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曼
摘 要:隨著我國教育改革的不斷發展,素質教育也得到越來越多的重視,為適應當今社會需要越來越多的全面復合型人才。舞蹈教育是素質教育的重要組成部分,它在美化學生形體的同時還影響了學生的品質與性格的發展。在舞蹈教育的過程中應通過各種途徑激發學生的學習熱情,借助于網絡教學,充分調動學生內在素質、提高教學質量,從而全面提升學生的綜合素質,培養更多符合社會需要的人才。
關鍵詞:舞蹈教育;青年學生;綜合素質
舞蹈教育不是單純的教會學生舞蹈動作與技能,而是融入了歷史、文學、美學、音樂、哲學、運動、燈光等多種學科為一體的教育。近年來,舞蹈教育在我國青年學生的教學中越來越普及,也顯得越來越重要[1]。舞蹈教學能使青年學生的文學修養、道德品質、審美能力、思維能力等各方面的綜合素質得到升華,不僅塑造了學生優美的體態,還提升了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和主動性,很大程度上調動了學生學習的積極性,也提升了學生的審美觀和價值觀,對青年學生的成長產生深遠的影響,這種影響是任何學科都無法替代的,激發學生的學習熱情,提高教學質量,從而全面提高青年學生的綜合素質,培養出更多符合社會需要的多能型人才[2]。
1 舞蹈教學對青年學生綜合素質培養的意義
1.1 提高青年學生的身體素質
舞蹈是通過變換身體的姿態來表達對生活的情感,是形體藝術最好的表達方式。通過科學合理的舞蹈訓練,使青年學生的肌肉的協調性、關節的靈活性、筋骨的柔韌性在一定程度上得到鍛煉,促進骨骼的發育,從而獲得勻稱的體型。舞蹈教育不同于單純的體育鍛煉,系統的舞蹈教育使身體素質得到鍛煉的同時,還能在不知不覺中起到潛移默化的作用,塑造優美的體態,培養高雅的氣質。學生在這一系列的過程中學會了如何感受美,使形體的外在美和心靈的內在美和諧統一[3-4]。因此,舞蹈教育能夠很大程度上提升青年學生的精神面貌和儀容儀表,使自身的氣質得到很大的提升,同時還起到了鍛煉身體的作用,使青年學生的身體素質得以提高,學校開展舞蹈課程的過程中,關注舞蹈教學對學生的重要影響非常重要。
1.2 培養青年學生的團隊合作意識
舞蹈教育一般是以集體教學、訓練、排練、表演的方式進行教學活動的,每一個步驟都有嚴格的統一性、規范性,是通過人體的律動來傳達人類信息的情感語言,含有濃烈的感情因素,演出時要求每一個人都要做到動作到位,節奏、律動統一,隊形整齊,表情到位,這就要求所有參與演出的學生要有集體觀念和團隊意識,聽節奏聽指揮,和其他同學共同協作完成舞蹈作品。在舞蹈訓練的過程中還可以培養青年學生嚴格的紀律觀念,這樣有助于培養學生的團結意識、合作意識和榮譽感,使學生之間互相幫助,共同進步,促進學生之間相互了解,產生深厚的感情,增進學生間的友誼,這些都有助于學生以后更好的融入社會,提高學生的人際交往能力和社會適應能力[5]。
1.3 培養青年學生堅強的意志和吃苦耐勞的精神
舞蹈教學的過程是享受美的過程,當然舞蹈教學的過程也充滿了汗水,因為舞蹈訓練的過程是十分艱辛的,這就要求青年學生在學習舞蹈時必須要有堅強的意志和吃苦耐勞的精神,吃不了苦,受不了累就會出現半途而廢的現象。所以,舞蹈教育一開始就要使學生意識到學習舞蹈必須要有敢于吃苦的精神,引導學生認識到只有通過刻苦的訓練才會有舞臺上優美的身姿,只有通過每天不斷的學習,持之以恒的接受訓練才會有質的變化,進而培養學生面對挫折時堅強的意志和敢于吃苦的精神。因此,舞蹈教育可以幫助青年學生培養堅強的意志和吃苦耐勞的精神,對于學生未來的發展具有積極的意義[6-8]。
1.4 培養青年學生養成積極進取的自信意念
舞蹈教學是幫學生形成良好性格的重要工具。青春期的學生很敏感,某方面感情的缺失很容易造成內心的孤獨。在舞蹈教學的過程中融入情感,才能深層次的發現問題的原因。青年學生因為某些原因很容易出現自卑的現象,因此在舞蹈教學的過程中要多鼓勵,正確的引導學生,促進學生在學習舞蹈的過程中養成活潑開朗的性格,保持愉快的心情,精神面貌振奮,產生良好的情緒[9]。良好性格的形成是一個潛移默化和日積月累的過程,在舞蹈教學中要永遠以積極的心態來面對學生發生的問題,及時對學生的進步表示肯定表揚,幫助青年學生樹立自信心,這樣才能讓學生學會自立、自愛、自強,創造機會多讓學生與他人交流,克服青春期的孤獨感。
