蘇筱麗
摘 要:在教育中,課程的標準倡導以學生學習為主導,鼓勵教師不斷的創新教育途徑,創造一個良好的學習氛圍和有趣的學習環境,激發學生的熱情,隨著科技的不斷發展,網絡信息技術的不斷更新,使得在教育課堂中有了良好的改革和契機,可以使教師在課堂中積極的應用信息技術,發揮信息技術的優勢,將課堂需要講授的知識進行信息共享,將教學的效率不斷提升。歷史作為初中必學科目,易受學生的喜愛,如果將其與信息技術相整合,更能使歷史當中的知識點更好的展現出來,而本文以研究信息技術與初中歷史教學的整合對策為目的,進行了如下的分析。
關鍵詞:信息技術;初中歷史;教學整合
歷史是記載和解釋作為一系列人類活動進程的歷史事件的一門學科,在教學當中必不可少,其可以將過去的事實展現出來,并將來歷、由來、發生的經過告知給后人的一門學問,其中包含的知識博大精深,具有豐富性和特殊性,但是很多情況下,單靠語言的講述會使得學生感覺得枯燥乏味,加上不能感同身受,使得其掌握度不高,容易產生時空上的隔離感,而隨著現代信息技術的發展,可以使得網絡實現資源共享以及翻閱[1],便于歷史資源將歷史的景象再度重現,最大限度的使學生了解到當時的歷史場景和歷史人物,做到感同身受,突破時間的限制,拉近距離感,加上信息技術的展現能夠更好的將歷史信息聯系起來,也更能促進學生了解到相關歷史的關聯性和發展順序,使其有效的掌握歷史知識,將瑣碎、凌亂的知識點進行整理和掌握。歷史當中的知識點較多[2],而信心技術的儲備量較廣,利于給學生提供一個良好、完整的學習體系,還可以使學生在課外自行查找,獲得更多歷史上的知識。為此,信息技術和歷史教學的相整合已經成為教育當中必要的發展趨勢,而教師應該將固有的教學體系與信息技術合理的進行整合,促進學生的學習效率,不斷的完善教育模式,推動教學的改革。
1 二者相結合的意義
相比較其他學科而言,歷史學科具有一定的時代感和距離性,加上時間久遠,知識點較多,范圍較廣,使得在教學中存在一些零碎的知識點,不利于學生將知識點相連接,加上沒有很好的代入感,會易使學生產生遺忘,如果將信息技術和歷史課堂有效的結合,可以利用信息的共享,將歷史資源展現出來,提高教學的效率[3],將知識點進行整理和概括,加上圖表的展示,有利于學生知識的吸收和掌握,并在課外的復習上,也能隨時的掌握相關的知識點。由此而來,信心技術可以使歷史教學更加的真實和有效。
(一)知識點內容的展示:傳統的歷史教學只是通過書本上的文字進行講解,較枯燥、乏味,也不利于學生進行知識面的拓展和想象,借助信息技術可以從歷史的發生時間上,將歷史實際發生的事件按照順序完全的展現出來,并將其相關有所聯系的時間標示出來,有利于學生有效的掌握相關知識點,并做到零碎知識點的拓展,再加上信息技術的發展,可以提升學生的自我搜索能力,不斷提升和完善自身的歷史知識掌握程度,例如在課本中的林則徐硝煙以及甲午戰爭中,實際的課本只能將事件發生的時間,原由、簡單經過和結果進行掌握,而信息技術可以將整個歷史事件呈現出來,突出當時人物的心情和事件發生的意義,揭露中國人民反侵略的決心,也可以使用圖表的方式將人物和當時的情景大致還原,使得學生增強代入感,提高知識的掌握程度。
(二)提高學生的積極性和老師的素養:對于學生而言:將歷史現象和知識通過信息技術展現出來,類似于講故事的方式可以增加學生的興趣,并利用信息技術讓形[4]、色等融為一體,滿足了學生的好奇心,使得枯燥乏味的教課方式變得更有趣味感,使教學模式變得靈活多樣,改善了學生的煩悶情緒,加上真實現象的代入感,使學生更易接受,更好的投入進學習中。對于老師而言:信息技術方便信息的搜索,在一定程度上也會提高老師的知識庫,使得其知識點不斷的完善,更能促進對學生的知識點擴展,傳統的教學模式會使得老師的教學方式和思想呈固定的模式,而信息技術可以使教師的思想活躍起來,不斷的提高自身的休養和專業技能,以充足的知識庫為學生做好知識的講解。
2 二者相結合的對策
(一)在信息的整合中,要注意歷史的真實性以及合理的創設性,將歷史信息有效的這個。學習是在真實的問題下進行的探索,所以為了提高學生的學習效果和學習質量,想要得到既定的教學目標,教師則應該重視實際問題的解決,明確核心和重點,在授課之前,可以借助多媒體的展示效果,讓學生全面了解不同戰爭發生的時間、背景、原因等,激發學生的探索欲望,使其可以充分地表達自身的情感。
(二)以學習為主,提高學生接觸新鮮事物的主動性,積極的借助信息技術,使學生進行自主的探索,掌握一切資源進行學習,同時老師需要正確的引導,為學生制定學習的任務和方案,使學生有效的利用信息技術,充分的掌握知識的搜索能力,同時給予其自由發揮的空間,提高自主學習能力,有效的掌握歷史知識。
(三)信息技術改善了傳統枯燥乏味的教學體系,使知識的傳授更加多元化[5],借助于這樣的優勢讓學生學會遷移運用以及關聯的技巧等。通過科學地調動網絡素材和資源,使得學生在合理的情境中學習,由此更好地進行積累,保證完成對知識體系的鞏固。
3 討論
現代信息化技術有效的對教學體系進行了改革,將教學的方式以及組成形式進行了創新,使得教學活動變得更加豐富,使得學生在知識的掌握程度上得到有效的提高,實現了資源共享,將學習過程變得更趣味化和移動化,使得學生在課堂上和課堂外都能夠有效的掌握知識,使得知識的獲取更加的全面化。信息技術和歷史教材的整合階段教師還需繼續探索,通過實踐和總結,為歷史教學注入生機和活力。
參考文獻:
[1] 崔敏.信息技術與初中歷史教學的整合運用[J].試題與研究:新課程論壇,2011(5):24-24.
[2] 何英.新課程背景下信息技術與初中歷史教學的整合[J].文科愛好者(教育教學版),2009,1(5).
[3] 蔡瑞仙.淺析現代信息技術與初中歷史課堂教學的整合[J].考試周刊,2018(8):127-127.
[4] 王越.基于信息技術的初中歷史探究式教學設計及應用研究[D].2015.
[5] 張新.在初中歷史教學中合理利用信息技術[J].未來英才,2016(17):156-156.