享平臺建立相關問題,有待進一步研究。
對于目前聲像檔案數字化處理及利用方面,本文作者通過遼寧省檔案局官網檢索 “聲像檔案”一詞,共檢索35條相關省內新聞。遼寧省檔案管理部門對于聲像檔案的利用非常全面,如2003年、2013年,遼寧省檔案局分別發通知收集黨和國家領導人在遼寧形成的聲像等檔案資料;2011年,鐵嶺市檔案局為加強鐵嶺市重大活動檔案管理工作,鐵嶺檔案局于2008年1月起,開展鐵嶺重大活動新聞的采集制作工作,截至2011年共完成8000多項重大活動新聞的視頻采集;2012年,遼寧省檔案局征集全省名人檔案資料;2017年,大連市檔案局開展開放聲像檔案數字化搶救現場,宣傳聲像檔案的重要性及保護措施。
二、目前聲像檔案數字化存在問題
經調查,目前大多數高校檔案館聲像檔案的問題為:
1.目前大多數高校較為重視黨群、行政、教學、科研等類別的檔案收集和歸檔,各部門對于聲像檔案歸檔工作不重視,普遍存在聲像檔案歸檔率不高,歸檔質量、介質不完善不規范的現象。
2.檔案部門對于聲像類檔案保管、收集不規范,往往是拿來什么存什么,沒有對歸檔的聲像檔案進行檢查和備份。
3.聲像檔案歸檔制度不健全。聲像檔案的收集工作,缺乏收集聲像檔案意識,管理制度及工作流程不健全。
4.聲像檔案整理方式不規范。一般情況下只填寫歸檔目錄,對于圖片形成背景的文字說明不完整,沒有較完整的管理體系,造成多年以后,只能查到照片,無出處可循。
5.聲像檔案開發利用程度低。管理人員缺乏應用數字技術和網絡技術進行聲像檔案開發利用的技能和意識,聲像檔案除借閱外,檔案管理部門沒有對聲像檔案進行再開發利用的意識,很多照片價值并沒有發揮作用,從而制約了聲像檔案價值的發揮。
6.存儲介質得不到應有的保障。有的檔案部門現在還保存著80年代的珍貴錄像資料,但沒有相應的設備進行讀取,從而阻礙了錄像資料的利用價值。
7.檔案管理者對聲像檔案數字化管理的意識淡薄。隨著信息化技術的飛速發展,數字檔案資源建設要求將館藏檔案實行數字化管理,以方便管理和利用,將聲像檔案變為“電子數字檔案”,更需大量的人力、財力和技術支持,由于涉及面較廣、受所占空間、所需設備的綜合因素,目前對于聲像檔案數字化發展滯后。
三、網絡媒介環境下聲像檔案數字化共享平臺應用
網絡媒體依靠先進的技術,改變了人們獲取信息、傳播信息的方式,對于檔案文化傳播,實現共享共識,產生了深刻影響。檔案管理部門可以利用網絡媒體優勢,在充分論證檔案公開規則,并保證信息安全的前提下,通過互聯網等多媒體平臺,發布檔案信息,進行檔案宣傳,為用戶提供新的、快捷直觀的服務。應運而生的新媒體主要是指以手機微博、微信為代表的信息互通互動傳播模式,具有即時性、傳播范圍廣泛性、傳播內容簡潔性的特點,其技術是依托于開放的網絡技術實現的,本身不受時間、地域的影響,具備較大的自由性和開放性。
1.加強對聲像檔案數字化技術標準的理解和執行力度
聲像檔案管理的主要工作是對工作、活動過程中形成的照片、音頻和視頻等檔案的管理,存儲載體有其特殊性。近幾年,我國對于聲像檔案數字化標準逐漸有了規范的規定要求,比如,2012年國家檔案局在寧夏召開全國檔案工作標準化技術委員會第二十次年會,會議對《電子檔案管理基本術語》《數碼照片歸檔與管理規范》《計算機輸出縮微品和計算機輸出光盤雙套保存數字檔案的技術規范》等文件進行了征求意見,會議通過了《聲像檔案數字化技術規范》《數字檔案關系型數據庫轉換為XML格式文檔的技術規范》《數字檔案信息系統運行維護規范》的檔案工作行業標準制定計劃。我國聲像檔案保護工作方面相關實踐研究的檔案行業標準為《磁性載體檔案管理于保護規范》《照片檔案管理規范》,國家檔案局2017年8月發布《錄音錄像檔案數字化規范》《錄音錄像類電子檔案元數據方案》等。近幾年地方出臺的行業標準有《江西省聲像類電子檔案著錄于數據格式規劃》《沈陽市聲像檔案管理規定》《遼寧省檔案局關于聲像檔案歸檔范圍及管理辦法》等行業標準。分別從聲像檔案的歸檔要求、整理移交流程、檔案利用、法律責任等方面給與技術指導和法律約束。由此可見,國家及地方越來越重視聲像檔案及其數字化管理。檔案管理部門應及時掌握聲像檔案相關工作規范,有理有據地開展聲像檔案數字化工作,并積極利用網絡媒體、新媒體平臺進行檔案宣傳和利用。
2.不斷挖掘聲像檔案歷史價值,積極進行聲像檔案數字化處理,促進聲像檔案資源共享
檔案是客觀的歷史記錄,是人們工作、生活中形成的某段某時歷史社會實踐活動形成的歷史記錄,是珍貴的歷史影像資料。由于檔案的頻繁利用,很多珍貴的重要的聲像檔案會被經常檢索和利用,照片、磁帶、光盤等介質容易受外界因素影響,從而降低其質量和保存價值。對聲像檔案數字化后,可以有效解決照片、磁帶、光盤的利用頻次,保證聲像檔案的最佳利用效果。數字化的聲像檔案,將可以在很多臺網絡終端上顯現,利用者可以不受時間、地點限制,利用互聯網進行檔案信息的查閱。
聲像檔案是高校歷史的精華體現,是辦學歷程的見證和結晶,是學校文化精神的延續和傳承,具有唯一性和直觀性,是展示和研究學校發展軌跡、展現校園風貌、體現學校辦學水平的真實展現。探究并開發聲像檔案利用的新形式,充分發揮聲像檔案在還原歷史面貌、展現辦學實力、彰顯辦學特色及構建校園文化方面起到重要作用。
參考文獻:
[1]吳寶康.檔案學概論[M].北京: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1988
[2]白 云.國內外聲像檔案長期保存實踐研究[J].檔案, 2013
[3]國家檔案局關于印發《全國檔案工作標準化技術委員會第二十次年會會議紀要》的通知
[4]杜 釗.現代傳媒環境下聲像檔案發掘利用探討[J].蘭臺世界,2011
基金項目:遼寧省檔案局課題項目:大數據時代下聲像、實物檔案數字化建設及共享平臺建立研究與實踐,課題號:L-2018-R-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