1.5 滿足青年學生的情感需要
舞蹈是人類表達思想和情感的一種媒介。青年學生在學習或者欣賞舞蹈的過程中能夠感知舞蹈形式下的感情內容,在享受舞蹈肢體運動帶來的樂趣同時感情世界也得到撫慰,逐步使學生養成了積極、樂觀的思想情緒。在舞蹈教育的過程中還可以激起學生的審美情感,調動學生的感知、想象和理解能力,進而也提升了學生的審美能力。審美感是一種理智的滿足和心靈的愉悅,對于凈化情感、陶冶情操、鑄造靈魂有著不可估量的力量,從而達到良好的情感教育的目的[10]。
2 如何通過舞蹈教育提高青年學生的綜合素質
2.1 創造良好的舞蹈教育環境
教育部門要改變傳統的教育觀念,認真的貫徹教育部門的有關規定,努力開展學生的舞蹈教育工作。學校要投入資金配備專業的舞蹈教室和相關設施,為學生提供有利的學習平臺。另外從我國舞蹈教學的現狀來看,學生的審美能力不能得到很好的發展,其中最主要的原因教師沒有發揮好其應該具備的責任。由此可以看出,舞蹈教育的進一步提高,這就要求舞蹈教師不僅要有扎實的舞蹈功底,還要具備良好的教學能力,在教學的過程中有針對性的指導,使學生的審美能力得以激發和培養[11-12]。此外,在舞蹈教學的過程中,教師要明確自身的責任和使命,目標明確的引導學生學習舞蹈。
2.2 以學生為本,注重因材施教
在舞蹈教學的過程中,學生是教學對象的主體,教育的核心是提升學生的整體價值,所以教師要根據學生個體的特點因材施教,而不是盲目的選擇一個舞蹈進行教學,更加注重學生自身條件能力的發掘,多進行即興舞蹈表演,更多的教會學生創新,而不是一味的墨守陳規,這對學生了解舞蹈中一些特定的邏輯關系起到一定的啟發作用,同時也使學生學會運用舞蹈動作傳情達意,使學生學會舞蹈編排中的初步知識,了解舞蹈的文化背景,當時的社會歷史條件,讓學生進一步的理解舞蹈的內容,最終課堂氣氛得到活躍,使舞蹈學習的過程中不再枯燥乏味[13]。
2.3 激發青年學生對舞蹈的興趣愛好
興趣是最好的老師,要想提高舞蹈的教學效果,就需要注重培養學生的學習興趣,激發學生對舞蹈學習的積極性。教師在教學活動的過程中,盡可能多的使用幽默的教學語言,同時結合學生的個體特征和興趣愛好,選擇合理的教學內容,以激發學生對舞蹈的學習興趣,用以營造輕松愉快的學習氛圍,促使教師將更多的精力傾注于學習活動中,為打造高效的舞蹈課堂,促進學生個體發展奠定良好的基礎[14-16]。
2.4 利用互聯網進行舞蹈教學
在對青年學生進行舞蹈教學的過程中充分的利用互聯網能達到比較理想的教學效果?;ヂ摼W技術的運用能對豐富的互聯網資源進行有效的利用,能夠彌補傳統教學中教學內容過于單一的弊端,使教學內容豐富化,加強教師和學生之間的互動,為舞蹈教育開創一種新的教學模式。通過網絡舞蹈教學的開展能夠充分的向學生展示與講解具體的舞蹈動作,對學生容易出錯的地方可以做到及時糾正。此外,學生可以通過網絡直接對教學效果進行評價,教師結合客觀的評價結果可以有效的提高教學質量[17]。因此,隨著互聯網技術的普及以及在舞蹈教育中所占的比重日趨上升,在教學的過程中應對此充分運用。
2.5 豐富舞蹈教育的組織形式
開展舞蹈教育的目標是促進青年學生綜合素質的全面提升,因此開展舞蹈教育活動時應采取各種手段來緩解青年學生生活、學習等多方面的壓力。開展舞蹈教育的過程中加強舞蹈教育的形式,豐富學校舞蹈活動,鼓勵學生廣泛參與,提升學生參與舞蹈教育的積極主動性[18-20]。舞蹈教育不僅僅局限于課堂教學,還可以通過舉辦活動的方式進行。
3 結語
青年學生的綜合素質的培養是一項長期的、系統性的工作,因此,在開展舞蹈教育的過程中,要充分的理解舞蹈所表達的情感以及當時的歷史文化背景,明確舞蹈教育的目標,將其有機的融入到舞蹈教學中,提高舞蹈教學質量,提高學生的審美能力,完善自身的藝術素養,讓每一個學生在舞蹈學習中獲得全面的發展,提高學生的綜合素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